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癥狀
一般發病突然,個別子豬常見不到任何癥狀就突然死亡。病程稍長的表現精神沉郁,眼簾水腫,嚴重的上下眼簾僅現一小縫隙,然后水腫逐漸蔓延到頭部、頸部。多數病豬體溫不高,個別的體溫升到41℃。病豬行走無力,共濟失調,步態搖擺不穩,叫聲嘶啞。重者倒地,呈游泳姿勢,很快死亡。 病理變化
切開水腫部位,面部、皮下積留水腫液呈白色涼粉樣。剖開腹腔,胃壁、腸系膜水腫最為典型,腸系膜淋巴結水腫,胃大彎和賁門顯著水腫且充血。切開胃壁,肌層有膠凍樣水腫液,腸道黏膜紅腫,大腸壁水腫,肺臟水腫,體表淋巴結腫脹,切面多汁。 臨床診斷
根據流行病學情況,特征性的臨床癥狀及病理變化可初步診斷,進一步采樣,革蘭氏染色鏡檢,發現革蘭氏陽性有中等大小的桿菌,可斷定為子豬水腫病。 防治措施
在子豬15~18日齡肌注子豬大腸桿菌三價滅活苗,可有效防止本病的發生。加強飼養管理,防止飼養方式突變,避免飼料過于單一,降低蛋白質的含量,做好環境消毒,可起到一定的防治效果。對于出現水腫和神經癥狀的病程稍長的病豬,用50%的葡萄糖溶液20~40毫升或20%的甘露醇50~100毫升或25%的山梨醇50~100毫升,于耳靜脈注射,連用5天。肌肉注射磺胺間甲氧嘧啶鈉(豬每公斤體重用0.2毫升)或頭孢噻呋鈉(豬每公斤體重用15毫克),每天1次,連用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