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位:探查郎咸平的“學術藍海”
如果說營銷學的本質是“交換”、管理學的本質是“合作”、傳播學的本質是“溝通”,那么,經濟學的本質就是“稀缺”。
如果你能看出這個推理沒邏輯,恭喜你,你發現了一個現象,因為從“交換”、“合作”、“溝通”等概念并不會推導出“稀缺”。
如果你能看出這個推理有邏輯,恭喜你,你已經從現象看到了本質。因為上述推理的邏輯性就在于:對于不同學科的本質可以有爭議,但是每個學科都應該有一個作為核心命題的本質,這一點毋庸置疑。
經濟學是一門研究“稀缺”的學科,但是在這門學科中,最“稀缺”的不是資源,而是“真正的經濟學家”——如果說大多數學者在自己的研究領域中兀兀窮年皓首窮經但依然無法突破“學術紅海”的話,那么,郎咸平卻巧妙地找到了屬于他自己的“學術藍海”——探查的行業或企業的“本質”。
郎咸平指出:很多企業之所以失敗就在于企業家沒有認識到“行業本質”是企業成功的前提。因為在郎教授看來:“只要想到的都是錯的,學到的都是表面的”。
郎咸平用他自己的著作告訴我們:讀書的目的不僅在于學習知識(“學到的都是表面的”——郎咸平語),只有透過現象看到本質,才能真正提升自己。
郎咸平的《本質3》采用了“藍海大潰敗”的驚人標題,看了這個標題,如果你認為“藍海”真的是一種導致“大潰敗”的理論,那么,按照郎教授的說法,你就錯了,因為“只要想到的都是錯的”。
這個唬人的標題只是吸引你購買并閱讀本書的一個“噱頭”——郎教授自己找到了“學術藍海”,但是他卻用貌似否定“藍海”的激進方式擦去了自己走向“藍海”的足跡。
值得注意的是,同樣作為亞裔美國教授,臺灣出身的郎咸平并沒有批判韓國出身的錢•金,郎教授批判的是韓國的三星和LG等錯誤地運用“藍海”的企業。郎咸平用自己發現的“學術藍海”證明了錢•金教授的學說——《藍海大潰敗》不是“藍海”理論的“大潰敗”,而是——如果你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藍海”,你才會“大潰敗”。
因為“藍海”本身并不會“潰敗”——運用得當,就是沙漠綠洲;運用不當,就是海市蜃樓。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藍海”?“藍海”到底在哪里?
大家都知道所謂的“藍海”就是沒有競爭的新領域。但遺憾的是,大多數人都把“藍海”當成了傳說中的“世外桃源”,從而拼命到別人尚未涉足的更遠的地方去尋找“藍海”。其實,郎教授比任何人都明白:“藍海”不是傳說,“藍海”確實存在,但是“藍海”不在“更遠”的地方,而在“更深”的地方——探查行業的深層本質,真正發現行業背后所隱藏的顧客潛意識中最期待、最需要的地方,這就是“藍海”。
例如,我們通過“錯位思維”的視角來看待一些司空見慣的事,就會發現,什么才是真正的“藍海”——
1、麥當勞是什么行業?你要是認為麥當勞是賣漢堡的,那就大錯特錯了。麥當勞的老總一再對自己的員工說:“切記,我們不是餐飲業,我們是娛樂業。”這就是麥當勞的本質——麥當勞不是靠賣漢堡,而是靠賣歡樂掙錢。同理,星巴克不是靠賣咖啡賺錢,而是靠賣氛圍。另外,沃爾瑪、家樂福這樣的外資零售業在我國基本不賺錢,他們都在用海外市場的盈利來貼補中國市場。那他們在中國為什么還接連不斷的開分店?因為它們的本質就在于:等他們的分店達到了一定密度,就可以引進國外最先進的物流系統,立刻可以減少10%以上的成本,一舉打垮過內零售業,席卷中國市場。這就是錯位——錯位揭示行業本質,錯位創造盈利模式。
2、“喝了娃哈哈,吃飯就是香。”如果按照正常思路訴求:“喝了娃哈哈,身體就是棒。”娃哈哈早就倒閉了。娃哈哈作為兒童營養液,其訴求不在于自身的營養,而在于它是“飯引子”,娃哈哈并不直接導致身體健康,而是導致孩子多吃飯,家長怕的就是孩子只吃零食不吃飯。這就是錯位——錯位提供全新思路。
3、地球人都知道可口可樂這樣的著名品牌,可為什么越是知名品牌越是四處大做廣告、大搞宣傳?因為做廣告的目的不僅是宣傳產品,廣告在本質上是一個企業的呼吸。顧客是通過看廣告來判斷企業的生存狀況的。只有隨處都有你的廣告,消費者才會認為你的企業最大、最有實力。如果看不見你的廣告,消費者就會認為你的企業不喘氣了。呼吸,不是一次性的,廣告的本質就是重復,呼吸也是一樣。這就是錯位——錯位看透事物真相。
4、最好的招數不是出奇制勝,而是屢試不爽。出奇制勝的招數,只能在第一次應用時奏效,一旦對手有了防備,這種一次性的策略就不靈了。把最基本的招式練到極致,就是絕招,就是屢試不爽的。廣告也是這樣,很多人認為廣告的生命是創意,其實,廣告不是靠創意存在,而是靠重復存在,越有創意的廣告越經不住重復。這就是錯位,錯位帶來真知灼見。
近年來,郎咸平開始集自己學術思想之大成。有幸的是,在橫跨了多個研究領域之后,郎教授最后終于找到“探查行業本質”這一“學術藍海”,對時裝行業、手機行業、電腦行業、家電行業、飲食行業、動畫行業等不同行業的“行業本質”加以分門別類的探查,并順勢推出《本質1》、《本質2》、《本質3》……
從郎教授的著作中我們不難看出,郎咸平發現“學術藍海”的秘密不在于他比一般學者走得更“遠”,而在于他挖得更“深”。
因為真正的“深”,不是讓人看不懂,而是能讓人從現象背后看到本質,從本質當中找出規律,從規律當中預見未來,能夠讓人或恍然大悟、或茅塞頓開、或心悅誠服、或目瞪口呆,并最終在擊節贊嘆后發出“于我心有戚戚焉”的喟然長嘆。能達到如此之效果,可謂之“深”。
對于任何一個行業來說,真正深層的本質都是“錯位”的。因為本質總是被一層一層的現象所遮蔽,從現象到核心錯開的層次越多,你發現的本質就越深刻。因為所謂的深淺,不是指垂直距離的遠近,而是指“錯位”層次的多少。沒有層次的轉折、遞進、穿透等“錯位”處理,垂直距離再大,也是淺的。就像“窄胡同里趕小豬——直來直去”,胡同再“深”,也是淺的。也就是說,只有通過“錯位”的思路,穿透“想得到”表面現象去尋找“想不到”的內涵,才有可能真正找到事物的本質。這就是郎咸平 “學術藍海”的奧秘——“藍海”不在“紅海”外面,而在“紅海”下面。
因此,學習郎咸平的著作,我們獲得的最大收益不在于掌握郎咸平已經找到的“行業本質”,這只是現象,我們的目的在于通過錯位思維探查郎咸平的“學術藍海”。
如果你能從郎咸平著作中看到不同領域的行業本質,恭喜你,你學會了觀察現象。
如果你能從郎咸平著作中看到郎咸平發現“藍海”的秘密,恭喜你,你掌握了探查本質。
321hsn 于 2009-9-29 23:30 補充以下內容
我們要思考飼料行業的行業本質是什么?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