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科學發展觀是我們黨在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過程中形成的新的執政理念,對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指導意義。科學發展觀體現了馬克思主義關于主體與客體的辯證統一。主體是指現實的人,客體是指自然和社會環境。在古代社會,由于生產力水平低下,人類受自然的控制和奴役,客體成為主體關系的重心,人們對自然界只能盲目崇拜與屈從。近代以來,特別是工業革命之后,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類認識、改造自然和社會的能力不斷提高,人們又錯誤地認為自己是自然的征服者。科學發展觀堅持了馬克思主義主客體的辯證統一思想,堅持以人為本,堅持人的全面發展。在中國,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重視人的價值選擇,像今天這樣關心廣大人民的利益。與此同時,科學發展觀又強調人與自然的高度和諧,經濟與社會的全面發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共同進步,尊重自然、經濟和社會的客觀規律。這些都充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價值觀與方法論的統一、合目的性和合規律性的統一。
科學發展觀也體現了總結歷史經驗與解決現實問題的辯證統一。科學發展觀是在汲取人類社會發展的經驗教訓,包括發達國家在工業化、現代化過程中的經驗教訓,特別是總結我國改革開放30年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來的。同時,它又著眼于我們正在做的事情,著力解決發展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科學發展觀在總結過去經驗的同時,充分考慮到未來發展可能面臨的困難和問題,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和邏輯的統一。
科學發展觀還體現了跨越式發展與可持續發展的辯證統一。本世紀頭20年,對我國來說,是一個必須緊緊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科學發展觀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提出來的,為我們實現跨越式發展提出了明確的奮斗目標和努力方向。要在今后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翻兩番,就必須保持一個比較高的發展速度。抓住戰略機遇期,就是要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以較短的時間和較小的代價實現跨越式發展,逐步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跨越式發展必須建立在可持續的基礎上。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為未來發展提供了新的目標和方法。全面、協調是空間上的結構優化,可持續是時間上的動態均衡。可持續發展不僅要求實現資源環境的可持續,還要求實現經濟發展的可持續乃至政治、文化發展的可持續。只有不斷地塑造我國發展的可持續能力,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基本理論,大力推進我國社會經濟的全面發展步伐. 科學發展觀的基本理論是全黨.全軍.全國人民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的指路明燈,各行各業發展迅猛異常,我縣畜牧業也不例外,黨中央.國務院做出了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的重要戰略部署,四川省委.省政府今年又提出了加快災后重建,大力發展現代畜牧業的重大決策,我縣也正積極探索加快建成畜牧業強縣,打造精品畜牧業的發展思路,這對我們畜牧人俱是一種挑戰,又是一種機遇,我們應該解放思想,抓住機遇,努力為打造三臺精品畜牧業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一繼續鞏固和完善生豬產業項目;二.努力做大做強節糧型大中動物(牛.羊)生產項目的發展;三大力發展禽,兔產業項目。四.加大龍頭加工企業的生產設備合技術改造,生產適銷對路和確保安全的肉制品.,增加產品的附加值,讓利于養殖戶.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