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消毒意識不強
不少養奶牛戶認為牛抗病力強,不用嚴格消毒,結果往往使奶牛發病甚至死亡。
二、急于求成
不少奶牛戶在犢牛出生未足18月齡,體重僅有250千克時就配種,往往造成第一胎常發生難產,陰戶破裂,繼發子宮內膜炎,影響了下一胎正常繁殖。
三、超量擠奶
一些奶牛戶從奶牛產后一直擠到沒有奶時方停止擠奶,結果奶牛過度消耗體內營養,影響到以后泌乳量的提高。
四、干奶期大幅減料
不少養奶牛戶誤認為奶牛不擠奶時應喂差些,故大幅減少精料喂量,結果造成奶牛臨產前呈下等膘情,產犢費時,犢牛體質弱,母牛產奶量低。
五、系樁拴養
大多數養奶牛戶不分四季把母牛用繩系頸部拴養,從不讓奶牛運動,不僅限制了犢牛活動,而且嚴重阻礙了犢牛的生長發育,導致奶牛難產,胎衣不下,發情不明顯,體質差等不良反應。
六、不刷拭牛體
很多養奶牛戶不習慣每天用刷子、梳子刷拭牛體。殊不知,奶牛皮膚新陳代謝明顯,對外界塵土敏感,當被毛附有干糞便時,奶牛感到不舒服,常用舌舐,用身體蹭墻、槽等方式解除身上的奇癢,嚴重影響奶牛身體健康。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