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查看: 5887|回復: 3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蛙的健康養殖與疾病預防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09-6-29 16:25:4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在養蛙業的發展過程中,病害給廣大養蛙戶造成了重大的經濟損失,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養蛙業的健康穩定發展。蛙病的發生,不僅是病原體侵襲的結果,還與蛙本身的健康狀況及其生活環境和養殖者的管理水平等密切相關。由于蛙是一種兩棲動物,其特有的生活習性和生理特點,使得蛙一旦發病后,治療較為困難。因此,對養蛙者而言,應改變以前蛙病防治單純依賴藥物的傳統觀念,向著全面預防、健康管理的方向發展,提高科學管理水平,實現蛙的健康養殖,最大限度地減少發病甚至杜絕病害的發生。

      一、控制和消滅病原體,切斷傳播途徑
      1.利用無病原污染的水源
      水源是病原傳播擴散的第一途徑。養殖場的水源應當充足、清潔,不帶病原體或其他有毒有害物質(如農藥等)。各養殖池應有相對獨立的進排水管道。可考慮在養殖場旁建一蓄水池,水在蓄水池中經消毒、凈化以后再進入養殖池使用。
      2.做好養殖池的清塘工作
      清塘是預防疾病發生的重要環節。新池應經生石灰消毒后使用,老池則須清淤,井盡量使清出的淤泥遠離養殖池,清淤后的地可用生石灰200gm2 進行消毒(消毒后最好在陽光下干地曝曬一周),待石灰毒性過后再放水養蛙。
      3.強化疾病監測管理
      目前,本地區在養蛙過程中,共發現有寄生蟲、細菌、真菌及營養性疾病四類約17種蛙病,其中不乏有傳染性強、死亡率高的疾病。對各種疾病的病原病因、流行區域、危害程度等情況應加深了解,以便及時采取相應的控制措施,杜絕病原的傳播。由于現有養殖過程中,區域間的苗種交換頻繁,養殖用水較為集中,因此,必須了解各蛙場的病害情況,在引種和換水時注意疾病的檢測,防止病原傳入及擴散。
      4.建立病體隔離制度
      蛙一旦發病后,應采取嚴格的隔離措施,尤其是對于傳染性強的疾病。病蛙應作消毒深埋或銷毀處理。發病池的池水未經消毒后不能排出,以免傳染給其他蛙池或蛙場。生產工具未經消毒也不能用于其他蛙池。
      5.做好定期消毒防疫工作
      消毒工作應針對種苗、飼料、水體、工具、食場及生活場地展開。種苗入池前可用50ppmPVP—I10 —20ppm的高錳酸鉀浸浴消毒,消毒時間應根據蛙的體質及當時水溫等情況而定;工具可用50ppm 的高錳酸鉀或200ppm的漂白粉浸洗5分鐘消毒,也可用生石灰、蛙消安等消毒,消毒的工具以清水沖洗,曬干;飼料應保證新鮮,對一些鮮活料如蠅蛆等,應用100ppm的漂白粉浸浴5分鐘,再用清水洗凈后投喂;池水可定期用30—50ppm的生石灰或蛙消安2—4ppm進行消毒;食場是蛙池中各種病原微生物最易繁殖的地方,在養殖過程中,應及時對食場進行清洗,清除殘留的飼料和糞便,在發病季節,可用漂白粉或蛙消安噴灑消毒;因蛙經常棲息在陸地上,所以蛙池邊陸地也應經常灑藥消毒。
      6.蛙病流行季節的藥物預防
      蛙的大多數疾病(尤其是細菌性疾病)的流行季節一般在每年的5—9月份,水溫在22—30℃之間。這期間,除定期對養殖水體進行消毒外,可在飼料中添加一些藥物以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預防疾病的發生。一般每10kg蛙用磺胺藥2g抖入飼料中投喂,第二天藥量減半,5—7天為一個療程。也可投喂蛙病防治專用藥物如蛙病寧、蛙病寧2號、蛙維素等,一般間隔7—10 天用藥喂一個療程。

      二、優化和改良養殖環境
      1.合理的放養密度
      科學合理的放養密度有利于優化養殖環境,不僅能提高養殖單位面積的效益,而且可以促進生態平衡,尤其是保持養殖水體的微生態平衡,從而有效預防傳染性疾病的流行。合理的密度應根據養殖場的場地、水源、蛙的大小及各人的養殖技術水平而定。下表供參考:

