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佚名 文章來源: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廳 | 在自治區政府頒布《生鮮乳收購管理辦法》不到4個月的較短時間,在財政廳的大力支持和農牧業廳的不懈努力下,內蒙古生鮮乳生產收購管理網站于5月31日正式開通。內蒙古生鮮乳生產收購管理網站是全國開通的第一家有關生鮮乳監管的專業網站,在加強自治區生鮮乳生產收購監管的同時,也為全國生鮮乳收購站規范化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三聚氰胺”事件發生后,在自治區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農牧業部門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在檢測設備短缺、管理人員匱乏、監測手段不足的情況下,克服困難,迎難而上,承擔起了生鮮乳生產收購管理的責任,創造性地開展生鮮乳收購站整頓和規范工作,全區生鮮乳收購站的面貌發生了可喜的變化,生鮮乳生產收購環節的質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在4月份召開的全國生鮮乳收購站管理與建設現場會上做為省級典型進行了經驗介紹,我區的清理整頓工作得到了農業部的充分肯定:
一是生鮮乳收購站管理步入依法規范的軌道。3鹿嬰幼兒奶粉事件發生后,按照農業部確定的“三大目標”和“六大工作環節”,依照國務院《乳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條例》、農業部《生鮮乳生產收購管理辦法》、《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促進奶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以及《內蒙古生鮮乳收購管理辦法》,不斷加大生鮮乳收購站清理整頓工作,對原有的4116個生鮮乳收購站進行全面清理整頓,經依法取締、“一村多站”整合和自行關閉,目前正常運行的生鮮乳收購站2998個。
二是生鮮乳質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2月11日至3月10日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呼和浩特市)對呼和浩特市、包頭市、烏蘭察布市等3個盟市的8個旗縣區生鮮乳質量安全監測顯示,三聚氰胺合格率均為100%。3月27日—28日農業部畜禽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青島)對我區3個盟市6個旗縣區,33個生鮮乳收購站63個樣品進行了β—內酰胺酶抽檢,抽檢合格率為100%。由于生鮮乳質量的提高,加工企業抗奶等拒收現象越來越少。
三是奶農、生鮮乳收購站經營者和乳品生產企業法律意識和質量安全意識大大增強。各級農牧業主管部門多次組織蒙牛、伊利兩大企業奶源部及相關部門,對生鮮乳收購站業主、生鮮乳收購站管理人員、奶農開展生產管理技術及相關法律法規培訓,通過培訓,使其對原奶摻雜使假危害性的認識進一步提高。奶農“出村進區”、“進站擠奶”數量穩步增加。全區奶牛存欄50頭以上養殖場(小區)已達3650個,存欄奶牛40.9萬頭,占全區存欄總數的13.7%;集中機械擠奶生鮮乳收購站已達2594個,占運轉生鮮乳收購站數量的86.5%。
四是保證了奶業平穩發展。全區牛奶平均收購價格為2.47元/公斤,環比下降2.4%,但在全國各省市還是處于較高價位。畜牧部門統計,一季度奶牛存欄達到316.6萬頭、牛奶產量186萬噸,同比分別減少10.19%和9.63%。奶牛存欄減少主要是淘汰病牛和低產牛,沒有出現大面積殺牛和賣?,F象。
五是消費者信心得到恢復,乳品企業銷售收入和利潤不斷提高。伊利集團發布的2009年第一季度季報顯示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8.25%,達到50.99億元;凈利潤同比大增103.59%,達到1.13億元,伊利各大產品的銷售增幅均高于行業平均水平。蒙牛一季度產銷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已恢復90%以上,原奶收購量每月都不斷增長,目前已恢復90%以上,呈現出良好的復蘇態勢。
生鮮乳生產收購管理網站的開通,是生鮮乳收購站監督管理工作中的又一項新舉措,標志著我區生鮮乳收購站進入了數字化、規范化、公開化管理的嶄新階段。
|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