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牛奶脂肪和蛋白質含量的因素包括遺傳和環境兩個方面,環境因素包括泌乳階段、產奶量、年齡、疾病和營養。大約45%的乳成份變化是環境因素造成的。荷爾斯坦牛的乳脂率平均為3.6%,乳蛋白含量平均為3.1%,乳蛋白與乳脂肪的比例約0.86。一般情況下,當乳蛋白/乳脂肪比例降至0.80以下時說明乳蛋白含量偏低,而當這一比值大于1.0時說明乳脂率偏低。影響乳脂和乳蛋白含量的飼養管理因素包括: (1)采食量:增加采食量可以提高乳脂和乳蛋白的含量,采食量的增加可使乳蛋白的含量提高0.2~0.3%。高產奶牛的干物質采食量應占到體重的3.5~4%,低于3.5%即可能出現牛奶固形物的降低。 (2)精飼料喂量:適當的精飼料喂量可以提高乳脂和乳蛋白含量,過高的精飼料喂量則會導致乳脂率的下降,但乳蛋白的含量可能略有升高(0.2~0.3%)。從乳脂和乳蛋白含量的角度考慮,日糧中低纖維精飼料的比例以20~45%為宜。每次飼喂的精飼料喂量不超過3.2kg,每天的精飼料總量不超過16kg,精飼料隨產奶量增加的比例視產奶量的范圍而定。 對于牛奶干物質含量較高的品種(如娟姍牛),精飼料:產奶量的比例應適當提高。 (3)粗飼料喂量和顆粒大小:日糧的ADF水平低于19~21%,NDF水平低于26~28%引起乳脂率的下降。飼喂奶牛的粗飼料顆粒大小以2~3cm為宜,不應低于1cm。過細的粗飼料降低乳脂率,乳蛋白水平可能略有提高。 (4)日糧蛋白質水平:提高日糧粗蛋白水平一般不影響乳蛋白的含量,但產奶量可能提高。如前期日糧粗蛋白水平不足則可以提高乳蛋白含量。過量的瘤胃降解蛋白也可能降低乳蛋白含量,因此泌乳母牛日糧中要有一定比例的過瘤胃蛋白,泌乳前期日糧中過瘤胃蛋白占粗蛋白的比例應在30~40%之間。添加尿素應在產奶4個月以后,添加的比例不超過混合精料的1~2%。 (5)添加脂肪:通常需要在高產奶牛日糧中添加脂肪以減少泌乳早期的能量負平衡。添加方法得當,乳脂率略有提高或不變,乳蛋白沒有明顯下降,產奶量提高。添加不當則可能使乳蛋白含量下降0.1~0.2%。每天喂給6~12g尼克酸可以校正因添加脂肪引起的乳蛋白下降。只對泌乳前期(泌乳4個月內)的高產奶牛添加脂肪,添加脂肪的同時將日糧鈣、鎂的水平增加到日糧干物質的0.95%和0.35%。 表2-9:影響乳脂和乳蛋白含量的飼養管理因素及其效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低于需要量時降低乳蛋白含量,仍在滿足需要的范圍內則不影響。 | | | | | | | 注:1、日糧粗纖維水平的、低纖維精料喂量過多、粗飼料顆粒 |
片小和粗飼料的喂量不足等均會降低乳脂率,同時乳蛋白含量有所提高。但不能將此作為提高乳蛋白含量的手段,因為此時牛奶干物質的含量降低,并容易導致消化代謝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