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自博亞和訊
路透日內瓦7月28日電---根據一位中國專家的最新研究,中國將根據新的全球貿易協定削減農產品進口關稅,進一步開放國內農產品市場.中國是發展中國家中對農產品市場保護程度最低的國家之一. 中國農業大學田志宏教授所撰寫的研究報告認為,若世界貿易組織(WTO)多哈回合談判達成協議,那麼中國農產品的最高關稅將下降大約六分之一. 報告指出,在經歷了艱難的入世談判之後,中國的關稅水準已經僅為全球平均水準的四分之一. 與許多其它發展中國家不同,中國的最高關稅與實際關稅之間的差距非常小,因此下調最高關稅將使得實際關稅下降. 田志宏在報告中寫道:"在發展中國家中,中國是對農產品市場保護程度最低的國家之一." 該報告是田志宏為日內瓦國際貿易與可持續發展中心(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Trad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撰寫的.該組織是一個非政府組織,旨在促進對貿易和發展的研究. 這份于本月稍早發布的報告以去年12月發表的最新談判文本為基礎,似乎表明各國正在努力重啟始于2001年的多哈回合談判并于明年達成協議. 和其它幾個發展中大國一樣,中國也在談判中面臨來自美國的壓力,要求對其出口產品,尤其是制造業產品提高市場開放度.不過打開中國的食品市場對美國企業來說吸引力也不小. 根據12月的提議,中國農產品關稅將下降大約三分之一,但給予發展中國家和新加入成員的特別待遇將縮小關稅降幅,平均最高關稅從15%降至13%. 比如,中國可以借助的措施包括:WTO允許所有國家限制對政治敏感性產品的進口,以及允許發展中國家在涉及食品安全、農民生計和農村發展問題上的產品進口中減少關稅降幅. 田志宏指出,中國13億人口中有9億依靠土地為生,從2004年起,中國已經成為糧食凈進口國. 近幾年的政府政策已經轉向至支持農民,政府放棄徵收農業稅.相比于城市的工人,中國農民的收入更低. 但田志宏表示,削減農產品補貼的建議將限制政府對小麥和玉米種植戶的支持力度.不過多哈回合談判提議不太可能影響到其它農產品支持措施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