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報訊(記者鄧雄鷹 通訊員梁菠蘿 徐磊 韓紅霞)《食品安全法》6月1日正式實施,記者走訪超市了解到,超市散裝食品戴上了生產日期、產地、食用方法俱全的“身份證”,有超市還規定熟食不能反復加熱售賣,容易變質的面包每天要接受身份“調查”。 記者昨日走訪了多家超市,在中百倉儲常青路店、武商量販超級生活館解放大道店,鹵牛肉、鹵雞蛋等不少以前散賣的食品已經包裝起來,上面都標注了廠名、廠址、配料、生產日期、食用方法、保存條件等。沒有預包裝的食品被整齊陳列在三面隔擋的玻璃柜里,價格標簽旁詳細標注著含有配料、保質期、生產商、地址、保存條件等。記者詢問場內兩位銷售人員,他們均表示參加過食品安全法培訓,知道該法規6月1日開始實施。 中百倉儲古田賣場商品質量總監金女士說,超市已制訂了一整套質檢體系,例如精武鴨脖、鹵牛肉等熟食類商品,一律取消二次加熱,所有熟食類商品必須一次加熱合格,達到飲食安全標準;質監員將全天對精肉類商品進行質檢;供應商要對每天銷售剩余的面包下柜處理,將臨期面包撤離賣場,每天上柜的面包都將接受超市方面質檢。 武商量販方面也表示,將對豆制品、熟食、蜜餞、炒貨、調味品、土特干貨、面點、糕點等商品加強源頭檢查。 市農業局:法規保證市民吃上放心菜 晨報訊(記者冷靖華 通訊員程慧朋)草莓用紅色素染成鮮紅,芒果用石灰捂得澄黃,蘑菇中添加熒光劑來增白,農田中噴射的是換了包裝的敵敵畏……市農業局市場與質量安全處處長胡體良昨日表示,食品安全法實施后,這些行為都將遭到查處。 胡體良說,對于農產品的質量安全管理,我市本來已有法規,如《武漢市蔬菜農藥殘留監督管理條例》中就明文規定,武漢蔬菜生產中禁止使用10種“高毒”農藥,如甲胺磷、甲拌磷、對硫磷、氧化樂果等。 以往,市農業局采取了化裝購買、委托人購買、舉報有獎等多種舉措,本來已很有成效。誰料,不良藥商想出新招——“偽裝”。給這些禁用農藥換包裝、換名字,或者將禁用農藥摻入準許使用的農藥中。胡體良說,偽裝過的禁用農藥,居然有了批準的編號。 “以前,這是一個讓我們頭疼的問題。”胡體良提到,食品安全法頒布后,以往實施分段管理的部門之間將有一個協調部門,這樣,從田間地頭到市場、超市銷售,再到最后的餐桌,無論哪個環節發現問題,都能聯合查處,并且有法可依。 “如果從田間地頭就開始監管,那我們就能吃上放心菜和放心果了。”昨日上午,正在武昌大東門菜市場買菜的市民劉亮高興地說。 大型食企:逐步減少散裝食品 晨報訊(記者龔萍)昨天是《國家食品安全法》實施的首日,幾家大型食品企業反應迅速:有的企業成立了專門的“檢查小組”,到各個銷售點巡查,有的企業表示將逐漸減少散裝食品。 昨日一大早,漢口精武公司就在各大賣場派出督導,一旦發現有不合格的食品,立刻下架銷毀。據漢口精武食品工業園副總經理羅緯介紹,該公司早在幾個月前就開始學習新法規。 羅緯表示,一些小作坊可能因此難以生存,市場環境得到凈化,尤其是添加劑方面,一些不規范的企業低成本使用不合格添加劑的狀況會得到改善。 康師傅控股華中區相關負責人也認為,法規的實施,對改善目前市場上的食品安全現狀,增強消費者食品安全感十分重要。 漢口精武方面昨日還表示,散裝食品比較容易受環境影響,公司下一步將視市場狀況逐步減少散裝食品。 餐飲企業:忙著培訓員工 晨報訊(記者汪健)昨日,食品安全法正式實施。相配套的餐飲服務許可證制度尚未公布實施細節,本地多家餐飲企業已忙著學習推廣新法,以便將來新證推行時,企業能順利過渡。 記者昨日從小藍鯨、五芳齋等了解到,幾大餐飲企業都購回了一系列新法學習資料,正在組織各連鎖店員工學習考試。 市餐飲協會秘書長涂水前說,新法對企業控制原料、生產加工、定期消毒都做了比較明確的規定。他舉例說,新法要求餐飲企業必須建立采購臺賬,以便管理部門追溯調查原料上游企業。“以前屬于企業內部管理的問題,現在變成了法律問題。”涂說,餐飲企業必須加緊培訓相關崗位員工學習,以免違法受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