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查看: 6485|回復: 1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實際應用] 請教:大棚土著菌生態養豬技術相關問題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09-5-15 10:32:4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最近在網上看到有報道說大棚土著菌養豬技術,農戶直接在周圍環境中找到這種細菌,用于建造發酵床。有這么容易的事情么?怎么能判斷自己找到得菌種是有益的?
    請哪位專家指點。或者有實例證明!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評分

    參與人數 1論壇幣 +20 收起 理由
    zhouqq3 + 20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沙發
    發表于 2009-5-15 11:40:08 | 只看該作者
    不是太了解!
    但和懶漢式養豬法有點異曲同工的意思!
    菌種是專門提供的!

    評分

    參與人數 1論壇幣 +5 收起 理由
    system + 5 第一個回復系統自動獎勵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板凳
    發表于 2009-5-15 12:18:28 | 只看該作者
    這是從網上收藏的,希望對你有所了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地毯
    發表于 2009-5-15 12:19:40 | 只看該作者
    一、土著菌發酵床養豬的概念和內容&nbsp;&nbsp;&nbsp;&nbsp; 土著菌養豬技術是一種無污染、零排放的有機農業技術,是利用我們周圍自然環境的生物資源,即采集本地土壤中的多種有益微生物,通過對這些微生物進行培養、擴繁,形成有相當活力的微生物母種,再按一定比例將微生物母種、鋸木屑以及一定量的輔助材料和活性劑混合、發酵形成有機墊料。在經過特殊設計的豬舍里,填入上述有機填料,再將仔豬放入豬舍。豬從小到大都生活在這種有機墊料上面,豬的排泄物被有機墊料里的微生物迅速降解、消化,不需要對豬的排泄物進行人工清理,達到零排放,生產有機豬肉,同時減少對環境污染的目的。土著菌養豬采用的是現代養豬無法想像的嶄新技術,也就難以用現代養豬的價值觀念進行衡量和判斷。 二、土著菌養豬技術的發展、應用和推廣&nbsp;&nbsp;&nbsp;&nbsp; 土著菌養豬技術的原理是運用土壤里自然生長的、被稱為土著微生物,迅速降解、消化豬的排泄物。將采集到的土著微生物,進行培養、繁殖,并用于發酵床。土著微生物是伴隨著農業生產實踐一道發展的技術,是實踐者的技術。&nbsp;&nbsp;&nbsp;&nbsp; 日本在五十年代首先由日本山岸會進行研究開發。已在日本本國和國外韓國、泰國、德國、瑞士、澳大利亞、美國、巴西7個國家建有50多個山岸農法示范基地。這些基地,遵循循環農業的原理,將養殖業與種植業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土著菌技術就是其中的一項重要技術。韓國從1965年起,開始學習日本的土著菌技術,并加以發展和完善,1994年成立了韓國自然農業協會,并在世界二十多個國家應用推廣。日本自然農業協會在韓國自然農業協會名譽會長趙漢圭先生的指導下,學習韓國的自然農法。從1992年開始,日本鹿兒島大學的專家教授開始對土著菌養豬技術進行系統的研究,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技術規范。1999年,在鹿兒島大學農學部附屬農場召開了土著菌養豬技術的應用和推廣觀摩會,有來自10多個國家的1000多名專家、學者和農戶參加了這次會議,推動了土著菌養豬技術更廣泛的應用。