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查看: 2896|回復: 2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飼料] 意料之外的大豆補貼政策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09-9-27 13:39:2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此補貼政策的出臺,意味著新一輪的大豆國儲收購中,很可能國家收儲與企業收儲并行。

      市場對大豆補貼一事的期望值降到最低點時,政府意外出手了。

      9月23日,接近中儲糧的人士對本報記者透露,國家將在東北、內蒙劃撥臨儲大豆195萬噸轉地儲,一次性補貼費用約為210元/噸,于10月起實施。

      同日,國儲大豆第十次拍賣再次遇冷。此輪計劃銷售大豆50.5453萬噸,實際成交1.4848萬噸,成交率2.94%。其中內蒙古區域的全部流拍。

      “主要還是國家為即將來臨的收儲做準備。”上述人士表示。事實上,受氣候災害影響,今年國產大豆減產已成定局。此次大豆補貼將帶來多大的效用?是否將影響到新一輪的收儲政策以及勢頭兇猛的進口大豆?市場各界的神經為之緊繃。

      “不得已”的出手

      解決庫存壓力,是眾多業內人士對于此次大豆補貼政策出臺原因不約而同的解釋。

      從2008年10月到2009年6月,國家分批次一共臨時收儲了750萬噸大豆,主要集中于東北等地。如此大的收儲力度近幾年均為罕見。

      但這也給中央儲備系統帶來巨大的考驗。以黑龍江省為例,當地中儲糧的員工曾告訴記者,中儲糧直屬庫倉儲能力僅為100多萬噸,其余均要依靠地方糧庫進行收儲。“可以說已經超出了我們的倉容能力。”

      同時,由于連續氣候災害影響,國產大豆今年面臨減產。“先是5月干旱后內澇,接著6、7月低溫霜凍,8月又是干旱,黑龍江大豆至少減產300萬噸。”一位黑龍江當地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據其了解,個別地區大豆減產已經達到四至五成。

      然而,進口大豆的價格卻在近幾個月一路走低。“減產,加上市場價格不好,如果政府不托市收購,豆農的積極性將受到很大打擊。”前述黑龍江當地人士表示。

      《中華油脂網》主編郭清保表示,初步預計今年黑龍江大豆播種面積將較去年減少約10%左右。

      上述接近中儲糧的人士表示,政府在今年繼續進行收儲的可能性極大,而且量會比前一年更多。但如何騰挪有限的倉容?

      移庫效果亦不明顯。據透露,整個黑龍江移庫僅為200萬噸,相比上千萬噸的收儲量“杯水車薪”。問題是,9月底新豆將上市,騰出倉容刻不容緩。

      7月下旬開始,玉米、大豆陸續進入放儲拍賣,卻因為順價銷售而遭遇到加工企業的抵制。

      據介紹,此次補貼的195萬噸,正是考慮到此前計劃拍賣大豆200萬噸,減去僅成交的3萬噸左右后定下來的。

      但補貼政策的出臺,帶來的另一個聯想是,此輪政府補貼,是否也是當前中美貿易戰的一環?對于美國針對中國的輪胎特保案,曾有人士建言我國應對進口兇猛的美國大豆進行反傾銷調查。

      此前,因為國家收儲政策,市面流通的大豆非常少,價格高企,黑龍江大豆加工企業從去年開始就陷入了停產的狀況,包括九三糧油、陽霖油脂在內的大型加工企業,無一例外。一定程度上也造成進口大豆的增加。

      據當地人士透露,很多黑龍江加工企業在吉林等地建廠,使用進口大豆加工。而九三糧油董事長田仁禮也表示,整個企業都靠位于大連、天津和廣西的3家廠加工進口大豆養著。

      “應該沒什么關系。”郭清保表示,我國每年大豆進口量在5000萬噸左右,補貼195萬噸的國產大豆,僅僅意味著進口大豆可能會因此減少不到200萬噸,影響“微乎其微”。

