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啟動凍豬肉儲備 高金積極行動
新聞來源:遂寧新聞網
中央啟動凍豬肉儲備 高金積極行動
從2006年的暴跌到2007年的暴漲,從2008年的幾漲幾落到2009年春節后的一路下滑……豬肉價格就像坐上了過山車,讓養殖戶、消費者都陷入了困頓,在豬糧比價連續4周跌破生產盈虧平衡預警點后,首批12萬噸凍豬肉中央儲備預案開始實施。
6月5日,一紙邀請參加中央儲備凍豬肉收儲競價交易的緊急通知到達高金,這份來自華商儲備商品管理中心的通知,讓高金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金翔宇立即“行動”起來,為確保中央儲備工作的順利進行,高金立即派出專人到北京華商中心進行了統一培訓,并組織公司相關部門人員集中培訓,積極響應中央豬肉儲備工作。
據了解,此次凍豬肉中央儲備任務中2#、4#分割肉和凍片豬肉各占總數的一半,采用全國網上競標的形式,由各生產企業投標,擇價收購。通過激烈角逐,共有幾十家公司奪標,共同承擔此項任務。高金公司承擔了7000噸收儲任務,并奪得儲備肉生產指標4700噸。
參與儲備肉行動 彰顯社會責任
在我國城鄉居民中,豬肉食品占肉類食品總量的60%以上,市場上豬肉的多少,價格的高低,直接影響到百姓生活和社會穩定。
2008年下半年以來,隨著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生豬產業出口減少、內需減弱、生豬價格大幅度下跌,豬糧比價不斷下降,導致消費總量下降,豬價大幅度下跌,多數養豬場戶處于虧損狀態,嚴重挫傷了養殖戶的積極性。因此,中央開展的豬肉儲備行動,正是要通過行政之手調節市場平衡。
中央儲備肉是指國家用于應對重大自然災害、公共衛生事件、動物疫情或者其他突發事件引發市場異常波動和市場調控而儲備的肉類產品,包括儲備活畜(含活豬、活牛、活羊)和儲備凍肉(含凍豬肉、凍牛肉、凍羊肉)。中央實施豬肉儲備,高金食品作為承擔此次應急任務的企業之一,積極響應彰顯了其顯著的社會效應,這也是高金公司繼去年參加國家進口美國中央儲備肉工作后,又一次大規模參加中央儲備肉工作。
高金公司進出口貿易公司經理任艷說,在當前生豬市場疲軟的時候參加儲備行動,能夠更加便捷地了解市場上相關的豬肉信息,對企業本身而言,可以利用閑置的廠房;因為涉及到裝卸、搬運等一系列工作,需要大量人手,這就給公司周邊的農民工帶來了就業機會,促進他們增收;我們還可以看到,隨著儲備肉的實施,對生豬的需求量增加,必將拉動生豬價格上漲、回升,對周邊的生豬價格也是一種促進,產生價格增長輻射效應。
全力迎戰 做好儲備工作
儲備肉的主要特點是旺儲淡銷,起到調控市場的作用。高金在領受中央儲備肉任務之后,迅速成立了高金公司國家儲備肉工作領導小組,專門負責中央儲備肉工作,并于6月16日前拿出了國家儲備肉資金調配、賬務結算、儲存、生產等管理方案。
根據中央相關規定,儲備肉實行專倉(專垛)或專欄儲存、專人管理、專賬記載和掛牌明示,確保賬賬相符、賬實相符、質量良好和儲存安全;承儲單位不得擅自動用儲備肉,不得虛報儲備肉數量,不得自行變更儲備凍肉堆碼庫、垛位和活畜飼養專欄。
為了集中時間完成中央儲備肉任務,集中時間為其他公司快速解決卸貨、入庫及凍結等問題,高金調動了所有力量全力配合,對生產員工進行調配。為了保證外來公司儲備肉的及時卸貨、入庫,公司連續召開3次儲備工作落實安排會;屠宰事業部部長親自到儲備肉儲運工作承接分公司現場辦公,各分公司甚至壓縮自己的生產量,保證外來儲備。在收儲中,為了保證儲備肉的質量,一些外來公司凍肉的產品包裝經過多次打包、裝卸,出現破損現象,高金公司按照規定,嚴把質量關,嚴格按照質量規定驗收產品,協助對方解決存在的問題,并在第一時間將存在的問題和解決結果直接匯報華商集團。
考慮到公司有4700噸生產指標,高金抽調了東北公司的部分車間員工到總部支援工作。為了能夠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任務,涉及到此次中央儲備肉工作的全體員工加班加點工作,車間員工每天幾乎要從事十多個小時的工作,負責此項目的領導跟車間工人一道,連日工作,確保生產、儲備工作按時保質完成。
6月21日晚,頭蹄車間員工何明容突發疾病,肚子疼痛難忍,無法直立,后由車間員工呂道剛攙扶出車間,公司緊急派車由屠宰車間主任唐安全送往醫院。本崗位人員緊缺,當時只有兩名員工修整豬蹄,一旦自己因病休息,將會對生產線造成影響,想到這些,何明容僅僅服用幾片止痛藥,強忍著疼痛,仍于次日凌晨1:00左右堅持回到自己崗位工作;頭蹄內臟車間的很多員工因為長時間浸泡,手發白、裂口、脫皮,仍然堅持工作;為保證員工勞逸結合,公司合理安排生產線進行定時停線休息。后勤部門抽調員工組成食品供應小組,定時免費提供食品送到生產一線。這些事情無不感動著高金公司的每一位員工。
平衡豬價 產業化是最終出路
目前,我國養豬業長期依靠個體分散、小規模的農戶養殖,生產很不穩定,賺錢就養,不賺錢就停;缺資金和技術,抗風險能力差,生產盲目,容易形成一哄而上,一哄而散的現象。高金公司相關負責人分析說,正是由于這種個體分散不成規模的養豬生產方式占主導地位,一旦市場出現大的波動,必然會導致社會生產總量的劇烈變化,進而影響市場供給。
因此,這位負責人建議,為了保證我國養豬業健康發展和較為穩定的豬肉市場供應,一是要建立國家主導的豬肉產品儲備庫,便于在市場供給不足的時候能夠及時補充;二是要建立生豬期貨交易,通過期貨市場的套期保值功能鎖定市場波動的風險,避免暴漲暴跌造成投資損失;三是要鼓勵適度規模產業化養殖,逐步將個體養豬過渡到規模化、工業化養豬,借此提高供給方對于市場波動的判斷能力。
事實上,在國外,一些農業發達國家的生豬產業早已走上了產業化道路,形成了規模經營,從生豬飼養、出欄、宰殺直到豬肉包裝,再到送往超市、飯店,都是一條龍式的作業。“因為是規模經營而不是家庭散養,生產經營的規模容易按照預測的市場需求量來調控,從而避免生產盲目性,最大限度地實現市場供求平衡,保持肉價相對穩定。”借鑒先進經驗,因此,要使豬肉價格不再大起大落,最終還是要走產業化之路。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