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韓友文 于 2009-8-25 16:29 編輯
難過的感嘆!
今年九月份《讀者》的【言論】版頁,刊登了陳丹青的一段話:“全中國至今可看的建筑只有兩種:一種是古人留下的,一種是洋人留下的。”
想想我國的畜牧業,至今可以拿出手的動物品種是不是也是這樣呢!
太湖豬、北京鴨、獅頭鵝、關中驢、南陽牛、藏獒,凡是能叫得響的、出口到國外的動物品種,都是千百年來祖宗給留下來的。
現在我國養殖業的當家品種,有哪家是養我們自己的動物品種呢?大白豬、長白豬、紅毛豬、AA雞、來航雞、櫻桃谷肉鴨、荷蘭黑白花奶牛、澳洲美利奴細毛羊、波爾山羊,遍地皆是!只剩下純牧區和邊遠山區還有些適應當地環境的在來品種動物。
人們會說,動物育種周期長,育成一個品種很難!這咱也承認,可是從1949年算起整整60年了,總該有幾個叫得響且送出國門的新品種吧!
確實我們也曾育成過雞豬【新品種】,上報了,也被農業部批準了。可是后來呢?無聲無息啦!現在咱們有的新品種蛋雞,連一只也找不到了!怎能不讓人難過!又怎能不讓人感嘆!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