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夏時報
核心提示:
塵封已久的國家臨時儲備大豆即將首次面市,獲悉,臨儲大豆定于7月21日開拍,起拍價3750元/噸。對競拍一事,黑龍江大豆加工企業表現冷漠,因為按3750元生產每噸要賠200多元。企業再也賠不起了!大半年來,進口大量激增,轉基因大豆面臨沖垮國產大豆危險,豆企大面積停產;而國家收儲效果也未如預期,近半數的國產大豆入庫,大豆產業鏈異常薄弱。農業部近日公布的一份報告稱,將建議給豆企財政補貼,具體包括,東北地區收儲的大豆按收儲價出售給產區加工企業,每斤一次性補貼企業0.15元。 |
國儲大豆競拍或遇冷
得知國儲大豆拍賣的消息,哈爾濱工大油廠的總經理仁會云說她不會買,“所有加工者都買不起,肯定沒人要了。”前兩周,工大油廠從國儲輪換出3000噸陳豆,每噸成交價3620元,可剛生產了一周又停了下來。仁會云解釋說:“就這樣每生產一噸還要虧上70多塊錢,如果按起拍價生產的話,要虧200多元了!”
據黑龍江大豆協會產業部部長王小語介紹,轉基因豆粕低價“殺”入我國大豆主產區,到達黑龍江的價格僅每噸3250元,折大豆價3560元,低出國儲起拍價近200元。庫存不足,國儲大豆拍賣又買不起,工大油廠只得停產,還不止一家,黑龍江省最大的民營油脂企業陽霖集團也“沒怎么生產”,總經理劉玉霖說,旗下的5家工廠只有1家勉強在生產,“開開停停,生產時斷時續?!薄昂芏嗥髽I已經沒有原料了,開始陸續停產檢修設備,等秋天新豆下來再生產。”王小語對記者說。王小語目睹了國產大豆加工業的動蕩,最嚴重的時候是今年的三四月份,黑龍江全省68家規模以上油脂加工企業全部停產。背后的根源在于,轉基因大豆的低價沖擊致使國內大豆和食用油價格變化加劇。這一結果又反向傳導至生產環節。6月份農業部赴黑龍江省調研發現,去年該省大豆平均畝產230斤,種植成本為222元,按大豆市場實際成交價格1.65元/斤計算,豆農畝均收益167元,“這錢還不夠交租地費的,一年下來基本賠錢!”
農業部醞釀補貼
“哪怕補一毛錢,我們都去競拍。”仁會云對記者說,“每天都盼著政策出臺啊?!鞭r業部報告稱,建議將東北地區收儲的大豆按收儲價出售給產區加工企業,每斤一次性補貼企業0.15元。“如果這一政策出臺,作用太大了,能補1毛錢就可以了。”王小語說,現在進口大豆的價格每斤1.8元左右,黑龍江大豆市場收購價是1.7元多,“正好能補上差價。”而且國儲大豆質量好。龍江福糧油的董事長宋勝斌也認為“這是好事”。但企業疑慮的是,國家財政緊張,能不能拿出這筆錢是個問題。此外,農業部還建議調整補貼形式,以洋豆“養”家豆。報告顯示,國家臨儲的725萬噸大豆總花費約220億-269億元,而按進口大豆和國內最大差價1000元/噸計算,1500萬噸國產大豆給豆農的補貼最高為150億元。農業部官員為記者算了筆賬:進口大豆與國產大豆實際差價平均約為300元/噸,給豆農的補貼則僅需45億元,而如果按進口大豆價格以3600元/噸、年進口3800萬噸大豆計算,我國大豆進口關稅的收入每年約為42億元,與實際差價補貼數額相近。報告還提出,盡快建立東北非轉基因大豆保護區,開發非轉基因豆油、食用豆、大豆蛋白等高附加值系列產品,實施非轉基因大豆品牌標識認證,強化宣傳。
變“儲豆”為“儲油”
去年10月受金融危機影響,國際大豆價格跌至2900元/噸,國家及時出臺臨時收儲政策,穩定了市場、保護了農民利益。但是,農業部調研發現,從長期效果看,由于缺乏配套政策措施,在國內外大豆巨大差異背景下,政策的最終效果未如預期。農業部官員稱,2008年總產量近半數的大豆收入國庫,空出來的市場使低價進口大豆數量激增,外資油廠利潤暴漲,國內企業嚴重萎縮。另一方面,國家還承擔著高額的倉儲費用。據調研報告顯示,收儲大豆比收儲玉米、水稻要求高、降水損失大,收儲中大豆水分每降低1個百分點,大豆收儲企業需承擔37元/噸損失,加之露天囤糧成本為113元,補貼僅70元,囤的越多賠的越多,糧庫收儲大豆缺失積極性。報告稱,我國大豆的供應短缺主要原因是消費者對豆油的需求旺盛,豆油市場的變化對大豆供需的影響最為直接。因此,農業部建議國家將“臨時收儲大豆”政策調整為“儲存非轉基因豆油”。“一方面可在豆油價格低迷時直接提振食品油市場,另一方面可穩定豆粕等副產品產量而不致影響飼料行業需求?!鞭r業部官員說。從操作性看,我國食用油進口關稅為9%,調控豆油進口的余地相對較大,且豆油存儲比大豆便捷,面對的是組織化程度較高的企業,運輸分銷的市場化程度遠高于大豆,為存儲后的順價銷售創造了許多便利條件,政策實施成本較小。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