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飼養場推廣的奶牛電子標識和自動精密喂養器系統,包括奶牛肉牛電子標識、自動精密喂養系統、射頻識別裝置、計算機網絡和應用軟件5個部分。結合我國奶牛肉牛養殖的實際情況,引進與建立奶牛標簽式無線射頻識別監控管理系統。在每頭牛的身上安置一枚帶有全球唯一編碼的電子標識,與其匹配設置相識別的自動喂養器,建立能夠監控與調控的后臺管理軟件系統。
牛場RFID系統管理內容
1建立身份性管理,給奶牛及其產品建立身份標識
系統對每一頭牛都置有電子標識,而該標識具有16位有效數字,即有1000兆億以上的不重復數據,因此對每頭牛的狀況可逐一獲得,而不會混淆、不會重復、不會更改,確保被管理對象的各項數據、指標絕對準確可靠。對乳肉產品的追蹤做到溯源到戶,甚至具體到每頭牛。
2建立可控性管理,建立奶牛肉牛的精密喂養數據庫
采用本系統后,由于對每個單位的每頭牛的飲食、運動、健康狀態能24h全天候自動控制,在計算機中設定健康預警,任何疫情及普通的疫情均能被自動認出,并能及時地進行確認與處理,其可控程度極高。養殖企業能方便地利用計算機獲得宏觀的或個性的存欄、出欄、疫情等狀況,并對此做出準確選擇。一旦出現問題,即可追溯至各個企業,甚至每一頭具體牛,便于對問題及時采取措施。政府或企業、集團對牛的控制變化一目了然,企業、集團本身或散戶配置系統后,牛的成長狀況、健康狀況均都自動進入,無法隱瞞。
3建立經濟性管理,優化奶牛肉牛場日常管理系統
系統可根據牲畜狀況自動調節飼料配給。例如奶牛產奶期供應精飼料,能促使高產,但非產奶期供應精飼料便是浪費,其成本相差甚遠,牲畜發育期問應增大飼料量,成品后應及時出欄,多存一天造成大量浪費,系統能準確地提醒管理員,并自動調劑飼料的種類與數量,以便降低飼養成本。
4建立信息化管理
實現相關部門信息一體化采用本系統后,將牲畜的飼養企業和政府防疫部門、獸醫部門、飼料供應部門、肉品供銷部門、進出口公司及科研院校等聯系起來,共享信息及時控制。
5建立標準化與國際化管理,促進進入國際市場
采用本系統后,可以將企業集團與散戶全部自行納入標準化管理體系,使各地各企業均能根據不同的畜種和國際上對畜產品要求及時調整,實施最佳飼養管理措施。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