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食品安全法》提出的“建設流通環節食品信用監管”的要求,浙江省紹興縣工商局以培養食品經營戶守規踐諾為核心,結合轄區實際,構建食品行業信用評價體系,通過相應的制度規范、運行系統、運行機制的建設和信用評價活動的開展,實現褒獎守信,懲戒失信,根據經營者信用分級實施針對性的巡查,使監管工作具體、得力,職能到位。
設定“規范式”的信用評價指標體系,確保評價有據可依。信用標準是信用評價的基礎,沒有科學完善的信用標準就沒有合理公正的信用評價,更沒有公平有效的分類監管。該局在上級部門的指導下,牢牢把握總局《關于加快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的若干指導意見》精神和省食安委《關于加快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在制定信用標準上念好“三字訣”:依法定制,念好“硬”字訣;結合實際,念好“實”字訣;適時調整,念好“準”字決。
建立“復合式”評級機制,確保評價對象的定位準確。該局在科學制定食品行業信用指標的基礎上,對轄區食品經營戶進行信用評價,在工作中牢牢把握三結合:褒獎與懲戒結合、監管與自律結合、退出與救助結合。
建立“透明式”運作機制,確保評價結果的真實可靠。為確保食品行業信用評價結果真實反映經營戶的實際狀況,讓經營戶樹立榮辱意識,該局在信用評價過程中確保兩個透明:運作流程透明。該局建立以責任區監管為基礎的評級機制,從分管局長、責任區干部兩個職級都明確規定了分類管理的工作職責和任務。評價機制透明。該局所有評價過程都通過“管理系統”流轉,避免了人為因素的干擾,保證了評價體系的公正透明。評價指標一經制定及時通過“管理系統”向全局公示,接受監督。該局還通過“一平臺、多渠道”公示辦法發布“信用提示”,引導消費者對食品進行“安全消費”。
自2009年實施食品信用監管以來,該局邊推進邊改進,在干部中開展“如何制定標準才能合法合理、如何劃分等級才能有效監管、如何進行公示才能有作為”的大討論。目前,轄區2000余家食品經營戶包括無照經營戶均實現了信用分級,通過分級監管,改變了傳統的“等距離”監管為“分距離”監管、突擊性監管變為常規性監管、無序監管變為有序監管,避免了監管的盲動性,有效提升了監管職能,食品安全長效監管機制得到強化。
來源:中國食品商務網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