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山日報資訊: 時下,正是南美白對蝦上市之時,而益農鎮朝陽閘口的周世良養殖的南美白對蝦早在1個月前就銷售一空,鈔票進口袋了,第二批南美白對蝦也將在本月下旬投苗,預計10月底可起捕。今年,周世良養殖的南美白對蝦第一季的畝凈利就達5000多元,是普通養殖戶畝利潤的2-3倍,成為名不虛傳的養蝦大王。
這些天,周世良的手機都成了熱線,有來請教養蝦經驗的,有來證實消息的,有來祝賀的……這位皮膚黝黑的農家人著實嘗到了“豐收”的甜頭。
3000元起家,辦起專業養殖公司
四十好幾的周世良現在是我區白對蝦養殖最大的公司之一——長達養殖有限公司的老總。公司現有水產養殖面積近3000畝,其中南美白對蝦養殖面積占了90%。
也許誰也不曾想到,這個目前固定資產達3000多萬元、擁有職工300多名的規模公司,是從3000元資金起家的。
10多年前,河莊人周世良放棄了紅懇農場的工作,帶著幾年工作積攢下來的3000元錢,來到益農鎮承包了500畝土地,種植蔬菜、西瓜等經濟作物。周世良回憶:“當時真的很苦,沒有什么機械設備,全靠自己的一雙手,肩挑手挖,尤其是冬天,下地勞作時,感覺就像赤腳踏進了冰河……”
幾年后,周世良敏銳地察覺到,水產養殖大有作為。于是,他決定先用一個5畝大的池塘做實驗,養殖湖蟹。果然,那一年年底,他養殖的湖蟹最高價格賣到了360元/公斤,小小的5畝蟹塘獲利6萬元。
首次成功激起了周世良投資水產養殖業的熱情。之后,他參加了各種培訓班,并向水產專家請教水產繁殖、養殖技術。第二年,在開展了廣泛的市場調查后,周世良成立了專業的養殖公司,并開始養殖起南美白對蝦。
大棚養殖,打破“靠天吃飯”慣例
南美白對蝦是一種耐高溫蝦類,養殖風險較大。每年的梅雨季節、臺風季節都是坎。一旦遭遇臺風、暴雨,蝦塘水溫驟降就會導致蝦大批死亡。
如何改變靠天吃飯的現狀?之前沒有任何養蝦經驗的周世良翻閱了不少書籍,但始終沒有摸到一點兒門道。“最后,還是幾年前,三圍村菜農靠種植大棚蔬菜取得高收益這件事激發了我的靈感。”周世良笑著說,當時,他就想,是不是也可以借鑒大棚種植蔬菜的方式來養蝦,走大棚養殖之路?想到就干,于是,周世良為蝦塘搭建起了一個個白色的大棚,開始了他的“創新養殖法”。
大棚養殖先從育苗開始。在做好常規的清塘消毒工作以后,周世良搭了一個鋼竹混合大棚,在塘底敷設好增氧管道等附屬設施。每年3月底,周世良就在大棚中暫養幾百萬尾的蝦苗;40幾天后,他再將幼蝦投放到露天池塘里,讓它們去適應“外面的世界”。
“大棚育苗提前一個月,可以避開兩個高風險期。一是梅雨季節。因為此時蝦已經長大了,不容易起病;二是臺風影響。七八月份是臺風多發期,提前一個月育苗,6月份就可起捕,就不會受到臺風影響。“周世良說,避開了這兩個高風險期,就好比給蝦參加了保險,養蝦就有了保障。
“當然,選好品種也是關鍵。”周世良介紹說,一般養殖戶選擇的品種比較隨意,而他選擇的品種一般“檔次“較高,雖然比普通品種的價格要貴一半左右,但成活率高,抗風險能力強,絕對是“物有所值”的。
為了加快推進南美白對蝦的產業化進程,周世良還投資600多萬元,添置了一套水產速凍深加工設備,并自創“長達牌”系列水產品。如今,周世良的南美白對蝦產品從繁殖到起產,再到深加工,全是一條龍“服務”,他的產品遠銷韓國、日本等地,并擁有了大批回頭客。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