&nbsp;&nbsp;&nbsp;&nbsp; 日本鹿兒島大學柳田宏一教授(柳田宏一先生不幸于2002年病逝,實為可惜),曾去日本全國各地、美國、歐洲等地進行畜產業的實地考察,在畜產環境研究上有深的造詣。他認為土著菌技術,無論是從家畜的健康養殖上來看,還是從提供適宜環境、減少應激上來看,土著菌技術都可以算得上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技術,值得從多個角度去加以研究。&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三、土著菌養豬技術的實際效果&nbsp;&nbsp;&nbsp;&nbsp; 現代養豬,尤其是規模化養豬帶來了大量的豬糞尿難以處理的難題,豬的排泄物污染了豬舍、污染了環境,在這種環境下養豬,帶來豬病舍、污染了環境,在這種環境下養豬,帶來豬病多,抗生、抗菌性藥物用得多,造成豬肉藥殘嚴重,最終對環境、對人體帶來嚴重危害。土著菌養豬技術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難題,達到養豬無污染的目的。&nbsp;&nbsp;&nbsp;&nbsp; 1.減輕污染、保護環境&nbsp;&nbsp;采用土著菌養豬技術后,由于有機墊料里含有相當活性的土著微生物,能夠有效地分解、消化豬的排泄物,不再需要對豬糞尿清掃排放,從而沒有任何廢棄物排出養豬場,也不會形成大量的沖圈污水,真正達到養豬零排放的目的。豬舍無臭、無蠅。豬舍既是豬生長發育的場所,又是微生物的繁殖工廠,還是豬糞尿的處理場。&nbsp;&nbsp;&nbsp;&nbsp;&nbsp; 2.改善豬舍環境、提高豬肉品質&nbsp;&nbsp;發酵床結合特定結構的豬舍,使豬舍通風透氣、陽光普照、溫濕度均適合于豬的生長,豬生長發育健康。再加上運動量的增加,幾乎沒有豬病發生,也不再使用抗生、抗菌藥物,提高了豬肉品質,生產出真正意義上的有機豬肉。藥費從傳統的10-15%減少到1%。&nbsp;&nbsp;&nbsp;&nbsp; 3.變廢為寶、提高飼料利用率&nbsp;&nbsp;在發酵制作有機墊料時,需按一定比例加入鋸木屑。通過土著微生物的發酵、分解,這些墊料部分轉化為豬的飼料。同時,由于豬生長發育良好,飼料的轉化率提高,一般可以節省飼料20—30%。飼料利用率可從50%提高到70%。&nbsp;&nbsp;&nbsp;&nbsp; 4.節工省本、提高效益&nbsp;&nbsp;豬的糞尿量很大,糞尿的收集和處理是養豬業中一項最繁重的勞動。據統計,該項工作約占養豬全部工作量的50%以上。而土著菌養豬技術不需要用水沖洗豬舍、不需要每天清除豬糞,因為沒有糞便排放,所以也不需要糞便貯存、收集裝置;生豬體內無寄生蟲、無需治病;采用自動給食、自動飲水技術等配套技術,達到了省工節本的目的,節工量在50%以上,可節水90%。在規模養豬場應用這項技術,經濟效益十分明顯。豬舍采用塑料大棚結構,不僅便于豬舍溫度、濕度的調節,而且其造價也大為節省,僅為普通豬舍的1/3左右。&nbsp;四、土著菌養豬的技術要點&nbsp;&nbsp;&nbsp;&nbsp; 1.土著菌的采集&nbsp;&nbsp;土著菌就生活在我們周圍的自然環境中,走進闊葉樹林或竹林,在落葉且腐殖質多地方,就可以采集到有益的土著微生物。土著微生物是多種微生物的混合群,土著微生物按好嫌氣性分有好氣菌、嫌氣菌;按菌種分有酵母菌、曲霉菌、放線菌、乳酸菌等。可以在不同的季節、不同的地點采集不同的菌種。采集到的原始菌種應放在室內陰涼、干燥處保存。菌種的采集技術,是土著菌養豬的關鍵技術之一。&nbsp;&nbsp;&nbsp;&nbsp; 2.營養液的準備&nbsp;&nbsp;營養液包括植物營養液、乳酸菌、水果酵素、氨基酸等,主要用于調節土著微生物的活性。特別是在土著微生物活性降低時,可以用營養液提高土著微生物的活力,以加快對排泄物的降解、消化速度。營養液是從動、植物體提取出來、經發酵后制成的,含有有機酸、高活性的生長激素等物質,是微生物的有效活性劑。&nbsp;&nbsp;&nbsp;&nbsp; 3.有機墊料的制作&nbsp;&nbsp;發酵后的有機墊料以鋸屑為主,為節約鋸屑,床的下部也可以用部分樹木間伐和修剪下來的木片等。將木屑、土、鹽,按一定的比例混合起來,接種上土著微生物的菌種。對發酵床進行水分調節,水分掌握在60%左右為宜。再接種上菌種,接種量為每平方米1公斤。