<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查看: 2250|回復: 1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當前華南各省水產養殖病害測報與預報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09-10-13 09:38:4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廣東9月水產病害測報 □文/ 廣東省水生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1、8月病害發生情況
        根據我省各測報點本月水產養殖病害監測數據分析,8月份監測到的主要病害有魚類出血病、爛鰓病、赤皮病、腸炎病、細菌性敗血癥、羅非魚鏈球菌病、車輪蟲病、指環蟲病、錨頭鳋病、刺激隱核蟲病、本尼登蟲、鱉腐皮穿孔病和白底板病、對蝦白斑病、紅體病、桃拉病和不明病因病等。
        高要市養殖的羅非魚發生較嚴重的鏈球菌病,發病面積達12000畝,死亡率嚴重的達到30%。局部地區養殖鯪魚細菌性敗血癥發病率達到73%,黃鰭鯛指環蟲病發病率達到60%,南美白對蝦紅體病發病率達到71%、死亡率達到52%,不明病因病發病率達到70%、死亡率達到85%。
        2、9-10月病害發生情況預測
        9-10月份我省氣溫、水溫仍然較高,是水生動物生長的旺季,也是病原菌滋生的高峰期,預測海、淡水養殖水生動物病害發病率仍保持在高水平。養殖魚類出血病、爛鰓病、赤皮病、細菌性腸炎病、細菌性敗血癥、鏈球菌病、指環蟲、車輪蟲病、對蝦的白斑病、紅體病、桃拉病和不明病因病等病害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處于高水平,應大力做好防治工作。羅非魚養殖產區要加強對羅非魚鏈球菌病的監測,防治效果技術指導,防止出現流行和暴發。
    廣西9月水產病害測報
    □文/ 廣西水產技術推廣總站
        1、8月份病害流行情
        2009年8月,危害廣西水產養殖動物的病害有17種,其中危害池塘養殖動物的病害主要有對蝦白斑病與桃拉病、出血性敗血癥、赤皮病、腸炎病、爛鰓病等13種,危害網箱養魚的病害主要有潰瘍病、出血性敗血癥、腸炎病和錨頭鳋病7種,流水養魚沒有發生病害。
        因病害造成養殖動物死亡重量為158.7萬千克,經濟損失1191.6萬元,其中池塘養殖動物因病害造成的死亡重量為150.9萬千克,經濟損失1091.2萬元(南美白對蝦死亡85.6萬千克,損失310.4萬元),網箱養魚因病害造成的死亡重量為7.8萬千克,經濟損失100.4萬元。與2008年8月相比(除洪災造成的損失外),養殖動物因病害造成死亡的重量減少432.9萬千克,造成的經濟損失減少8626.4萬元;其中養殖對蝦因病害造成死亡的重量減少406.7萬千克,造成的經濟損失減少8012萬元;但網箱養殖魚類的病害損失卻比上年同期大幅增加,因病害造成死亡的重量增加5.3萬千克,造成的經濟損失增加67.3萬元,增加了3倍。
        2、9-10月份水產養殖病害預測
        9、10月份,危害養殖對蝦的病害仍以桃拉病與白斑病為主,但其危害趨于緩和,發病率和死亡率與8月份持平;養殖貝類的病害危害也將隨著雨季到來有所緩解;而養殖魚類的病害又將進入發病高峰期,出血性敗血癥、腸炎病、赤皮病、爛鰓病、鏈球菌病、愛德華氏菌病、細菌性綜合癥、潰瘍病、打印病等細菌性病害將嚴重危害養殖魚類,其死亡率將與8月份提高,特別是目前廣東和海南兩地鏈球菌病嚴重危害養殖羅非魚的現實將波及廣西各地,在廣西局部存在爆發流行的趨勢;指環蟲病、車輪蟲病等寄生蟲病仍將繼續危害養殖生產,其死亡率與將較8月份持平;白底板病、紅底板病、腐皮病仍然危害養殖鱉類。
        3、9-10月份水產病害防治措施
        ①調節水質,保持良好的養殖水體環境是病害防治的重要環節,大多數病害爆發流行與養殖水體環境惡化密切相關。9、10月,水溫持續偏高導致水溫高達30℃以上,養殖動物攝食減少,體質下降,容易感染病害;此時,應在凌晨換水(切忌在中午太陽大時換水),排出部分水且把池塘水位加到最深,同時每15-20天用生石灰水或二氧化氯全池潑灑一次,改善養殖水體水質;網箱養殖應將網箱移到有微流水的水體中,并及時清除網箱內的殘餌,確保網箱內有水質的良好。
