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網資訊:據市赤潮防范辦公室通報,近日,我市嵊泗海域發生面積約為20平方公里的赤潮。7月25日,市海洋環境監測預報中心在進行赤潮例行監測時,發現嵊泗海域有赤潮發生。赤潮位于嵊泗泗礁山北面,已靠近海岸,面積約20平方公里,顏色為紅褐色,呈塊狀分布。赤潮生物優勢藻種經實驗室分析,初步判定為具刺膝溝藻(無毒)。 26日、27日,該中心對赤潮進行了跟蹤監測,發現赤潮面積有所減少。
嵊泗是我市貽貝養殖的主要漁區,當地養殖戶擔心赤潮會對貽貝養殖有影響。記者咨詢了有關專家,專家介紹,赤潮一般分為有毒赤潮和無毒赤潮兩類,無毒赤潮對水產品基本不產生毒害作用。引發本次赤潮的優勢藻種為無毒具刺膝溝藻,所以對貝類養殖基本無影響。但赤潮對魚類養殖有一定影響,影響主要是兩方面:一是赤潮生物死亡后,藻體在分解過程中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導致魚類因缺氧死亡;二是赤潮生物集聚于魚類的鰓部,使魚類窒息死亡。網箱魚類養殖戶可采用網箱下沉等辦法,圍塘養殖戶可采取提早抽水蓄積、赤潮經過時停止進水等措施,防范赤潮影響。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