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從網上看到了一些資料,總結如下:
1. 蛋白質在酸的作用下,其中蛋白裂解后的色氨酸會被破壞,天冬酰胺和谷氨
酰胺可能會脫酰胺基。
2. 蛋白質在堿的作用下,蛋白水解后的氨基酸構型可能會改變,由L-型氨基酸
變成D-型,但色氨酸穩定。
3. 蛋白質在蛋白酶的作用下,水解位點特定,水解后氨基酸不受影響。
酸法水解,其后續的酸液對環境有污染,水解產物會有異味;堿法水解則可能會使L-型氨基酸變成D-型,且兩種水解方法都不存在專一性。故酶法水解成為趨勢。
以上資料摘自網上,但自己也沒找到相應的理論依據。
目前,一些腸膜蛋白或植物水解蛋白粉的生產往往都是先用強堿對蛋白進行裂解,隨后再用相應的蛋白酶去處理,生成小肽或相應的肽產品。我就想問,正如前面所說,強堿或強酸會改變氨基酸的構型或性質嗎?會降低氨基酸的利用率嗎?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