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日報》農村版資訊:
“去年,我們18位養蟹戶用了‘韓友’牌蝦蟹混養料后,發現河蟹大量死亡,造成的經濟損失非常大。經相關部門檢測,這個飼料含有大量三聚氰胺。”7月4日,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養賢鄉新河村農民盧家發專程來安徽日報反映,“可是,我們為索賠損失奔波快一年了,至今沒有任何結果。”
養蟹戶損失慘重
據了解,包括盧家發、鐘玉福、李家友、秦孝林等在內的新河村18位養蟹戶,均從事水產養殖多年,都有豐富的養殖經驗。近年來,他們養成的蟹蝦,每畝水面平均純收入達到3000元左右,經濟效益一直很可觀。
盧家發告訴記者,去年七八月份,18位養蟹戶分別從鄰近的蕪湖縣花橋鎮一家名叫“誠信水產服務部”的小店里,購回總計1022包“韓友”牌蝦蟹混養料,喂養蟹蝦。這個飼料是江蘇省韓友飼料(連云港)有限公司生產的。
8月份,正是河蟹瘋長時節。鐘玉福清楚地記得,“飼料撒下去幾天后,卻發現不僅蟹未生長,而且水塘里的水也有些發綠。隨后又發現蟹體發軟,很快就一批批地死掉。我們18位養蟹戶共有264畝水面,去年河蟹損失總計有70多萬元。”
河蟹死亡疑是飼料所致
是不是飼料有問題?去年9月5日,18戶之一的鐘玉福帶著疑惑打開一包飼料,抓出一看,發現飼料發了霉。這時,聽到飼料發霉消息的其他17戶,也紛紛將剩下的飼料打開查看,結果,全都發現有霉。鐘玉福立即打電話給“誠信水產服務部”老板束禮貴夫婦。9月9日,束禮貴帶著一個自稱是公司推銷員的人,來到村上,用方便袋分別從盧家發、鐘玉福、秦瘦子三家裝上一些飼料,說帶回去化驗。不料,這個“公司推銷員”從此再也沒有露面,自然化驗也就沒有了任何結果。此后,鐘玉福等人又多次追問,束禮貴要么不理,要么說他的飼料質量沒問題。
2008年9月25日,18位農戶派代表前往飼料經銷商所在地的蕪湖縣消協投訴,消協將投訴轉至蕪湖縣工商局。一個多月后,農戶們致電蕪湖縣工商局詢問結果,該局回復說:“我們送檢合格。”從此,不再過問。
對蕪湖縣工商部門的答復,心存諸多疑問的養殖戶們于2008年10月9日,以盧家發為申請人,送了一包飼料到宣城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所進行檢驗。10月24日,檢驗報告出來了,上面檢驗結論赫然寫著:不合格。他們以此為證據,多次向飼料廠家和經銷商討說法,均無果而終。廠方的理由也是“飼料質量沒問題”。
無奈之下,今年1月7日,18位養蟹戶再次派出盧家發為代表,趕到合肥,送了一包同樣的飼料,到國家農副加工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安徽),要求檢驗飼料中的三聚氰胺含量。1月13日,檢驗結果顯示:每公斤飼料中三聚氰胺含量高達834.8毫克。
對此檢驗結果,廠方表示:“個人送檢不行。必須由相關部門送檢,才有效。”18位養蟹戶就找到了宣州區畜牧局。今年3月10日,宣州區畜牧局受18戶之一的秦孝林委托,將其所用飼料,送到宣城市質量監督檢驗所,要求檢驗飼料中的三聚氰胺含量。檢驗結果顯示:每公斤飼料中三聚氰胺高達829.88毫克。
7月16日,省農科院飼料營養研究室主任夏倫志就此飼料中三聚氰胺含量問題接受采訪時說:“每公斤飼料中有800多毫克三聚氰胺,近乎毒品了。它會對河蟹肝臟、腎臟產生損害,導致河蟹生長停止,直至發病死亡。”
索賠一年沒有結果
自去年9月份以來,18位養蟹戶四處奔波,向有關部門反映、求助,向廠商索賠,至今尚無結果。他們怎么也想不通:自己使用的“韓友”牌河蟹混養料,不僅發生霉變,而且含有大量的三聚氰胺,造成慘重損失。可是,索賠卻比登天還難。
根據飼料包裝袋上標明的電話,記者電話采訪了韓友(連云港)飼料有限公司,一位自我介紹是“‘韓友’安徽分區經理”的倪先生接受采訪時,只是說:“這個問題已經解決,你們不要再過問了,我們的產品是合格的。”當記者追問事件是如何解決的,他當即掛斷了電話。
宣州區畜牧局負責同志就這18位養蟹戶的遭遇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韓友(連云港)飼料有限公司在江蘇,跨省交涉,不是我們縣區級畜牧部門能辦到的。”
省農委畜牧獸醫局目前正在對此事作進一步調查,并表示將與江蘇省飼料主管部門聯系,對“問題飼料”的處理將給農民一個明明白白的說法。發稿時,記者撥通了盧家發的電話,問他們現在事情有無進展。他說:“沒有。我們剛剛將‘誠信水產服務部’和韓友飼料(連云港)有限公司告上了法庭。”
記者將對此進行跟蹤報道。
|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