發酵床準備好后就可以放入豬苗了。有了菌種、有機物和水,發酵就開始了。糞尿成了微生物的食物,豬在床上不停的運動,起到了補充氧氣的作用。豬吃到了發酵床上的食物,豐富的腸內微生物使得豬的胃腸十分結實健康。&nbsp;&nbsp;&nbsp;&nbsp; 4.豬舍的建造&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土著菌養豬的豬舍采用符合自然原理的構造。一般要求豬舍東西走向、坐北朝南,充分采光、通風良好,排水良好,南北可以敞開(東西兩頭砌成山墻,前后兩側不砌墻,采用卷簾裝置,以方便啟閉)。鋼管塑料大棚與土著菌養豬技術相結合(下簡稱大棚豬舍),更能夠發揮土著菌養豬的技術優勢。&nbsp;&nbsp;&nbsp;&nbsp; 豬舍地面是豬活動采食躺臥和排糞尿的場所。所以地面對豬舍的保溫性能及豬的生產有很大影響。發酵床顯著優于通常的水泥地面。發酵床分地下式發酵床和地上式發酵床二種。發酵床深90~100公分,四周用砌塊砌好。在床內填入有機墊料,再將仔豬放入,豬就可以在發酵床上自由自在地生長了。即使在微生物活動較差的冬季,挖開發酵床,也可以看到有水蒸汽散發出來,這表明發酵正在進行之中。據我們2005年1&nbsp;月的測定,豬舍外面的氣溫為-2—-3度,棚內氣溫為5度,床面15公分處溫度為20-30度。 5.發酵床的日常管理&nbsp;&nbsp;總體來講與常規養豬的日常管理相似,但要注意:&nbsp;&nbsp;&nbsp;&nbsp;&nbsp; 1)&nbsp;適宜的飼養密度&nbsp;單位面積飼養豬的頭數過多,床的發酵狀態就會降低,豬的糞尿難以迅速降解;飼養頭數過少,豬舍的利用率不高。一般采用的密度為1.5平方米/頭。同一批飼養豬的大小,要盡可能的整齊一致,體重大小控制在相差5公斤的范圍內,以便于飼養管理。入圈生豬事先要驅除體內的寄生蟲。&nbsp;&nbsp;&nbsp;&nbsp; 2)&nbsp;溫度的管理&nbsp;&nbsp;育肥豬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20℃。溫度的管理,是土著菌養豬日常管理中最主要的工作。溫度的控制,一是靠保溫材料、遮光材料,二是靠人的管理。在冬季天氣冷的時候,可以將大棚前后兩邊的卷膜放下來,以利保溫,同時利用豬自身和發酵床發酵產生的熱量,但切不可將豬舍完全密閉;在夏天天氣最熱的時候,增加遮陽網的覆蓋面積,將大棚前后兩邊的卷簾放下來,只留狹窄的縫隙,利用煙囪效應和風洞效應,加快豬舍內空氣的流通。&nbsp;&nbsp;&nbsp;&nbsp; 3)改變豬的排糞習慣&nbsp;&nbsp;開始飼養時,豬會定點排泄糞便,可人工定期將糞便翻到無糞便處。這樣過了一段時間后,豬就會改變定點排泄的習慣。利用豬的翻拱習性,由豬擔負起發酵床糞便的翻埋工作。&nbsp;&nbsp;&nbsp;&nbsp; 4&nbsp;)床面濕度管理&nbsp;&nbsp;注意床面不能過于干燥,如過于干燥會導致豬的肺炎,可定期(一周兩次)在床面上噴灑500倍的植物營養液。&nbsp;&nbsp;&nbsp;&nbsp; 5)&nbsp;土著微生物的活性維護&nbsp;&nbsp;要經常注意維護、保持土著微生物的活性,可以不定期(十 天、半月一次)地添加300-500倍的營養液來調節土著微生物的活性,以保證發酵的順利進行。&nbsp;&nbsp;&nbsp;&nbsp; 6)&nbsp;發現發酵床上墊料有所減少,應適時予以補充,以確保發酵床功能的正常發揮。 五、土著菌養豬有待解決的問題&nbsp;&nbsp;&nbsp;&nbsp; 根據我們目前近年的實踐,初步認為土著菌養豬技術上需進一步解決的問題有:&nbsp;1、豬舍的結構&nbsp;&nbsp;豬舍的結構也是土著菌養豬成功與否的重要組成部分。好的豬舍既要結構合理,又要造價便宜。一種是建房屋,一種是建大棚。其中以建鋼管塑料大棚較為有利,一則造價省,僅為一般豬舍的1/3左右,二則啟閉方便,冬暖夏涼適宜豬的生長。 2、發酵床的有機墊料&nbsp;&nbsp;發酵床需要較多的木屑,現實上少量搞木屑易于解決,大規模地搞,木屑就成了制約因素,所以需要解決好替代原料的問題。總的思路是要開辟新的有機材料來源,實現資源的綜合利用、多級利用,化廢為寶、化害為利。