      真實的效用

      補貼的具體政策,上述接近中儲糧人士表示,“是前一天才定下來的”,還不完全清楚。

      參看此前的玉米補貼政策,采取先整體劃轉給各省(區)政府轉作地方臨時儲備、再由省(區)政府統籌安排定向銷售給本地區玉米深加工企業的辦法。同時,經國家有關部門審核確定,對糧權劃轉地方政府,并在規定期限內(即糧權劃轉之日至2009年12月31日)已實際加工的玉米,中央財政對省級人民政府給予一次性定額補貼。

      但其表示,與玉米補貼不同的是,此次沒有明確規定企業必須在什么時候加工,因此企業可以直接將大豆作為庫存。

      “(200萬噸)很大了,如果黑龍江油廠全部開工,夠用2-3個月了!”在前述黑龍江當地人士看來,補貼之后,每噸大豆價格為3540元。目前進口大豆進口成本為3500元/噸,分銷價格為3700元/噸。補貼后國產大豆價格與進口大豆價格基本持平,甚至還低。

      此次補貼對于加工企業來說卻來得過晚。

      “(對補貼)我們毫不感興趣。”一位黑龍江大豆加工企業的負責人如此回應。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由于目前進口大豆價格一路走低,豆油、豆粕價格也在暴跌。通常而言,大豆與豆粕、豆油之間存在著的一個定性的關系:

      大豆價格=豆粕價格×0.79+豆油價格×0.18+壓榨利潤-加工費用。以當日豆油和豆粕期貨分別為6810元/噸和3200元/噸推算的話,再減去每噸180元的加工費,相比3540元的成本價格,壓榨利潤已是負數。

      “這個政策在幾個月前大豆價格還在3900元/噸的時候就該出來,現在太晚了。”

      而且,購買這類定向銷售的大豆,還要面臨運輸等各種費用,因此到手的補貼并沒有210元這么多。

      曾有玉米加工企業的負責人告訴記者,對于玉米每噸150元的補貼,一般要扣押30元的出庫費,7元的倉儲費,7元的利息,以及6元的省地儲每月的管理費,“最后只拿到100元”。

      但上述接近中儲糧的人士認為,此補貼的出臺,意味著新一輪的國儲收購中,很可能采取國家收儲與企業收儲兩種形式進行。“僅僅依靠國家財政收儲,壓力太大。”今年最早出臺的油菜籽收儲政策,已經明確規定了這一點。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編輯觀點:

        國產大豆淪陷;國儲大豆拍賣流拍;中美大豆、雞肉、輪胎大戰;中國大豆為什么受制于美?中國商務部對美啟動雙反程序;中國大豆何去何從……

        關于國產大豆和美國大豆之間的恩恩怨怨,畜牧江湖中從來不缺乏重量級新聞和相關評論,終于,在國產大豆頻陷危機而市場對大豆補貼一事的期望值降到最低點時,政府意外出手了——

        是不得已的出手?
    是遲到的補救?

        無論如何,此補貼政策的出臺,意味著新一輪的大豆國儲收購中,
    很可能國家收儲與企業收儲并行。

        意料之外的大豆補貼政策,是解一時之痛還是治根靈丹,其真實效用,留待大家討論,更有待時間和市場的檢驗。

                                                 畜牧人編輯部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評分

    參與人數 1論壇幣 +1 收起 理由
    曹錦萍 + 1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沙發
    發表于 2009-9-27 13:50:06 | 只看該作者
    不限制進口大豆,一切措施都是無果而終的。

    評分

    參與人數 1論壇幣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第一個回復系統自動獎勵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板凳
     樓主| 發表于 2009-9-27 14:26:59 | 只看該作者
    大豆這件事,復雜。確實應該內外兼“修”,雙管齊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21 14:17,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骅市| 西平县| 东明县| 铜鼓县| 法库县| 合山市| 南漳县| 甘泉县| 邯郸市| 蚌埠市| 南溪县| 桓台县| 石景山区| 开阳县| 吴桥县| 凭祥市| 开远市| 兴国县| 恭城| 理塘县| 浪卡子县| 绥德县| 额尔古纳市| 五家渠市| 灌云县| 平阳县| 新乡县| 江门市| 昔阳县| 盐亭县| 泸水县| 黔西县| 绥阳县| 葫芦岛市| 金山区| 宁阳县| 贵州省| 德令哈市| 上栗县| 仁化县| 德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