        ②投喂優質適口飼料,降低飼料投喂量到正常投喂量的50-60%;同時,每15-20天,適時拌飼料投喂維生素C,以提高養殖動物的抗病能力,預防病害的發生。
        ③加強巡查,每天最少巡查1次,精心管理,高溫時期不要捕撈、跟魚等操作,發現養殖動物活動或攝食異常時,要及時采樣進行解剖檢查,發現鰓是灰白色的,表明水體處于缺氧或半缺氧狀態,應及時增氧或換水;如果鰓是暗紅色的,表明魚組織缺氧,應檢查鰓上是否有寄生蟲寄生,如果有就殺蟲,沒有就要檢查水質是不是偏酸,偏酸就要全池潑灑生石灰,以調節水體PH到弱堿性;同時,及時采病樣送實驗室進行細菌檢測,并根據實驗室藥敏試驗結果對癥下藥。
    最新魚病分析
    2009年海南省羅非魚疾病調研報告
    □文/海南省水產技術推廣站 海南省海洋與漁業廳養殖處
        2009年9月,我站同廳養殖處分別對我省文昌、屯昌、定安、儋州、澄邁、海口等市縣羅非魚疾病流行的情況進行了現場調查。調研情況如下:
    一、基本情況
        這次調研分別對不同的養殖區域、養殖品種、飼養環境和羅非魚苗種場進行了較深入的調查,現場抽樣檢測共計9例。據初步估計,文昌市發病率占總飼養面積的80%左右(文昌羅非魚協會提供數據);屯昌、定安、儋州約占總飼養面積的60%;澄邁縣約占總飼養面積的40%;海口桂林洋片區發病面積過半,與此同時,保丁、陵水縣也紛紛電告發生病情。
    二、主要持點
        此次病情流行主要表現為:流行面積大,持續時間長,病情復雜,治療效果差,易復發。涉及所有養殖水域與品種,不受個體規格限制,損失大。下表也列出了2006-2008年期間我省羅非魚病害情況,以供比較。
    三、分析
        1、省、內外相關專家初步診斷病原為鏈球菌。調查組通過病魚的外部特征,內剖癥狀,結合多年來夏、秋季易發生的病種分析,并聆聽專家學者以及具有豐富經驗的養殖戶意見,普遍認為病原菌主要是鏈球菌,但不排除往年該季節愛德華氏菌病病原或其他病原菌共同感染的可能。省、內外相關專家提出了一些治療方法,但病情未見明顯好轉。
        2、持續高溫是造成今年羅非魚疾病大面積流行的主要外在原因之一。據省氣象局發布的海南今年夏季氣候分析報告顯示,全省各地約大部分地區夏季平均氣候較常年偏高0.3~0.9℃,夏季極端最高氣溫雖然不高,但35℃以上的高溫天數及降雨量均較常年同期偏多;匯總各養殖單位(戶)檢測記錄可見,發病期養殖水溫均處于34-36℃。
        3、不良養殖環境加重了疾病的流行及危害程度。據有關資料記錄,發生鏈球菌病害的養殖水體,在低溶解氧情況下,累計死亡率可高達80%;而在高溶氧情況下,累計死亡率僅為20%。調查資料同時也顯示,養殖水體溶解氧普遍偏低,9例中就有5例在下午3~6時池塘溶解氧含量最高時未達到飽和度(其中3例小于飽和度70%,2例在飽和度80%左右);有2例在上午10~11時池塘溶解氧也偏低,分別僅為1.75和2.2毫克/升。
        4、防治意識淡薄是疾病發生與流行的人為原因。眾多養殖戶中普遍以為羅非魚不易發病,麻痹大意,丕丕疏于防治,在飼養期不能按不同生長期、季節、科學規范地進行水體消毒,不能定期交換和更新塘水,不注意改善養殖環境,造成疾病的發生與流行。
    四、建議與措施
        1、我省羅非魚養殖以分散型的農戶為主,對病死魚尸體的處理,規范使用防治藥物很難指導到位。飼養戶病急亂投醫,藥商以盈利為目的心態下,藥殘風險加大,直接地影響到出口型羅非魚產品的質量。各級政府職能部門應引起高度的重視,快速組織專業隊伍深入生產第一線進行防治。
        2、為防止今后再有大規模病害的發生,必須建立長效機制。
        首先要進一步完善病害防治、防疫檢疫機構建設。確保隊伍的組織領導,專業人員,資金三到位。建立重大疫情預報及應急預案。每年夏季是羅非魚疾病多發季節,有關部門應提前發出疾病預警,做到早防早治。研制、生產與推廣使用有效綠色藥品。嚴格控制未滿休藥期及帶病的產品進加工廠。
        3、加強健康養殖技術的培訓、示范與推廣,加強養殖戶的病害防治意識,堅持健康養殖,積極引導廣大漁(農)民從片面追求高產型向質量型、效益型轉變。
    羅非魚鏈球菌病防治技術
    解決方案一:
    □文/ 廣東省水生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曾慶雄
