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華牧公司于8月初組織召開了“規模化海蘭蛋雞技術研討會”,由中國農大教授對我國蛋雞養殖行業目前廣泛存在的白血病進行了詳細的分析,下面將我的筆記與大家分享。
雞白血病毒是一種反轉錄病毒,類似于人的艾滋病毒。它不耐酸、堿、熱,對外界環境抵抗力很弱。目前我國分離到的毒株主要是J亞型。本病以淋巴細胞性白血病最多見。患病雞只主要癥狀有:雞冠蒼白,食欲下降,精神不振。有的可在體表摸到腫大的肝。皮下出血,消瘦法氏囊腫瘤呈結節狀。脾體積增大,暗紫色,內有許多灰白色腫瘤病灶。有研究表明,在1周齡內感染J亞型白血病的雞群,到5周齡時,其感染率可達50%。本病一般散發,當雞體抵抗力低下時,例如患免疫抑制性疾病、寄生蟲病、飼料缺乏維生素等,都促進本病的發生發展。
我國海關對進口祖代雞嚴格檢疫,每批次雞均從1日齡檢測到7周齡,未發現白血病。那么本病為什么在我國蛋雞養殖行業如此普遍?究其根源,主要有兩方面。一是我國呈現“小規模、大群體”的養殖模式,不同雞群飼養過于密集,很難克服雞只橫向傳播的問題;另一方面,就是國內疫苗很多不是由SPF雞蛋生產的,疫苗產品中含有各種抗原,養殖戶給雞體免疫其實就是接種病毒,從而造成各種疾病泛濫。
中監所對全國各廠家生產的100多批疫苗的支原體分離結果顯示,用普通雞胚或雞胚成纖維細胞制造的活病毒疫苗60%以上污染了支原體。據報道,我國2006年的SPF雞胚的生產能力為1245萬枚,而禽用活疫苗全部使用SPF雞胚制造,保守估計每年需要SPF雞胚2208萬枚 (56.5%)
,相差960萬枚(43.5%)。目前國內多種活疫苗中污染網狀內皮組織增生癥病毒(REV)比例高達38.0%。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生物疫苗生產仍然被幾個單位所壟斷。他們面對巨大的市場需求,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全然不顧養殖戶的安危,使用含有各種病原的普通雞蛋制作疫苗,造成目前國內蛋雞行業疫病流行。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