另外,發酵床的厚度還可以進一步試驗,能否在保證效果的前題下,在現有基礎上再降低一些。 3、土著菌養豬的配套技術&nbsp;&nbsp;土著菌養豬的關鍵除了菌種的采集擴繁、豬舍的結構、發酵床的有機墊料外,還應當包括環保型日糧的選用、高產青綠飼料的種植利用等方面。 4、有機墊料的利用&nbsp;&nbsp;土著菌養豬雖然不清掃糞便(一般3-5年才清一次糞。據韓國趙漢圭先生介紹,如果不需要豬的肥料的話,可以10-20年不清一次糞。豬糞積存得越久,豬的生長越快。)豬的糞尿在發酵床上進行了發酵、除臭,木屑在發酵床上也經過了發酵、轉化,形成了富含微生物的高檔有機肥。利用這種優質有機肥,日本、韓國農民已將其用于有機稻米、有機蔬菜、有機水果的生產,進一步拉長了產業鏈,提高了經濟效益。這種農-畜緊密結合的工作尚有待開展。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發表于 2009-5-15 12:20:41 | 只看該作者
    土著菌菌種
            著菌就生活在我們周圍的自然環境中,走進闊葉樹林或竹林,在落葉且腐殖質多地方,扒開樹葉或雜草就可以看到細絲壯白色菌落,這就是有益的土著微生物。
            土著微生物是多種有益微生物的混合群,土著微生物按好嫌氣性分有好氣菌、嫌氣菌;按菌種分有酵母菌、曲霉菌、放線菌、乳酸菌、芽孢菌等。
            可以在不同的季節、不同的地點采集不同的菌種。采集到的原始菌種應放在室內陰涼、干燥處保存。
            采集方法 (可以在當地山上落葉聚集較多的山谷樹林中采集 )
            把做的稍微有一點硬的大米飯(1kg~1.5kg),裝入用干凈杉木板做的小木箱(25cm?0cm?0cm)約三分之一,大米飯上面蓋上宣紙,封好口,將其埋在當地山上落葉聚集較多的山谷樹林中。為防止野生動物糟蹋,木箱最好罩上鐵絲網。夏季經三~五天,春秋經六~七天,周邊的土著微生物潛入到米飯中,形成白色菌落(放置時間稍長時會形成各種顏色菌落,雖然也能利用,但最好還是用白色菌落)。然后摻入原材料量1/3左右的紅糖,將其混合均勻(數量是壇子的三分之一),把變的稀軟狀態的米飯裝入壇子里,蓋上宣紙,用線繩系好口,放置在溫度18℃左右地方。大約放置7天左右,就會變成液體狀態,飯粒多少會有些殘留,但不礙事。簡單過濾后就是土著微生物原液。
            活性好的土著菌可以用由人工培養、擴陪成純度高的微生物菌群!
            土著菌發酵床養豬技術、養雞技術是利用自然環境中的生物資源,采集土壤中的多種有益微生物進行培養擴繁,使其形成有相當活力的微生物母種,再按一定比例將微生物母種與鋸木屑等輔料和活性劑混合發酵形成有機墊料。讓豬、雞從小到大都生活在這種有機墊料上,豬、雞的排泄物被有機墊料里的微生物迅速降解、消化,不需進行人工處理,達到零排放。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
    發表于 2009-5-15 12:21:58 | 只看該作者
     三大關鍵技術  突破自然養豬法  (一)菌種。現在山東有兩種墊料菌種:一是土著菌種,二是商品菌種。土著菌種就是利用本地原料,在落葉和腐殖質豐厚區域采集原液,稀釋成500倍,再滲入糖飴或小麥粉,攪拌均勻后進行擴大培養成菌種。現在的商品菌種有日本的洛東菌種,市場上都可以買得到。  (二)發酵床。發酵床分地下式和地上式兩種。在地下水位比較低的地區,我們提倡地下式發酵床。這種形式要求向地面以下深挖90-100厘米,填滿制成的有機墊料,再將仔豬放入,豬就可以自由自在地生長了。在地下水位高的地方,可采用地上式發酵床。這種發酵床是在地面上砌成,要求有一定深度,再填入已經制成的有機墊料即可。墊料原料可選擇鋸末、稻殼、谷殼、米糠、玉米秸稈、花生殼及樹葉等。目前已知最好的幾種組合如鋸末+稻殼、2/3花生殼+1/3鋸末等。制作要求有透氣性、保水性、一定的微生物營養源。  (三)豬舍建設。豬舍的建設必須保證冬季盡可能多的陽光照射墊料,以提高菌種發酵效率,同時做好保溫和通風工作;但夏季陽光直射面積應盡可能小,糞尿發酵處理得當,有良好的通風和防暑降溫措施。陽面保溫卷簾高度以冬天為準。天冷時可用薄膜覆蓋,夏天又可以利于通風,豬舍內分隔為發酵區(墊料區)和水泥地面。  我省準備下一步由點到面進行推廣。首先在科技人員和養豬示范戶中普及,就一些技術細節,將通過報紙等媒體的宣傳、辦培訓班、編寫教材、制作技術光碟、技術巡回指導等形式進行推廣。  作為一項新技術,我省有些技術方面需進一步探討完善:一是加強對發酵菌種的系統研究,制定土著菌種采集技術標準;二是研究適合山東環境的場舍模式和規模;三是繼續開展墊料篩選試驗;四是進行豬肉質量的測定,制定自然養豬法技術規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
