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水產養殖過程中,濫用藥物的現象日趨嚴重,水產品的藥物殘留超標,嚴重影響了水產品質量。因此,我們需要利用生態方法調整、改善、保護魚類生活的環境,控制、消滅病原;利用生物制劑合理調整水體環境,可達到生態環保的目的。
北京智水公司生產的“zS活水菌”、“氨氮速滅”、“亞硝速滅”等,均為高效復合菌制劑,益生菌主要有乳酸菌、芽孢桿菌、酵母菌、硝化細菌等組成。按菌種需氧與否分為好氧菌和厭氧菌。乳酸菌類是兼性厭氧菌,是魚腸道的正常菌群,在魚體腸道系統定植,在體內通過生物拮抗,拮抗革蘭氏陰性致病菌。可產生乳酸,降低腸道pH值,阻止和抑制有害物質,增強抗感染能力。活菌體內和代謝產物中含有較高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增強機體的免疫調節活性,促進生長。但該類菌在生長過程中,不形成芽孢,抗逆性差,不耐高溫,所以在飼料工業中的應用受到一定的限制,目前采用一些微膠囊包被技術,但成本較高,因此乳酸菌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主要是拌料投喂,或直接潑灑在養殖水體中,用于改善水質。
酵母菌類喜生長在偏酸性環境,在腸道內大量繁殖。從魚體、養殖水體分離到的酵母,主要有假絲酵母屬等。其在兼性厭氧條件下生長良好,在生長過程中產酸、產氣,因此酵母菌直接潑灑到池塘中,可增加養殖水體的部分通氣量。酵母菌富含動物所必需的多種營養成分,可提供豐富的蛋白質、核酸、維生素和多種酶,增強飼料的適口性,加強消化吸收,提高動物對磷的利用,改善腸道微生態環境,增強抗病力。
芽孢桿菌是一種需氧的非致病菌。它大都以內生孢子的形式存在。進入腸道后,在腸道上部迅速復活,復活率接近100%。它能使空腸內的PH值下降,氨濃度降低,并消耗大量的氧,維持腸道厭氧環境,抑制病菌的生長,并有平衡和穩定乳酸菌的作用。芽孢桿菌抗逆性強,具有耐高溫、耐酸堿、耐擠壓等特點,可耐受顆粒飼料加工的影響。它能產生活性很高的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以及多種氨基酸。能分解和清除池底的殘餌、排泄物和動物殘體等有機物,降低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濃度,提高水體透明度。
硝化細菌包括亞硝化細菌和硝化細菌。兩類菌均為專性好氣菌,這兩類菌能分別從氧化過程中獲得生長所需要的能量,但其能量利用率不高,故生長較緩慢。這兩類菌共同作用,水體中氨氮、亞硝酸鹽才能轉變為硝酸鹽,從而增加植物可利用的氮素營養。
我們了解產品的特性,才能在水產養殖中有的放矢地使用,微生物產品的使用要堅持以下原則:
1.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不論是浸泡、潑灑或拌餌,只是起到一種“接種”的作用,即向養殖環境或動物體內輸入一定數量的有益菌群,讓其在合適的條件下大量繁殖,逐步成為水環境中或動物體內的優勢菌群。只有形成優勢菌群才能發揮生物效應,通常自接種開始到發揮作用,一般需要2~5天。
2.根據使用目的、養殖方式、飼喂對象選擇合適的活菌制劑。根據用途不同,大體可以分為水質調節劑、病原控制劑、健康增進劑三類。實際生產中,應根據不同的需要選擇合適的制劑。
3.根據水質肥瘦和飼喂方式選擇。當養殖水體透明度在25厘米以下時,應立即潑灑活菌制劑,改善養殖水體環境,防止細菌性疾病的發生與蔓延。而透明度在40厘米以上,則應當先肥水。采用浸泡、潑灑與拌餌交替使用的原則。
另外,使用微生物制劑要特別注意增氧,有些微生物在生長過程中需要消耗一些氧氣,分解利用水體中的有機物質,增加水體透明度。同時,通過增氧機的攪拌可以促進水體中微生物制劑接觸更多的營養物質,促進微生物生長,使有益微生物在養殖水體中迅速形成優勢菌群,創造良好的微生態環境,保障水產動物健康生長。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