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投雙匯牧業
6月22日,雙匯發展召開董事會,通過了《關于對漯河雙匯牧業有限公司增資的議案》,公司計劃出資5250萬元,用于完成雙匯牧業年出欄商品豬20萬頭的商品豬養殖廠項目。
“公司早在2002年就有向產業上游生豬養殖發展的計劃,現在只不過是加快這個步伐。”雙匯發展董秘祁勇耀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據祁勇耀介紹,目前雙匯發展只有萬東牧業和雙匯牧業兩家豬場,以前主要是做種豬繁育,而雙匯每年1500萬頭的屠宰生豬需求,以前主要是向社會收購,這表明公司對生豬養殖涉足不多。祁勇耀表示,“目前種豬繁育系統已基本建成,下一步,公司將向上游延伸。”
祁勇耀透露,雙匯牧業為雙匯發展2002年增發募集資金投資項目,經營范圍為種豬繁育至商品豬養殖,目前其種豬繁育系統已基本建成,年出欄商品豬 20萬頭的商品豬養殖廠尚處于建設階段,根據項目的進度安排及資金需求計劃,需要對該項目增加投資7000萬元。出資方式按照股東出資比例,由雙匯發展出資5250萬元,雙匯集團將出資余下的1750萬元。
意在上游生豬養殖
“這是意料之中的,雙匯現在的戰略就是要向上游滲透,加大原料的自給率。”國海證券食品與飲料行業分析師劉金滬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
劉金滬分析認為,這一兩年來,豬肉價格的波動頻繁,如果能夠打通產業鏈,從生豬養殖到屠宰、生鮮凍肉加工和流通環節,都在自己掌控之內,公司發展就會比較穩定。
分析人士表示,最近幾年,雙匯在加工基地、渠道和物流等方面投入比較多,對主要上游原料生豬缺乏控制力,故面臨一定的食品安全風險。
劉金滬認為:“雙匯大力興建規模化養殖基地,打造完整產業鏈,不僅會為公司提供穩定廉價的原料來源,更可能影響局部的生豬市場供需格局,為下一階段的行業洗牌創造條件。”
雙匯發展相關人士表示,公司今年將專注商品豬基地建設,圍繞主營,進一步打造產業鏈一體化,長期有望實現1/3~1/2的原料自給率,屆時自有基地將有超過500萬頭的年出欄能力。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