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環保監管愈發嚴格的環境下,國內調味品行業無疑將面臨新一輪的“大洗牌”。近日,國內味精行業龍頭之一阜豐集團(00546,HK)發布預告稱,上半年純利已超過2008年全年純利,人們在驚訝之余開始關注國內味精行業的發展情況。
日前,阜豐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李學純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的采訪。
“破爛王”的第一桶金
“剛在香港上市的時候,很多媒體和投資者都詢問我們這樣一家企業是如何發展起來的,我跟他們說,是撿破爛起家的。”李學純笑著說。
從1999年40多名股東湊了195萬購買了當時山東莒南縣一家瀕臨破產的國企味精廠,組建了山東阜豐發酵有限公司(阜豐前身),到現在成為每年營業額幾十億的集團,阜豐集團的路充滿傳奇色彩。
剛接手時,李學純用幾十萬低廉的價格把其他生產商停產閑置價值千萬的機器設備買過來,然后恢復生產,把產品賣出,累積了第一桶金,然后再買更多設備。就這樣,阜豐的生產力滾雪球般增加。
味精生產需要玉米和煤炭,山東是煤炭大省,企業控制了生產成本,有較強的價格優勢。為了進一步降低成本,李學純從西部大開發的戰略中發現陜西的玉米和煤炭優勢,2004年在陜西寶雞設立一個6萬噸產能的谷氨酸(味精的一種)工廠。該工廠8個月之后投產,當月便見效益。
目前,阜豐集團已經成為全球較大的味精、谷氨酸與黃原膠制造商之一。2007年利用內蒙古煤炭和玉米的成本優勢,發起價格戰。
“味精屬于傳統產品,企業要實現長遠發展需要開發新的產品,黃原膠未來具有很高的增長潛力。”李學純毫不掩飾地指出,目前味精行業的發展瓶頸以及對黃原膠前景的信心。畢竟,味精屬于高污染行業,不久前,國內較大的味精生產企業之一——梅花集團被媒體曝光私排亂放工業廢水廢料、污染農田事件引起高度關注。味精治理污染費用龐大,阜豐集團10年間用于治理污水的設備和研發費用高達2億~3億元。業內人士介紹,經過洗牌目前國內味精企業大概在20家左右。
黃原膠價格呈跌勢
黃原膠主要功能是增稠,用于食品行業和石油開采。此前,阜豐集團的黃原膠主要是出口國外,企業目前有意擴大國內份額。
據介紹,目前生產黃原膠的企業全球只有幾家,中國對于黃原膠的利用和認識還遠未普及。黃原膠生產技術難度較高,但利潤較大。阜豐集團從2003年開始在山東公司開始黃原膠項目,研發用了4年。2004年進入黃原膠產業,其山東生產基地年生產能力可達8000噸。從2007年開始,阜豐先后分三期,在內蒙古建立生產線,第三期將在年底完成,其產能將達到4.4萬噸,占全球總需求的約50%。
目前占公司營收近12%的黃原膠中,食品用黃原膠雖然基本未受沖擊,但石油用黃原膠因為石油開采下降受到較大沖擊。”我們不擔心原材料價格的上漲。”阜豐集團財務總監龔卿禮表示。但是,金融危機下,黃原膠價格已呈跌勢,再起價格戰的想法受到挑戰。
尋求內地資本市場機遇
“市場整合及營商環境持續改善,按相對穩定的價格水平銷售,導致我們銷量增長及毛利率上升。”對于目前業績增長原因,李學純總結道。
在金融風暴席卷全球的背景之下,阜豐集團卻在逆周期增長。
“我們剛接待了一批香港的投資者,他們主要來考察企業目前的經營情況。”李學純告訴記者,目前占據公司營收88%份額的谷氨酸味精板塊屬于食品行業,幾乎沒有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據悉,公司2008年純利約2.95億元人民幣。新利潤主要由于市場整合及營商環境持續改善,令集團得以按相對穩定的銷售價格水平實現銷量增長及毛利率上升。
面對國內巨大的消費能力和市場前景,龔卿禮表示企業不排除在內地資本市場尋求機遇的可能。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