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查看: 2821|回復: 1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飼料] 新中國成立60周年:農業科技發展成就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09-9-21 16:23:4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農業部新聞辦公室

      科技進步和創新是農業發展的第一推動力,是實現農業增長方式轉變的根本途徑。新中國成立6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和正確領導下,農業科技在改革創新中快速推進,為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支撐,農業科技事業成就顯著,為實現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的歷史性跨越做出了巨大貢獻。
      從建國到1966年,農業科技得到恢復和發展,為之后農業科技創新奠定了良好基礎。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十分重視農業科技工作,及時提出“理論聯系實際,科學為生產服務”的方針,先后制定了《1951-1955年農業科研計劃》和《1956-1967年全國科學技術遠景規劃》。1962年中共八屆十中全會提出“特別要注意對農業科學技術研究”,制定《1963-1972年農業科學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包括19個專業,共1310個研究項目。總之,從新中國成立到1966年間,我國建立了完整的農業科技研究、教育和推廣體系,各級農業科研單位緊密聯系生產實際,在統一規劃下分工協作,科研工作進展較快。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業科技為農業與農村經濟快速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1978年,黨中央召開全國科技大會,十一屆三中全會又提出“四個現代化,關鍵是科學技術現代化”。全國科技工作在恢復中有所發展,在農業科研工作上取得了豐碩的成果。1979-1988年獲得國家獎勵的農業科技成果獎312項。1972-1980年期間農業總產值增長量中27%是農業科技進步的作用;1981-1985年期間,提高到30-40%
      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央連續出臺的6個中央一號文件都反復強調要大力推進農業科技進步,出臺了一系列有利于促進農業科技創新和轉化應用的政策措施,使我國農業科技事業實現快速發展。
      改革開放30年間,農業科技結出累累碩果,先后培育了主要農作物新品種、新組合1500多個,推動糧食單產從1978年的135公斤/畝提高到2008年的330公斤/畝,總產邁上4000億公斤、4500億公斤和5000億公斤三個臺階。創新推廣了一大批種養殖先進實用技術,有力提高了種養業科技水平和產出水平。建立了稻瘟病、棉鈴蟲等重大病蟲害和禽流感、口蹄疫等烈性畜禽疫病的防控理論、方法與體系,顯著降低了農作物病蟲害損失率和畜禽死亡率。我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由改革開放初期的27%提高到50%以上。
      農業科技的結晶,讓我國農產品產量迅猛增長。雜交水稻、雜交玉米、矮敗小麥、雙低油菜等成功研發和推廣應用,使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到95%以上,極大提高了農作物綜合生產能力。據統計,建國60年來,實現了農作物品種56次大規模更新換代,推動糧食畝產從1949年的69公斤提高到目前的330公斤,總產量從1150億公斤提高到目前的5285億公斤。選育并大力推廣了商品瘦肉型豬雜交組合、中國黑白花奶牛、細毛羊、黃羽肉雞等一大批優良畜禽品種和建鯉魚、對蝦等水產新品種,支撐了肉類、禽蛋和水產品總量躍居世界首位。
      農業科技有效提高了農作物病蟲害事前干預的可能性,降低了農作物損失率和畜禽死亡率。20世紀50年代初就通過“改治并舉”策略基本控制了蝗蟲危害。70年代以來,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等取得良好效果。查清了小麥條銹病、稻瘟病、棉鈴蟲等30多種重大病蟲害的發生流行和遷飛規律。提出了中短期預測預報技術,農作物病蟲害防控技術不斷取得新進展。
      20世紀50年代,通過疫苗的研制成功,有效控制了牛瘟和豬瘟。1975年馬傳染性貧血病弱毒疫苗研制成功,是免疫理論的重大突破。近幾年來,成功研制高致病性禽流感、豬藍耳病等疫苗,為控制畜禽疫病發揮了重要作用。轉基因三系雜交抗蟲棉、轉基因魚研制成功,轉基因抗蟲水稻、轉植酸酶基因玉米研究取得重要突破。氣象遙感技術、衛星定位技術得到廣泛應用,提高了農業生產的可控性和事前干預可能性。引進了一大批優質、高產、抗逆等種質資源,以及產業發展新技術、動物疫病綜合防治技術和可持續發展技術。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農業科技創新,加大投入力度,啟動了轉基因重大專項,構建并組織實施了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創建了航天育種技術體系,為增強農業科技創新能力,提升產業競爭力奠定了堅實基礎。
      農業科技增強了農村資源環境技術和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能力,促進了農業可持續發展。目前,主要糧食作物的生產機械化發展迅速,小麥生產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水稻機插、機收和玉米收獲機械化快速推進,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45%
    回顧建國60年來農業科技事業的飛速發展,探尋原因,最根本的一條就是從生產實際出發,不斷推進農業科技體制和運行機制的改革創新,不斷加強和改進農業科技工作。具體來說,我國的農業科技工作是始終堅持了面向農業生產;立足自主創新;尊重農業科技的自身特點和規律;強化聯合與協作等方針政策。如今,我國的農業科技工作已成為糧食增產與農民增收的重要基石。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評分

    參與人數 1論壇幣 +1 收起 理由
    胡文輝 + 1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沙發
    發表于 2009-9-21 16:35:38 | 只看該作者
    這文章看了長精神,多發一些

    評分

    參與人數 1論壇幣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第一個回復系統自動獎勵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22 07:03,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鸡泽县| 乌兰县| 来凤县| 武乡县| 鹤山市| 涪陵区| 镇沅| 繁昌县| 广水市| 巴青县| 元谋县| 黄平县| 固安县| 甘谷县| 始兴县| 揭西县| 兰考县| 辽源市| 清原| 邯郸市| 孝感市| 吉隆县| 阿克| 买车| 贵南县| 大渡口区| 鸡西市| 南涧| 登封市| 寿宁县| 宾川县| 海阳市| 繁峙县| 英吉沙县| 庆云县| 赣榆县| 辰溪县| 寻甸| 青海省| 文登市| 珲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