    蝌蚪的養殖密度

    規格 剛孵化 10天后 20天后 30天后 體重5g以上
    密度 6000—3000 2000—1000 1000—500 500—100 100—50


    蛙的養殖密度(單位:只/m2

    規格 剛變態的幼蛙 5—10g小蛙 10—50g小蛙 成蛙 種蛙
    密度 150—100 100—60 60—20  20以下 1—2

      2.科學管理用水
      由于蛙是一種兩棲動物,其獨特的生活習性要求養殖場提供水池和潮濕的陸地。陸地上可種植一些草本或豆科類植物,也可搭建陰棚。水質要求清潔,對水的溶氧、PH值、鹽度、溫度、氨氮含量等指標進行定期監測,使其保持在適宜于蛙生長的范圍內。水質一旦惡化,可隨時使用一些水質改良和環境保護劑,常用的藥劑有:生石灰15ppm沸石粉15—30gm2高效凈水劑20ppm等。
      3.合理用藥,極力避免濫用藥物。
      藥物有良好的防治病害作用,但有時也會污染環境,使養殖水體的微生態失去平衡,并引起某些微生物產生抗藥性。因此,在病害防治過程中,要做到正確診斷和對癥下藥,并應選用療效好,副作用小的藥物。

      三、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
      1.改良和優化養殖蛙的品質
      在眾多的水產養殖品種中,蛙是一種抗病能力較強的品種,但由于近幾年來,蛙的近親繁殖現象十分嚴重,使得蛙的品質下降,抗病力強的優勢已逐漸消失,因此,極力避免近親繁殖,改良蛙的品質,提高機體抗病力,是減少蛙病發生的重要途徑之一。
      2.培育和放養健壯的苗種
      蝌蚪培育是養蛙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蝌蚪的健壯與否直接影響到變態成活率和幼蛙的抗病能力。在飼養蝌蚪過程中,應做好以下幾點:選擇優良的親本和適宜的繁殖地,并做好消毒工作;由于蛙卵對有機氯較為敏感,應避免使用氯制劑消毒,可選用PVP—I,用量為50ppm浸浴5分鐘;親本在產卵前可在飼料中適量添加維生素E
      3.投喂優質的飼料
      飼料必須保證新鮮,同時還要求營養的平衡和全面。研究表明、蛙的爛皮病與飼料中長期缺乏維生素AD有著密切的關系。另外,一些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對促進蛙的健康快速生長有著重要作用。筆者經幾年的研究表明,在蝌蚪飼料中添加蛙用碘以補充碘及其他微量元素后,可明顯增強蝌蚪的體質和提高其變態成活率。
      4.減少機體的應激反應
      蛙由于是一種變溫動物,并且無性膽小,許多因素均會引起蛙的應激反應,如人為干擾、水溫變化過快、噪音等,尤其對水溫的變化最為敏感。一旦應激反應過于強烈或持續時間較長,則肌體會因大量消耗能量,使抗病能力明顯下降,從而引起疾病的暴發和流行。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評分

    參與人數 1論壇幣 +20 收起 理由
    nety + 20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沙發
    發表于 2009-6-29 16:31:57 | 只看該作者
    很受接觸到此類養殖,學習中。

    評分

    參與人數 2論壇幣 +30 收起 理由
    nety + 20 該貼得到樓主的二次獎勵!
    system + 10 第一個回復系統自動獎勵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板凳
    發表于 2010-11-3 16:50:36 | 只看該作者
    蛙的營養方面的研究知識太少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地毯
    發表于 2011-3-27 17:24:16 | 只看該作者
    牛蛙養殖技術咨詢.牛蛙專用藥物淘寶店.壯忠水產獸藥商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18 06:21,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雄市| 无棣县| 新河县| 东乌珠穆沁旗| 神木县| 牡丹江市| 十堰市| 老河口市| 眉山市| 通道| 遵化市| 容城县| 喀喇| 新龙县| 延安市| 蕲春县| 新巴尔虎右旗| 贡嘎县| 合肥市| 华亭县| 乡宁县| 井研县| 安多县| 福清市| 克什克腾旗| 亳州市| 新疆| 绥滨县| 邓州市| 新建县| 靖州| 三穗县| 白银市| 高青县| 乌拉特后旗| 苗栗县| 凌源市| 武威市| 巢湖市| 密山市| 太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