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查看: 2767|回復: 4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6月至10月將是豬價的谷底?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09-6-10 08:39:2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豬糧安天下。
      對于豬肉產量占肉類總產量77%,從業勞動力達650萬人的我省來說,生豬的事向來不是小事。
      種優種劣,量多量少,價漲價跌,圈內相關者自不必說,圈外蕓蕓眾生,每天也得掂量盤中餐。
      而2009年的生豬無疑是引人矚目的。可以追溯到去年3月以來直至今年5月、罕見持續15個月的價格狂瀉,讓圈內外一片咂舌。有人士指出,6月至10月將是豬價的谷底。

      省畜牧局總工向遠清介紹:近3年內,生豬價格如瘋狂的過山車。平均商品豬由19元/公斤跌至9.2元/公斤,仔豬由30元/公斤跌至18元/公斤,市場肉價由36元/公斤跌至20元/公斤。
      省三農研究會日前組織調研組,從興山、夷陵、松滋、公安一路看到黃陂,試圖觀察本輪價格跌宕對生豬產業安全運行的影響。
      探究結果頗有意思:
      撇開下面將要分析的一個層面不考慮,僅僅圍繞生產、消費、投入、產出等經濟因素,宜昌、荊州、武漢等地被訪者,都接受這樣一個觀點,即此番價格波動仍系周期性下跌,雖受金融危機、政策導向等影響,但終歸是市場供求變化,導致價值規律發揮作用的結果。
      也就是說,鑒于上一輪豬價暴漲,最高肉價達到每公斤40元,每頭豬的利潤創歷史的近1000元后,2007年政府出臺系列政策,刺激生產發展,一時集中而過量的供給與相對穩定的社會需求相撞了。如在宜昌,該市爭取和落實中央和省級財政資金1.6億元,同時投入金融、保險、工商等社會資金近4億元,2008年出欄461萬頭,年增量達10萬頭。
      那么,在這個前提下,分析漲跌中產業鏈環節收獲多寡,大家都平和地承認各自應對市場能力的不同,最終導致不均。

      然而,上述那個撇開的層面,是不能不考慮的。這個層面就是以2003年河南雙匯被引進為標志,湖北生豬產業的格局發生了里程碑式的改變。
      那之前的湖北豬業,沒有龍頭企業,沒有現代化的規模屠宰和深加工,也沒有后制造的新消費,一切局限在傳統畜牧范疇。談產業化、現代化還只是渴望。每次價格波動期,關注點主要集中在弱勢的產業鏈兩頭,所謂“價高傷民,價賤傷農”,惹事的是漲跌的價格。
      現在情況變了。盤點當下,加工流通環節,除率先引進的雙匯外,隨之而來的雨潤、中糧、升陽以及本土的綠生、明翔等一批規模屠宰加工企業,在7年間次第興起,眾多知名肉食品牌在荊楚大地“諸侯紛爭”。它們拉動規模養殖,采用現代化屠宰工藝,制造冷鮮分割肉新消費,開辟直銷網點,打進大型超市,重新設置市場分配,這些歸納起來,即他們織補起過去一直斷缺的產業鏈條,讓養殖、加工、流通、消費一條龍活起來。
      由于以雙匯為代表的這些外來企業,有政府引進的背景,多少帶著“移植”或“嫁接”的味道,他們占有先進生產力和強勢資本,在加入產業鏈利益分配的角逐中,無情地打破一些地方定點屠宰及銷售市場等原有利益格局,在生產方式新與舊、市場開放與封鎖的較量中,由量到質推動整個產業深刻變革。但同時也因為激烈的利益之爭,使得一些涉及體制、機制乃至文化屬性等方面的諸多因素在產業鏈中發生深厚的作用,原本可以單純些的經濟現象便變得復雜起來。
      2003年,初入湖北的宜昌雙匯產品在各地遭遇嚴重阻擊,其尷尬曾在全省掀起一輪思想大解放討論。當年討論聲已落,現今尷尬未全消。在引進宜昌雙匯的興山縣,城關曾有過的一家雙匯冷鮮店早已關門;希望引進另一家大型屠宰企業的公安縣,當地農戶賣豬給雙匯,但其市場卻不歡迎雙匯白條肉銷售,全省目前僅武漢市、宜昌市等少數地方市場是自由開放的;為了減輕生豬生產、經營者負擔,旨在整頓和規范生豬稅費征繳的鄂政辦發〔2004〕141號文,落實的也并不盡如人意,以開放促發展仍是知易行難。

