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南寧6月13日電(記者閆祥嶺)在廣西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思恩鎮文化村下蘭屯的科技扶貧良種牛培育基地里,28歲的毛南族管理員譚勁仕對記者說:“我們利用政府提供的培育技術,每年向100多戶貧困家庭提供用來喂養的小牛。”
這個環江縣最大的良種牛培育基地,每年利用自治區水產畜牧獸醫局提供的
良種牛精液,對環江縣本地特有的菜牛進行品種改良,除每年出欄約200頭牛外,還將配種后的母牛提供給貧困戶喂養,出生的小牛也無償提供給貧困戶。譚勁仕說,這一做法每年能給貧困家庭帶來超過2000元的收入。
環江菜牛又稱毛南菜牛,早在500多年前就成為毛南族聚居地的名優特產,是毛南族居民利用當地的山間飼草、野生飼料加上傳統育肥方法進行培育而成的。
位于云貴高原東南麓的環江毛南族自治縣,總人口為40.58萬人,其中包括毛南族人口5.89萬人。毛南菜牛養殖業覆蓋全縣30多萬農業人口中的20多萬人,人們習慣于用香豬、香雞、香鴨、香牛、香米等“五香系列”來形容這里的特色產業,而毛南菜牛則是與“五香”并列的地域特色資源。2008年環江縣榮獲“中國菜牛之鄉”稱號。
目前,環江縣的香豬、菜牛養殖業已經走上了“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化道路。廣西毛苗瑤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屈廣濱說,通過在生產基地與農戶簽訂保價收購合同,帶動農戶發展特色養殖業,環江縣在發展特色養殖上實現了產業公司與養殖農戶的雙贏。
環江縣漁牧獸醫局副局長韋朝陽介紹,2008年毛南菜牛存欄達11.5萬頭,出欄5.28萬頭。在毛南山鄉,菜牛已經走出了傳統的民間酒宴餐桌,成為一張響亮的地域品牌,走向了更為廣闊的市場,養殖菜牛也成為當地居民的致富捷徑。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