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夜間電費低,企業改在夜間生產,這樣可以節約40%左右的電費;過去公司把使用過的原料包裝袋直接丟棄,現在要求工人要把使用過的原料包裝袋收集起來,作為廢品出售,這樣可以增加公司一部分效益。
由于受疫情、食品安全事件等影響,市場需求減少,飼料企業日子不好過。因此,節約電費,收集廢棄包裝袋出售,這些看似零碎不起眼的費用卻是目前處于困境中的飼料企業不得不使用的手段。
當記者來到北京一家飼料廠時,發現廠區只有一些工人在裝卸飼料,并不見紅火的生產場景,問及工廠的負責人才知道,由于夜間電費低,企業已改在夜間生產,這樣可以節約40%左右的電費。而只是飼料企業挖潛的一個小縮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由于受疫情、食品安全事件等影響,市場需求下降,飼料企業只能減少生產,尤其是中小企業已經出現庫存積壓的現象。“目前國內飼料企業的日子不好過。”一家飼料廠的負責人對記者感嘆。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至5月份,預計全國商品飼料總產量為5408萬噸,同比下降5%。
需求低迷產量下滑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豬飼料利潤高一些,需求量也大,但是競爭十分激烈,而且受去年疫情影響,豬養殖戶有所減少,使飼料需求也受到影響;由于受到“三聚氰胺事件”的影響,牛飼料生產下滑很多,目前也只是處于恢復階段。
記者了解到,今年6月份,農業部將飼料產品中三聚氰胺限量值進行調整,飼料原料和飼料產品中三聚氰胺限量值定為2.5毫克/公斤,高于2.5毫克/公斤的飼料原料和飼料產品一律不得銷售。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三聚氰胺污染源調查顯示,三聚氰胺可能通過環境、飼料包裝材料等途徑進入到飼料中,但含量極低。為此,以前飼料要批批檢驗,耽誤了出廠時間,導致牛飼料生產下滑許多。
大企業船大難掉頭從不同規模的飼料企業看,兩極分化現象突出。據統計,上半年僅有月產量10萬噸以上的大型飼料企業產量保持增長,中小型飼料企業產量普遍下滑。據統計,月產10萬噸以上的企業,產量同比上漲8.9%;月產量萬噸至10萬噸的大中型飼料企業產量同比下降1.4%,月產量在萬噸以下規模的中小型飼料企業產量同比下降14.7%,一些小型企業下降幅度超過30%。
盡管大型的飼料企業產量能夠保持增長,但是他們也有煩惱。據一家規模型飼料廠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公司的飼料配方都是由總公司的技術工程師統一設計,設計人員根據原料采購員采購當地原料的實際營養元素含量來調整配方。但是,令廠家苦惱的是,一個飼料配方由組配到設計再到回傳給生產企業需要較長的時間,盡管企業生產的飼料配方科學,營養含量充足,但是卻不能及時根據市場情況進行調配。“船大難掉頭。”這位負責人感嘆。
努力挖潛度過困境“飼料原料價格一直在上漲,人工成本也在上升,可是飼料價格卻不能一直上漲,企業只能挖潛了。”北京這家飼料廠的相關負責人倒出苦水。記者了解到,由于考慮到營銷策略、行業競爭、市場等不確定因素,很多飼料生產企業對成品提價非常謹慎,多數飼料企業的成品提價明顯滯后于飼料原料漲幅。盡管人工成本上升讓企業頭痛,但是另一方面企業也缺乏人力。“即便是企業增加工人工資,現在也很難招到生產、裝卸工人。”
北京這家飼料廠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過去公司把使用過的原料包裝袋直接丟棄,現在他們要求工人要把使用過的原料包裝袋收集起來,作為廢品出售,這樣可以增加公司一部分效益。
節約電費,收集廢棄包裝袋出售,這些看似零碎不起眼的費用卻是目前處于困境中的飼料企業不得不使用的手段。
另一方面,飼料廠家也在千方百計的與客戶搞好關系。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一些專業的飼料廠過去對于1噸飼料訂單基本不予理睬,現在也肯接單;過去夜間不裝車,現在只要是客戶要求也盡量滿足要求。“買方市場和賣方市場也在不斷轉換。”
謀求企業農戶雙贏模式
北京一家飼料企業的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坦言,飼料企業的日子不好過,公司目前正在尋求一種新模式,在兼顧社會效益和經濟利益的同時,努力探尋飼料企業和使用飼料農戶之間雙贏。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這家飼料廠所屬的公司是一現代化大型禽肉產品加工銷售企業,公司的飼料廠在保證公司自養場和簽訂出口合同養殖戶供料的基礎上,也有部分飼料外銷。目前正在嘗試把公司的飼料銷售給社會養雞戶后,待雞只養成,公司進行回收屠宰,一方面養雞戶使用公司提供的飼料雞肉品質有保證,另一方面解除了農戶的屠宰與銷售難題。“我們完全可以利用公司一條龍連貫作業的優勢幫助農戶屠宰。”這位負責人告訴記者,公司還在農戶養殖過程中給予技術指導,如果農戶在養殖過程中出現問題,公司會派出技術人員現場幫助農戶來判斷是否是飼料出現問題或是防疫問題。
來源:中國食品產業網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