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豬價格持續低迷,作為年出欄生豬80萬頭以上的養殖大縣安縣,卻出現了生豬養殖產銷兩旺的喜人局面。到5月末,全縣累計出欄生豬38萬頭,存欄34.52萬頭。
安縣的秘訣何在?探其緣由,主要是由于安縣通過整合養殖資源,搭建農戶與企業合作平臺,強化生豬品種改良,推動生豬養殖產業在困境中謀出路、求發展。
整合養殖資源,引導廣大養殖戶抱團參與市場競爭。安縣及時對生豬養殖合作社進行了整合,將生豬的養殖、加工、銷售各個環節的技術、信息等各類資源有機整合,最大限度地發揮集團軍“作戰”優勢。
今年4月初,安縣成立了生豬養殖聯合社,對全縣16家生豬養殖專業合作社實行宏觀調控,科學管理。在各鄉鎮設立了養殖分社。實行統一飼料采購、疫病防治、技術培訓等綜合服務,提高養殖戶抗風險能力。
搭建合作平臺,降低養殖成本。位于秀水鎮牌坊村一社的平林養殖場是綿陽正大與安縣養豬專業合作社共同合作的一個生豬寄養點。綿陽正大為農戶提供種豬、飼料、技術,農民只負責專業養殖,產品由綿陽正大回收,這種運作模式不僅可以規避養殖風險,也讓農民學到了科學的養殖技術,從而達到雙贏的目的。場主謝小平告訴記者,他平均每天要出欄30頭肥豬,但是一點也不擔心銷路。在安縣,通過“社、戶”、“企、戶”的合作模式,共有10萬養殖戶找到了合作伙伴,增強了生豬養殖效益。
強化品種改良,提高養殖科技含量。安縣充分利用當前生豬價格低迷的時機,引導養殖農戶抓住時機改良品種,推進全縣低成本品種改良工程向深度和廣度發展。積極規劃興建10個純繁場,增設15個擴繁場,爭取在一年或者一年半時間內,實現全縣生豬品種的徹底改良。同時,引導農戶科學掌握當前市場信息,及時補欄仔豬,改良母豬,為新一輪養殖業發展奠定基礎。(摘自:綿陽日報 采編 王春云)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