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病原菌的拮抗作用和對有益菌的促生作用這是益生素最主要的一個作用機制,也是人們使用益生素的初衷。造成腹瀉的主要原因是腸道微生物菌群失調狀態所造成,使用益生素后,一方面人為地加大了腸道內有益菌的比例,使有害菌的比例降低,另一方面是由于益生素所含的菌體對致病菌的拮抗作用,而使致病茵的生長受到抑制,絕對數量降低,正常菌群狀態得以恢復。這些拮抗作用體現在以下方面.①改變腸道環境,抑制有害菌生長,如脂樣芽抱桿菌有很強的耗氧能力,在作為益生素應用后可使腸道內形成缺氧環境,從而抑制了具有需氧特性的大多數病原菌的生長。乳酸菌作為益生素使用時可提高腸內酸度,也可使嗜好堿性的病原微生物的生長受到抑制;②有些益生素的菌體可產生某種抗菌物質來抑制有害菌的生長;③益生菌可在腸道內與有害菌競爭營養素;④占據腸道的位置,阻止病原菌附著。
(二)營養素的提供。益生素菌體可為動物提供多種對其生長發育有益的物質,如維生素、氨基酸,淀粉酶、蛋白酶等消化酶類,以及其它促生長物質。
(三)刺激機體的免疫機能。含有活微生物的益生素的使用可刺激動物腸管免疫系統細胞,提高局部免疫機能及抗病能力。另外,由于益生素在動物飼養中往往作為飼料添加劑應用,這種低劑量的持續刺激可使動物機體的整體免疫機能得到調動和提高,因而提高了其整體抗病能力。
(四)凈化腸內環境。益生素的使用可減少氨及其它腐敗物質的生成、阻礙腸內細菌產生胺、中和大腸桿菌內毒素等毒性物質。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