      這次最明顯的現象是,“賣豬難”的聲音不很強。
      像夷陵區界嶺村的養殖戶左成木便直接把豬賣給宜昌雙匯。宜昌市畜牧局長余萬平說,過去在宜昌像左這樣的養殖戶多是賣給豬販子,然后銷往南方。曾經名噪一時的販運大戶史光權年銷售生豬數十萬頭?,F在因有宜昌雙匯、當陽翔鶴等13家加工企業,年加工能力250萬頭,加上42個各類生豬專業合作組織,12萬余養豬戶有了內銷和外銷兩條路徑,銷售內向化趨勢顯現。
      宜昌市生豬出欄總量在全省市州排第一,其生產與銷售在加工企業的拉動下發生的變化可看作全省的一個縮影。
      然而有很多聲音說,“今年養豬的不如販豬的,販豬的不如殺豬的,殺豬的不如賣肉的?!?br />   有人以4月底的行情就一頭豬算了一本細賬:養豬者每賣一頭豬平均虧損約100元;販運者通過抬高出貨價或壓低收購價,每頭至少獲利50元至100元;屠宰廠可獲利200元至250元。一頭育肥豬的收購成本與一頭豬殺肉賣出去,中間的差價達到400元,而除生產環節虧損外,其他環節均有獲利,屠宰廠獲利最大。
      相比去年同期,左成木今年一頭豬虧100元左右。4月26日在宜昌雙匯,三元雜交豬和外三元豬送到廠的收購價約9.7元/公斤。按常規,生豬價格在12元/公斤以下,大多數豬農將無利可圖甚至虧本。武漢明翔置業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經理潘緒文抱怨:“4月30日,武漢雙匯一天內將生豬收購價調低了1元,導致整個武漢市豬價下落,養豬人恐慌。”
      聲音反映了今年的客觀情況,但背后也透出一份責怪:那些引進的、正在發展壯大的大型屠宰加工企業,在整個生豬產業鏈上成為組織化程度相對較高的強勢環節,在價格波動中,他們利用自身的強大,左右著生豬收購和市場銷售,對擠占產業鏈兩頭利益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湖北天種畜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養豬協會副會長王振華說:“武漢雙匯一家一天屠宰4000多頭,占武漢市屠宰量的60%至70%,在市場上起價格主導作用?!?br />   言下之意,雙匯等大型屠宰加工企業“多動了豬產業的奶酪”。(湖北日報)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評分

    參與人數 1論壇幣 +1 收起 理由
    yisiyi + 1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沙發
    發表于 2009-6-10 08:54:04 | 只看該作者
    產業化的鏈條才能在整個產業立于不敗!

    評分

    參與人數 1論壇幣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第一個回復系統自動獎勵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板凳
    發表于 2009-6-14 15:01:13 | 只看該作者
    哈哈,分析的好,主要是因為存欄量大的問題
    沒辦法,中國農民比較多,這種養殖業風險就大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地毯
    發表于 2009-6-15 16:30:24 | 只看該作者
    今年養豬的不如販豬的,販豬的不如殺豬的,殺豬的不如賣肉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發表于 2009-6-15 16:37:07 | 只看該作者
    靜靜觀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20 00:44,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仙游县| 奇台县| 扶绥县| 栾川县| 武汉市| 淳安县| 井冈山市| 黔东| 丹阳市| 大冶市| 荣昌县| 九龙城区| 贵南县| 水城县| 寿阳县| 搜索| 岫岩| 临泉县| 敦化市| 读书| 昂仁县| 沾益县| 淮南市| 合作市| 琼中| 柳林县| 西充县| 肇源县| 阿图什市| 新宾| 宁陕县| 平度市| 揭西县| 垫江县| 荔浦县| 广水市| 望奎县| 永平县| 奉贤区| 澄城县| 永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