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8日電(陳菲、董豆豆)受近期甲型H1N1流感疫情影響,以及消費者對奶產品消費信心不足等因素影響,我國部分省份生豬和奶業生產目前陷入困境,生產形勢嚴峻。為此,全國人大常委會在對畜牧法開展執法檢查后建議,應建立畜牧業風險防范機制,增強畜牧業抵御市場風險、疫病風險和自然風險的能力。 今年5月至6月,全國人大常委會畜牧法執法檢查組,分赴內蒙古、吉林、陜西、四川、河北、河南等6省(區),對畜牧法的實施情況進行了執法檢查。
執法檢查組在河北河南了解到,近期兩省生豬產品價格持續下跌,6月上旬仔豬、活豬、豬肉價格同比分別下降60%、50%、40%左右,養殖戶總體上已處于保本略虧狀態。在吉林,生豬市場價格低位運行,最低降至7元/公斤左右,多數飼養戶處于利益平衡點和微利狀態。
在奶業生產領域,“三鹿奶粉事件”的影響至今還沒有根本消除。河北、河南奶產品銷售市場疲軟,生鮮乳相對過剩。乳制品加工企業舉步維艱,產品庫存不斷增加,乳制品滯銷壓力逐步向生鮮乳收購站和生產環節傳遞。收奶價格較低,時有拒收現象發生。
執法檢查組調查顯示,目前河南河北兩省乳品企業收奶價格在2.2元/公斤至2.6元/公斤,最低每公斤不到2元,奶牛養殖戶處于虧損邊緣。近期進口奶粉到岸價每噸1.7萬元,而國產奶粉成本價在每噸2.4萬元,導致進口奶粉增幅很大,使本已陷入困境的國內奶業雪上加霜。
針對當前困境,執法檢查組建議,要加快中央確定的各項扶持畜牧業發展的資金撥付進度,幫助養殖戶渡過難關。建立畜牧業風險防范機制,擴大畜牧業政策性保險范圍,提高農民養殖積極性,實現奶牛、生豬保險常態化。此外,還應加強宏觀調控,參照糧食生產建立儲備制度和最低保護價制度,盡快建立肉類、奶業等主要畜產品儲備制度和最低保護價制度,保證市場供給穩定。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