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業找準復蘇兩大支點 | 信息來源:消費日報 | 最后交卷的蒙牛和其他三巨頭伊利、光明、三元,上半年的財報表現“靚麗”:在凈利潤方面,除了光明有所下滑外,蒙牛的凈利潤已實現了增長,而伊利、三元凈利潤的增長同比更是超過了100%。據中國乳業協會的數據,乳業產銷狀況目前已恢復到三聚氰胺事件之前90%的水平——這個恢復速度明顯快于人們在
年初的預測。這得益于乳制品的剛性需求和及時出臺的乳業振興發展規劃。
產業復蘇最鮮明的表現是原奶收購價回升以及乳制品產量增加。目前,散戶奶的收購價格提高至每公斤1.8元到1.9元,園區奶普遍漲至每公斤2.0元到2.6元,而最優質的鮮奶已經賣到了每公斤3.7元,這與今年一季度以前散戶奶收購價在1.6元以下有了很大提高,基本恢復到了三聚氰胺之前的水平。
而根據中國輕工業信息中心的統計,上半年,我國乳制品總產量同比增長了1.95%;其中,液體乳產量同比增長1.26%。同期,我國乳制品行業總產值同比增長6.4%。
這些直觀數字反映出乳業整體的產銷狀況趨于良好。
從企業方面來看,蒙牛最新公布的半年報顯示,實現銷售收入120.976億元,凈利潤6.619億元,比上年同期的5.829億元上升13.55%;伊利上半年主營業務收入122.17億元,同比增長6.69%,凈利潤2.54億元,同比增長117.57%;光明上半年實現凈利潤4533萬元,同比下降67.8%,據悉,盈利下滑的主要原因應該是光明乳業上年同期確認了達能公司補償款收入,有大筆現金流入;三元上半年實現凈利潤3673萬元,比去年同期的1543萬元增長138%;
可以說,乳業四巨頭的表現大大出乎人們的預料。在去年9月份出現三聚氰胺事件后,中金公司曾預測,乳業將在長時期內“蟄伏”,乳企也將進入虧損期。但事實并非如此。
那么,是什么促使危機邊緣的乳業快速進入上升通道呢?這其中有兩大支撐點。
其一,政策扶持。去年11月下旬,國家發改委、農業部、工信部、商務部等13個部委聯合下發了《奶業整頓和振興規劃綱要》,對三年的發展做出了要求和規定。最重要的是,除了對行業的各種標準化規定,規劃綱要還對重塑消費者信心提出了三大措施。一是及時公布信息,二要維護消費者權益,三要普及乳制品知識。幾條緊急措施執行下來,對消費者信心提升有很大幫助。
其二,市場的剛性需求。這從上述乳企的經營狀況和原奶的收購價格就可以看出來。
找準了兩大支撐點的中國乳業,也得到了投資者的青睞,比如中糧參股蒙牛就是鮮活的例證。當然,國內乳業還存在諸如奶源不健全、產品結構不清晰、國際乳業把持高端等問題,但總體來講,乳業已經朝著正確的道路發展。
|
|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