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喜羊羊 于 2009-8-19 17:49 編輯
一年前生豬價格飛速上漲、國內許多人都投身到養豬熱潮,而目前的生豬行業似乎正經歷著近年來少有的“寒冬”。有資料數據顯示,至6月第三周,豬糧比價已經連續7周低于6∶1的盈虧平衡點。養殖戶們也經歷著雙重壓迫:一是仔豬和飼料價格一直居高不下,豬肉市場行情起伏不定。二是豬病越來越復雜難治。
之前看到一篇文章說目前豬群中各種疫病日益增多,病情日趨復雜,治療難度不斷增加 ,其原因主要是豬群中普遍存在各種免疫抑制因素,引發了豬的免疫抑制,導致了豬群免疫力和健康水平下降,對疾病的易感性增高。本人又查閱了一些關于免疫抑制的資料,整理出來跟大家分享一下。
那么,您的豬場是否處于免疫抑制狀態 ???
疫苗與程序都完全正確,卻總有散發或非典型豬瘟存在;
原來與豬處于平衡相的微生物,現在呈現致病狀態,乃至引發大流行:如附紅細胞體;
以前呈現地方流行性的支原體病成為呼吸系統疾病的元兇,無處不在;
在呼吸道可經常分離到巴氏桿菌、副豬嗜血桿菌;
抗感染能力差,治療時病程明顯延長,效果不理想;
剖檢后,各種病理變化不典型;
已經被控制的疾病又重新成為新的主要流行病。
一、病因分析
引起豬免疫抑制的因素,包括病原微生物、某些藥物、理化因素、營養性因素、應激因素、霉菌毒素、集約化生產、弱毒疫苗和疫苗佐劑等。這些因素主要通過損傷免疫組織器官或影響免疫細胞活性,干擾抗原的遞呈,抑制或阻斷免疫抗體的形成等途徑而導致機體抗病能力下降或免疫應答不完全,造成低致病力的病原體或弱毒疫苗也可能感染發病。
1. 病原微生物 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PRRSV)、豬圓環病毒2 型( PCV22)、豬圓環病毒2 型( PCV22)、豬流感病毒(SIV)、豬瘟病毒( HCV)、偽狂犬病病毒( PRV)、豬細小病毒病( PPV)、附紅細胞體( Eperyt hrozoon)等通過不同途徑能低肺泡巨噬細胞的吞噬殺菌作用,損害淋巴細胞的功能,從而減弱了機體免疫力,使機體處于免疫抑制狀態。體內常在寄生的巴氏桿茵、沙門氏菌借機大量繁殖,導致繼發細菌感染,增加了死亡率。
2. 藥理性因素 有些藥物,如地塞米松等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氯霉素類藥物、四環素類藥物,即使在治療量水平也能抑制免疫系統。
3. 營養性因素 某些維生素(如復合VB、VC等)和微量元素(如銅、鐵、鋅、硒等)是免疫器官發育,淋巴細胞分化、增殖,受體表達、活化及合成抗體和補體的必需物質,若缺乏或過多或各成分間搭配不當,必然誘導機體繼發性免疫缺陷。
4. 不良應激 已證明在過冷、過熱、擁擠、斷奶、混群、運輸等應激狀態下,畜禽體內會產生熱應激蛋白(HSP)等異常代謝產物,同時某些激素(如類固醇)水平也會大幅提高,它們會影響淋巴細胞活性,引起明顯的免疫抑制。
二、如何防治免疫抑制呢?
1. 嚴格堅持豬群的全進全出,至少產房和保育舍要做到。
2. 徹底預防支原體肺炎。
3. 添加免疫多糖。
4. 采用中藥制劑保健。如黃芪、板藍根、淫羊藿等,有扶助正氣,清熱解毒,增強免疫之功效。
5. 盡量避免免疫抑制因子的干擾。
6.采用淘汰母豬的血清治療。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