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飼料原料變質
1、玉米
收割時,玉米粒破碎,可造成營養成分的降低,甚至產生毒素,因這些玉米粒往往已被污染。因此,在收獲或貯運過程中,應減少或避免磨壓、老鼠啃、蟲咬等現象,避免其表皮的損傷。收獲時,未經曬干而貯藏的玉米粒,容易發霉變質,影響飼喂效果,嚴重時產生玉米赤霉烯酮,可造成母豬假發情現象,嚴重影響生長。一般情況下,在貯藏過程中,玉米的水分應控制在14%以下,且注意防蟲,才能避免發霉現象。養豬所用飼料原料,為了防止發霉,多采用舊玉米而不是新玉米,因為舊玉米水分含量低,營養價值高,而新玉米水分含量高,若按正常的添加比例添加,豬只采食不到足夠的能量,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豬只的生長。
2、麩皮
麩皮變質后,不能飼喂豬群,因為變質的麩皮嚴重影響豬的消化機能,嚴重時造成拉稀等,影響豬的生長發育。
3、豆粕
豆粕的含量要根據豬的不同生長階段和生長要求而定,其量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豆粕顏色以淺黃色為主,太深則過熟,太淺則過生,過熟或過生的豆粕都會降低其利用率,影響豬的正常生長需要。
4、魚粉
購買魚粉時,首先要化驗其純度。主要有羽毛粉、皮革粉或無機氮等。有的摻假率高達70%-80%。這樣的魚粉,按正常蛋白含量添加也會影響育肥豬的生長速度。
二、全價飼料加工工藝不合理
1 、原料粉碎時顆粒不能過大或過小,過大時,豬只難以消化,造成下痢;過小時,可造成豬胃潰瘍或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一般要求篩片孔徑為1.5-2.5毫米。
2 、配合飼料混合時要保證足夠的時間,一般混合時間為5分鐘左右。
三、飼料使用方法不當
1 、配合飼料從混合好到喂完一般不要超過3天,有條件的豬場最好當天喂完,以保證飼料的新鮮度和適口性。保存時間太長,特別是陰雨天氣,飼料易發熱變質。另外,一些微量元素、維生素等也易氧化,從而影響飼喂效果。
2 、配合飼料在豬舍內不宜停放太長時間。豬舍內一般空氣流通性差,氨氣太濃,蚊蠅較多,容易引起一定程度的污染。因此,運到豬舍內的飼料最好當天用完,若需保存,飼料加工廠或倉庫保存效果比較好些。
四、 飼料營養不平衡
1 、能量水平不平衡 人為因素降低了后期飼料的生產成本,營養水平也隨之降低,導致了豬的營養不平衡。飼料中的能量水平高時增重速度快,反之增重速度慢甚至不增重。不僅增重速度受飼料能量水平的影響,故生長肥育豬后期飼料的能量水平以每千克含消化能2.9-3.1兆卡為宜,最低限度也需2.8-2.9兆卡。
2 、蛋白質和氨基酸水平不平衡 為了降低生產成本和提高經濟效益,生長肥育豬后期的蛋白水平一般都較低,如果飼料的蛋白質水平降低,氨基酸的水平又沒有達到平衡,將很大程度影響后期的增重。如果飼料的蛋白質水平降低些,而氨基酸達到平衡,特別是賴氨酸營養水平的滿足,其效果比提高蛋白質水平還好。所以在生長肥育豬后期要處理好蛋白質和氨基酸的營養需要。
3 、粗纖維含量不合理 粗纖維的含量跟豬的采食量有很大的關系,目前養豬生產當中最令人頭疼的是生長肥育豬后期采食量低。由于前期為了快速促進豬只生長,使用大量的精料,而忽視了纖維飼料應占日糧的比例,沒有將胃的容積拉大,從而導致后期由于胃的容積有限而不能采食大量的飼糧而影響了后期的生長速度。同時,實際生產當中,在生長肥育后期使用大量的纖維飼料,導致飼糧粗纖維過多,而影響了其它飼料的消化率,也阻礙了生長肥育豬后期的增重。在生長肥育豬后期的飼料中粗纖維的含量應控制在5%左右。另外生長肥育豬后期應堅持自由采食的飼喂方式,以促進育成豬的生長發育速度。
五、生長肥育豬前期大劑量使用抗生素
1 、在肥育豬前期生長過程中,生產者為了預防疾病,在飼料中長期大劑量的添加抗生素,這樣雖然可以提高動物的抗病能力,但也會導致一些病菌產生耐藥性,一旦這些細菌引起疾病,治療起來相當困難,常常引起內源感染和二重感染,使機體免疫力下降,抗病能力降低,阻礙了機體后期的正常生長發育。
2 、在生長肥育豬前期大劑量使用抗生素,可以引起豬的肝性腦病(肝臟功能異常或嚴重的肝病引起的精神綜合癥),特別是嚴重的肝病導致的腦病,可以導致生長肥育豬后期生長速度減慢,料肉比較差。另外還可以引起豬煩躁不安、咬尾、咬耳、咬架、毛色變差等。
六、微量元素或重金屬中毒
現代的養豬生產者多追求豬只的皮紅毛亮,一味要求在飼料中添加高銅高鋅,以實現養殖者和購買者的感官要求,殊不知這樣不但對畜產品沒有好處,而且還嚴重影響豬只的生長速度。豬只長時間采食高銅高鋅的飼料以后,致使銅、鋅等元素在肝臟中的蓄積,從而導致肝臟腫大而引起肝功能異常,同樣引起豬的肝性腦病。另外高銅日糧還可以引起動物腎功能障礙,這些原因都可以導致豬采食量下降,最終結果導致生長肥育豬后期生長速度減慢。另外一些重金屬元素中毒也同樣會出現以上情況。
七、 疾病
生長肥育豬前期如有肺臟的損傷,而致使在后期的生長過程中肺贓的呼吸面積減小,不能提供足夠的氧氣來維持正常的生理需要,從而影響后期的生長速度。另外,寄生蟲病也是影響豬只生長的一個主要因素。因此生長肥育豬在前、中期的飼養過程中要嚴格控制呼吸道疾病和寄生蟲病的發生。這項工作不是飼料廠家所能完全解決的,最主要的是養豬生產者在飼養管理過程中要充分做好疾病特別是呼吸道病和寄生蟲病的防治工作。
總之,生長肥育豬后期的生長速度慢,與生產者的主觀意識、飼料原料質量、飼料加工工藝、飼料使用方法、飼料能量水平、飼料蛋白質水平、飼料粗纖維含量、抗生素的使用、微量元素或重金屬中毒、疾病等都有著重要的關系,無論哪一環節出現問題,都能或大或小地影響生長肥育豬后期的正常生長發育,從而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因此在實際生產當中,一定要盡量避免或減少上述因素引起的結果,從而提高養豬場及養殖戶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