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養豬業日益趨向于規模化、集約化,使用抗生素、維生素、激素、金屬微量元素等,成為保障養豬業必不可少的一環。隨著市場的國際化,藥物殘留問題已是人們普遍關注的話題。然而,由于科學知識的缺乏和經濟利益的驅使,養豬業中還存在一些濫用藥物現象。藥物殘留問題是無疑成為了公司發展的關鍵,是公司的又一道生命線。
首先要對藥物殘留有足夠的認識,充分意識到藥物殘留對人體、公共衛生及環境的危害
1.
毒性作用
1.1、
急性中毒:若一次攝入殘留物的量過大,會出現急性中毒反應。
1.2、
過敏反應和變態反應:一些抗生素如青霉素、磺胺類藥物、四環素及某些氨基糖苷類抗生素能使部分人群發生過敏反應,輕者表現蕁麻疹、發熱、關節腫痛及蜂窩組織炎等,嚴重時可出現過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1.3、
三致作用: 致癌、致畸、致突變作用。藥物及環境中的化學藥品可引起基因突變或染色體畸形而造成人類的替在危害。當人們長期食用含三致作用藥物殘留的動物食品時,這些殘留物便在人體產生有害作用,或在人體中蓄積,最終產生致癌、致畸、致突變作用。
1.4、
對胃腸道菌群的影響:如果長期與動物性食品中低劑量的抗菌藥物殘留接觸,就會抑制或殺滅敏感細菌,耐藥菌或條件致病菌大量繁殖、微生物平衡遭到破壞,使機體易發感染疾病,而且由于耐藥而難以治療。
2.
細菌耐藥性增加:近來年,由于抗菌藥物的廣泛使用,細菌耐藥性不斷加強,致使藥物使用的劑量不斷的增加,藥物的品種不斷的替更。并且動物病原菌的耐藥基因會傳遞給人類病原菌。
3.
對臨床用藥的影響:藥物殘留給人體帶來毒性,并使細菌耐藥性增加,影響著人類臨床常規用藥,甚至引起病人特例危險。
4.
藥物殘留與環境:絕大多數藥物排入環境后,仍然具有活性,會對土壤微生物、水生物及昆蟲等造成影響。
隨著人們對動物性食品量的增加,動物性食品中的獸藥殘留也越來越成為全社會共同關注的公共衛生問題。藥物殘留不但影響著人體的身體健康, 而且不利于養殖業的健康發展和走向國際市場。必須在生產實踐中規范用藥,同時建立起一套藥物殘留監控體系,制定違規的相應處罰手段,才能真正有效地控制藥物殘留的發生。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