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苗市場發展動態
來源:中國畜牧獸醫網
摘要:在過去的10年里,新型疫苗的上市推動了疫苗市場的增長,目前疫苗已經獲得國家SFDA的臨床試驗批件。疫苗業務將成為醫藥企業新的利潤增長點,將有效化解產品單一的風險。值得注意的是,今年醫藥行業普遍不是很景氣,在這種形勢下,擁有較高盈利能力和廣闊的市場前景的疫苗業務,有望成為一些醫藥企業的業績亮點,尤其是新上市疫苗將成為疫苗市場快速增長的強大動力,帶動醫藥企業地發展,蘊藏巨大的商機。
疫苗市場增長的原動力,往往來自于疫苗的改良和新型疫苗的上市,特別是對人類有重大意義的新型疫苗上市將會極大地推動疫苗市場的發展。在過去的10年,疫苗市場主要由滅活小兒麻痹疫苗、流感疫苗、Hib、乙肝疫苗、肺炎結合疫苗等新產品來支撐,使得這10年間的疫苗市場擴大了1倍,達到了目前的約100億美元。其中銷售額較大的分別為流感疫苗、肺炎結合疫苗、乙肝疫苗、百白破、麻腮風、流腦、水痘、Hib,其中流感疫苗及肺炎結合疫苗銷售額分別達到20億和15億美元。預計未來幾年的疫苗市場也將主要由新上市的疫苗品種推動。
產品毛利率較高疫苗業務隸屬于朝陽產業生物制藥行業的范疇,生物制藥還包括血液制品、診斷試劑等。在國際上,生物制藥也屬于新興產業,這由此給后進國家的趕超提供了機會。目前我國生物醫藥產業的格局已初步形成,有資料顯示,在國內4000多億元的醫藥制藥工業產值中,生物制藥占的比重為10%,但就凈利潤來看,生物制藥的貢獻卻達到了15%。聯合證券的醫藥行業研究員宋華峰指出,由于生物制藥進入壁壘較高,在資金、技術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所以其產品的毛利率一般來說都是很高的。
市場消費增長穩定一方面是這類產品毛利率較高,另一方面,市場的消費前景也被認為是穩定增長的。聯合證券的研究員宋華峰指出,自非典、禽流感疫情發生以來,國家對防疫保健的投入加重,與此同時,國際上對這方面的衛生事業也是高度重視,美國、加拿大均在加大疫苗采購力度,我國也出現了同樣趨勢。還有人認為,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形勢下,居民自費消費疫苗的情況勢必得到增長。可以說,就疫苗制品的市場前景來說,是有需求在實實在在地拉動增長的。
在疫苗業務日漸受到關注之時,也有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涉足這一領域。除了一些生物制藥公司將產業鏈從血液制品向預防、治療性疫苗行業延伸之外,還有一些其他行業的公司成立項目單位進行疫苗研制。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后者還算不上主營疫苗業務的公司,但因為這類業務的前景有時意味著一定的業績爆發力。
上市公司面臨機遇在今年醫藥行業盈利較為黯淡的形勢下,疫苗等生物制藥業務有望給相關上市公司帶來一抹亮色。
今年上半年生物制藥行業及相關上市公司的業績增長,要遠遠快于醫藥行業整體的增長態勢。醫藥行業大環境不太理想,與抗生素等原料藥普遍產能過剩,電力、運輸等成本上升,以及政府限定藥品降價等種種因素有關。在這種形勢下,疫苗產業作為技術含量較高,擁有一定政府專營渠道的子行業來說,就有了脫穎而出的機遇。而行業研究員們更認為,那些背靠規模較大,在生物制藥方面研發實力領先的母公司的上市公司,在銷售渠道的開辟方面還會更有保證。
銀聯信分析:
目前,在相關部門治理"一藥多名"、藥品降價等因素影響下,中國醫藥行業效益增長乏力,利潤增幅大幅下滑,全國有三分之一的藥企處于虧損狀態,一些國內藥企已將生物疫苗看作企業未來盈利的方法。分析預測,未來我國生物技術藥物年均增長率不低于25%,到2006年總產值可達83億-92億元人民幣,利潤可達38億-46億元人民幣。所以,生物技術藥物已成為當今最活躍和發展最迅速的領域。
對銀行來說,對醫藥行業的投資應重點關注具有生物制藥發展前景且具備新型疫苗開發研究基礎條件優越的醫藥企業,建議銀行重點關注天士力醫藥企業,國內醫藥企業應積極發展疫苗等生物制藥業務,占有國內醫藥市場。目前國際眾多醫藥巨頭也都看好中國疫苗產業,諾華、葛蘭素史克、賽諾菲巴斯德等國際疫苗巨頭都在爭奪中國疫苗市場,疫苗產業將帶動醫藥行業新的利潤增長點。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