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昨日從成都市工商局獲悉,該局近日對成都市流通領域的30批次食用油進行了專項質量檢測。經檢驗,一批食用油產品被測不合格,其中包括魯花牌1L/瓶裝堅果調味油過氧化值超標。目前,魯花牌該批次問題產品已在全國范圍全部召回,經整改,新上市的產品復檢后全部合格。 據了解,成都市工商局對該市流通領域銷售的30批次食用油的摻偽、酸值、黃曲霉素B1、過氧化值等指標進行檢測。檢測結果顯示,標稱萊陽魯花濃香花生油有限公司2008年3月6日生產的 “魯花”牌1L/瓶裝堅果調味油過氧化值超標被判不合格;標稱安徽阜陽寶鼎糧油有限責任公司2007年10月21日生產的“盛和”牌180ml/瓶裝盛和香油酸值超標被判不合格;標稱信陽市三益油脂有限公司2009年4月9日生產的“申花”牌5L/瓶裝純正菜籽油因酸值超標和摻偽而被判不合格。 “魯花的不合格產品僅限于這一個批次,消費者若購買了該批次產品可以退貨。”成都市工商局相關人士表示。 據了解,工商部門已責令將不合格商品下柜,整改合格后方可上市。但魯花公司新聞發言人隨后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采訪卻強調,4日被檢出不合格后,該公司于同一天向工商部門主動要求對同一批次的產品進行了復檢,結果顯示完全合格,并稱從來沒對相關產品作過下柜處理。 為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又再次致電成都市工商局進行核實,該局消保處負責人表示,魯花牌該批次產品被檢出不合格后,企業反應非常快,已將不合格產品全國召回,并停止生產,經整改,目前市面上已沒有該批次產品,而新上市的產品經重新復檢后全部合格。“我們也只能保證送檢的批次。”該負責人強調。 一個說沒有下架,另一個卻說已全國召回;一個說同一批次復檢合格,另一個卻說是新批次。企業與工商部門兩種截然不同的說法令人費解。為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要求魯花公司提供復檢合格報告,以確認復檢的批次,但截至發稿,仍然沒有得到企業方面的回復。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昨天走訪市場發現,目前市場上有兩種萊陽魯花濃香花生油有限公司生產的堅果調味油,生產日期均為2008年3月6日以后,未發現被曝光的問題批次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