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理事長宋崑岡昨日透露,新《乳制品工業產業政策》將在本月正式發布,乳制品行業的準入門檻將再次提高。 宋崑岡是在由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主辦的2009年世界牛奶日和全國乳品營養周活動現場透露上述信息的。他表示,根據國務院頒布的《乳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條例》,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配合上級單位工業和信息化部,對國家發改委去年3月、5月頒發的《乳制品加工行業準入條件》、《乳制品工業產業政策》進行合并修訂,兩條法規合為一個,名稱仍保留為《乳制品工業產業政策》。 “三聚氰胺事件后,行業內很多標準、法規都進行了修改和規范,新的《乳制品工業產業政策》將提高企業檢驗系統、乳制品原料基地建設、產品質量追溯等方面的門檻。”宋崑岡表示,“不過,新《政策》并未對擬建項目和擴建項目的總投資等提出更高要求”。 去年,針對我國乳制品市場重復建設嚴重、產業布局不合理、加工能力嚴重過剩、市場競爭失序、企業與奶農關系不協調、行業整體效益下降、虧損面增加等情況,發改委分別頒發了《乳制品加工行業準入條件》及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內發布的第一部系統的乳制品工業產業政策《乳制品工業產業政策》,嚴格控制乳制品加工項目的盲目投資和重復建設。而即將發布的新《政策》的門檻更多是為了乳制品安全而提高的。 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副所長王竹天表示,自三聚氰胺事件后,國家對行業內的標準進行了清理,對相關乳制品標準的重復進行了清理,并把與國外存在距離的標準進行了完善和更新。衛生部已開始質量安全國家標準的制定工作,在本次乳制品質量安全標準清理工作完成后,擬形成96項乳制品質量安全標準,包括15項產品標準、4項生產規范、63項理化檢測方法、14項微生物檢驗方法。這些措施都是為了讓消費者喝上“放心奶”,盡快恢復市場信心。 受三聚氰胺事件和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我國乳制品業陷入了內外兩難的困境,國內消費市場目前僅恢復到三聚氰胺事件前的5%,而出口更是“雪上加霜”,據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提供的數據,今年4月份,我國出口奶粉僅443噸,創月度出口新低。與此同時,由于國際奶粉價格持續走低,低價洋奶粉不斷涌入中國,導致國內乳企生存艱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