        羅非魚鏈球菌病的防治方法:
       ①減少投喂,出現羅非魚鏈球菌病情時,減少餌料的投喂,應盡量降低飼養密度,減少應激因素和改善養殖環境。增加開增氧機的時間,保持池塘溶氧充足。
        ②有條件的適當降低水溫,可有助控制鏈球菌病的發生。
        ③對病魚、死魚要及時撈出,按規范深埋,魚池水未經消毒不能排放。
        ④全池潑灑微生物制劑和底質改良劑,調節水質,在飼料中添加維生素C和免疫多糖等免疫增強劑,用二氧化氯或氯制劑全池潑灑,可以殺死水體中的部分細菌。
        ⑤內服抗生素只有在病害暴發的早期使用才有效,對發病嚴重的魚,由于不吃飼料,使用效果并不理想。對于出口備案基地及無公害基地使用抗生素一定要注意,選用允許、符合出口標準要求的藥物,以免造成藥物殘留。可選用的藥物是鹽酸多四環素、穿心連未、諾氟沙星、氟苯尼考粉,使用量按包裝說明使用。
        由于不同地區、池塘、品種,對藥物的敏感性存在很大差異,介紹的幾種藥物防治方法僅供參考,各地在選用藥物防治時,應根據具體情況選用合適的國標漁藥,最好請漁醫診斷,在漁醫的指導下用藥。
    解決方案二:
    □文/高要市白土鎮朝陽水產醫院   容志朝   陸安萍
        羅非魚鏈球菌病的發病有明顯的季節性。每年的七月初到九月底高溫季節,在羅非魚養殖較集中的地方,經常會出現羅非魚鏈球菌病大量暴發的現象,死亡時間持續兩到三周,死亡率達80%以上。特別是投料量大或立體養殖的池塘發病率較高。
        有的發病則呈散發性,傳染性不是很強,每天一口池塘持續死幾條,沒有增多的現象。有的發病很急,如近期很多地方發生的羅非魚急性鏈球菌病,死亡率高,來勢兇,而且,發病有明顯區域性。發病初期,每天只有幾條羅非魚死亡,較少出現慢游現象,幾天后,死魚越來越多,有時出現幾何級數上升,每天幾百上千條。
        發病中后期在池塘邊會出現很多慢游的病魚,個別病魚在水面打轉,有的出現神經抽搐癥狀并竄上岸邊。外觀癥狀以體色發黑,眼睛突出,虹膜白濁,嘴和鰓外蓋或內蓋出血,鰓內蓋有些紅腫,體表和肌肉正常。而有一些病魚外觀沒有任何癥狀。解剖用顯微鏡鏡檢沒有發現寄生蟲,肝發黃或發白,膽囊明顯腫大,腸道沒有食物,腸膜很薄,腸管漲大,充滿淡黃色黏液。發病池塘里面四大家魚很少發病,該病主要傳染羅非魚,經過細菌培養、提純,做革蘭氏染色,為革蘭氏陽性菌,菌體呈球狀或鏈狀,綜上所述,初步鑒定為羅非魚鏈球菌病。
        羅非魚鏈球菌病在立體養殖的池塘較多發,特別是水質差,氨氮、亞硝酸鹽高的池塘。還有,生長速度快的品種(如:吉富系列羅非魚)比傳統生長速度較慢的品種(如:奧尼系列羅非魚)發病率要高很多。該病處于暴發期或感染率高時候,很難處理,使用刺激性大的消毒劑和不減少投料量都會明顯增加其死亡率,停料也不一定能減少死亡。氣溫越高,死亡率越高。有時候臺風過后氣溫下降,死亡率也能降低,但氣溫一升高死亡率又上升。通常100g以上的羅非魚發病和死亡較多,而死亡率最高則集中在體重150g到500g的范圍。對于慢性型發病池塘,病程不急,感染率不高的池塘,使用溫和型消毒劑消毒,或調節水質,投喂敏感性抗生素藥餌,再配合一些維生素和護肝類藥物有一定的效果,能把病情控制住。
        一、預防措施:
        1、改良水質,做好消毒工作,切斷水平傳播途徑。該病發病有明顯季節性,所以,在高溫發病季節時候,增加水深,中午開動增氧機,減少投料,定時使用刺激性小的消毒劑消毒,三到五天后使用有益生物菌調節水質,如:光合細菌等。
        2、增強羅非魚體質,配合一些藥餌抑制細菌繁殖。定時停料一天,使羅非魚自動調節肝膽功能,提高其抗病力,在飼料中添加一些中草藥物和免疫增強劑,如:魚肝寶散、三黃散、黃芪多糖等;適當添加一些維生素,如:維生素C鈉等,有利于增加魚體的免疫力和肝解毒能力。
        3、選擇一些抗病力好的品種,并適度減低養殖密度。在養殖羅非魚較集中的地方或曾經發生過該病的區域,選擇一些傳統型、抗病性好的品種。根據當地水源條件,適當減低養殖密度,可以有效避免該病的發生。
        4、減少投料量,使用質量好的商品飼料,避免使用一些變質發霉的飼料或飼料原料。
        二、治療措施:
