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秸稈飼料中可消化營養成分少,大部分為不可消化或難消化的成分,如纖維素、木質素等,動物采食量小,消化率低。為了提高秸稈的消化利用率、適口性和采食量,秸稈飼用前需進行加工處理。一般處理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物理處理法。主要有切碎、揉搓、浸泡、蒸煮、熱噴等方法,以改變秸稈的物理性狀,提高動物對秸稈的采食量和利用率。
(2)化學處理法。主要有氨化、堿化等方法。堿化是用氫氧化鈉和石灰水等浸泡,氨化用液氨、氨水、尿素、碳氨等處理,目的是改變秸稈中木質素、纖維素的膨脹力與滲透性,打開纖維素和半纖維素與木質素之間對堿不穩定的酯鍵,使其更易被酶分解,以提高適口性和消化率。
(3)生物處理法。如青貯、微貯、酶解等方法。青貯是利用青貯原料上所附的乳酸菌等微生物的活動,產生乳酸,抑制有害細菌的生長和繁殖,使青貯飼料得以保存;微貯主要是通過加入有益微生物對秸稈進行發酵作用,使秸稈軟化,體積變小,適口性改善,消化率提高;酶解是將纖維素酶等溶解后噴灑到秸稈上,以提高動物對秸稈的消化率。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