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質檢總局公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國質檢系統共檢出不合格進口食品近1800批。 今年第一季度,中國質檢系統共從美國、日本、澳大利亞、新西蘭、歐盟等6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口的食品中檢出不合格食品1792批,主要是檢出有害生物、微生物污染、農獸藥殘留超標、重金屬和食品添加劑超標以及食品標簽標識不符合規定。對于這些不合格進口食品,中國質檢系統已全部在進口口岸依法進行了處置。 事實上,近年來,進口食品屢屢被曝存在安全問題。今年3月21日國家質檢總局公布的今年首批進境不合格的食品和化妝品名單中,共有180批次的進口食品被攔在國門之外,其中來自馬來西亞的茱莉檸檬味泡芙夾心餅、茱莉什錦餅干被檢出了三聚氰胺。國家質檢總局去年也曾通報了1、2月份進境不合格食品黑名單共593個批次。其中,美國寶潔公司的“品客”薯片再次被檢出使用了國內禁用的添加劑溴酸鉀。 根據出入境檢驗檢疫的相關法規,銷售經檢驗不合格的進口食品將被處予嚴厲的經濟處罰,構成犯罪的將追究刑事責任。同時,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相關人士提醒消費者,不要過分迷信進口食品。 專家提醒購買進口食品要注意:一要選擇到正規的商場、超市購買,二要查看中文標簽,凡通過正規渠道進口的食品都有加貼規范的中文標簽,上面寫有食品名稱、配料表、生產日期、保質期、生產地、進口商等基本信息,嬰兒食品建議還要對“營養成分”等進行認真查看。沒有加貼中文標簽的進口食品可能是非法進口的,由于沒有經過檢測,安全性得不到保障。 最新統計同時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國家質檢總局對8類食品安排了國家監督抽查,對不合格產品及其生產企業進行曝光,共查處食品違法案件11398起,立案8879起,貨值7166萬元。因存在食品質量安全隱患等原因,有3347家企業的3572張食品生產許可證被注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