        1、針對慢性感染,在發病初期,使用碘制劑等刺激性較小的消毒劑消毒水體,等病程穩定,使用針對革蘭氏陽性菌的抗生素和護肝類藥物,再添加水產維生素拌料投喂,一般連續使用五到七天,直到病程穩定后才能停藥。因為該病在發病時候,相當一部分羅非魚已經感染了該病,如果療程不夠,很容易復發并產生藥抗。常規使用的抗生素有:氟本尼考、青霉素類等針對性藥物。病程穩定后,馬上調節水質,再根據預防措施來預防。氣溫沒有那么高后再正常投料。
        2、針對急性感染,發病厲害,死亡率高的池塘,先停料兩到三天,如果羅非魚死亡數量能平穩或減少的,使用外消內服的方法來治療,并減少投料量,療程延長一些。如果死亡數量還繼續增加或較高的,估計感染率高,帶病的羅非魚多,建議馬上干塘出魚上市,減少損失。
        3、有條件的先做藥敏試驗,找到針對性藥物,減少防治的盲目性,同時,減少細菌抗藥性的產生。
    解決方案三:
    □文/拜耳(四川)動物保健有限公司 姚瑞清  阮勇軍
        今年廣東、海南、廣西三省普遍暴發嚴重的羅非魚鏈球菌病,尤其是高要、茂名、高州、化州等地,給養殖戶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網箱和池塘養殖的羅非魚均有此病的發生,主要危害親魚和100克以上的幼魚和成魚;流行高發期為5-9月份;流行水溫為25-37℃,在水溫32℃以上易發;傳染性強,發病率達20%-30%,發病魚的死亡率可達80%以上。
        一、病癥
        患病的羅非魚一般在池塘邊離群獨游、身體彎曲打轉,或者在水面上慢游,反應遲鈍,體色發黑。病魚眼球突出或混濁發白,同時伴隨著眼部出血,魚體下頰部出現鱗片脫落、出血、肌肉壞死等現象,其他部位如腹鰭、胸鰭、尾鰭的基部有出血并伴有肌肉壞死現象;肝臟、膽囊、脾臟腫大,嚴重時糜爛;腸道發炎,腸胃較空,內有積水或黃色粘液;部分患病魚內臟如腸道、肝、脾、腎有出血現象。
        二、預防措施
        1、使用多年的老塘必須要翻推塘底,使有害物質得到充分氧化。
        2、魚塘進水前使用生石灰全塘潑灑,進行塘底消毒,50公斤/畝。
        3、放養密度要合理,建議吉富系列投放1200-1500尾/畝,奧尼系列投放1200-1800尾/畝。
        4、加強日常監控力度,定時檢查的魚的活動、攝食等情況,一旦發現病魚要及時防治。
        5、注意水質變化,養殖中后期要適當換水或進行底改,確保池塘水質符合養殖要求。
        三、疾病治療
        1、發病期間,減少投喂,盡量切斷病原菌傳播;加強水質管理,如增氧、調水等。
        2、進行水體消毒,可采用二氧化氯或碘制劑全池潑灑進行殺菌。
        3、內服抗生素類藥物氟伴欣 (商品名);每40公斤飼料拌100克氟伴欣,連用3-5日可有效治療;有肝膽綜合癥的病魚應加喂拜水安(商品名),每40公斤飼料拌200克,7天一個療程,即可明顯改善;若病情嚴重,可延長藥期。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評分

    參與人數 1論壇幣 +10 收起 理由
    zhangguangxin + 10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沙發
    發表于 2009-10-13 10:45:16 | 只看該作者
    水產疾病是比較難防治的,因動物生活在水中,不易觀察,等到發現生病了,就是嚴重了!

    評分

    參與人數 1論壇幣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第一個回復系統自動獎勵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21 19:49,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州市| 通许县| 张掖市| 嵩明县| 密云县| 甘肃省| 临高县| 龙南县| 壶关县| 山东省| 兴文县| 莎车县| 榆林市| 临汾市| 抚远县| 丹阳市| 海安县| 南京市| 无为县| 阿城市| 南平市| 鄂托克旗| 阿鲁科尔沁旗| 河津市| 保定市| 雅江县| 邯郸市| 东莞市| 香格里拉县| 邵阳县| 措勤县| 陈巴尔虎旗| 嵩明县| 瓮安县| 彭阳县| 连山| 内丘县| 定边县| 瓮安县| 连州市| 舞钢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