    發表于 2009-5-15 12:24:57 | 只看該作者
    &#8226; 土著微生物原種
    &#8226; 原種制作方法
    &#8226; 土著微生物的采集方法
    土著微生物-土著微生物原種
    &nbsp;
    土著微生物原種,將“原種”按一定比例摻拌鋸屑或稻皮和泥土,以此作為豬圈的墊料 ,利用生豬的拱翻習性,使豬糞、尿和墊料充分混合,通過土壤微生物菌落的分解。在土壤中采集出一種微生物菌落,經過特定營養劑的培養形成白色土著微生物原種.應該說原種就是菌種。就好比你做饅頭的酵母。你也可以用原種再繼續進行培養,當然培養中不能染上雜菌,所以需要技術和設備。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
    發表于 2009-5-15 12:26:04 | 只看該作者
    土著微生物-原種制作方法
    &nbsp;
    &nbsp; &nbsp;&nbsp;&nbsp;(1)把采集的土著微生物原液稀釋500倍與麥麩或米糠混拌,再加入500倍的天惠綠汁、生魚氨基酸、乳酸菌等,調整水分達65-70%。裝在能通氣的口袋或水果筐中或堆積在地面上,厚度30cm左右為宜,在室溫18℃時發酵2-3天后,就可以看到米糠上形成的白色菌絲,此時堆積物內溫度可達到50℃左右,應每天翻1-2次,如此經過5-7天,形成疏松白色的土著微生物原種。&nbsp; &nbsp;&nbsp;&nbsp;(2)在柞樹葉、松樹葉叢中,采集白色菌落,直接制作原種,具體方法如下:&nbsp; &nbsp;&nbsp;&nbsp;將采集來的富葉土菌絲0.5kg與米飯1kg拌勻,調整水分到90%,放置24小時(溫度20℃),此時,富葉土菌絲擴散到米飯上,將這些與麥麩或米糠30-50kg拌勻(水分要求65-70%),為了提高原種質量最好用通氣的水果筐,這樣不翻堆也可做出較好的原種(原原種)。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
    發表于 2009-5-15 12:27:58 | 只看該作者
    土著微生物-土著微生物的采集方法
    &nbsp;
    (1)在當地山上落葉聚集較多的山谷中采集&nbsp; &nbsp; 把做的稍微有一點硬的大米飯(1kg~1.5kg),裝入用杉木板做的小箱(25cm×20cm×10cm)約三分之一,上面蓋上宣紙,用線繩系好口,將其埋在當地山上落葉聚集較多的山谷中。為防止野生動物糟蹋,木箱最好罩上鐵絲網。夏季經四~五天,春秋經六~七天,周邊的土著微生物潛入到米飯中,形成白色菌落(放置時間稍長時會形成各種顏色菌落,雖然也能利用,但最好還是用白色菌落)。把變的稀軟狀態的米飯取回后裝入壇子里,然后參上原材料量1/2左右的紅糖,將其混合均勻(數量是壇子的三分之一),蓋上宣紙,用線繩系好口,放置在溫度18℃左右地方。大約放置7天左右,就會變成液體狀態,飯粒多少會有些殘留,但不礙事。這就是土著微生物原液。(2)水田土著微生物采集方法&nbsp; &nbsp;&nbsp;&nbsp;秋天,在剛收割后的稻茬上有白色液體溢出。把裝好米飯并蓋宣紙的木箱倒扣在稻茬上,這樣稻茬穿透宣紙接觸米飯,很容易采集到稻草菌。約7天后,木箱的米飯變成粉紅色稀泥狀態,同(1)方法,米飯與紅糖以2:1比例拌勻裝壇子、蓋宣紙、系繩。5-7后內容物變成原液(原原種)。&nbsp; &nbsp;&nbsp;&nbsp;在稻茬上,采取的土著微生物,對低溫冷害有抵抗力,又能消除連作帶來的危害,所以對水田、旱田、果樹、蔬菜、豬舍、雞舍使用時有很好的效果。

    生活在我們周圍的自然環境中,走進闊葉樹林或竹林,在落葉且腐殖質多地方,扒開樹葉或雜草就可以看到細絲壯白色菌落,這就是有益的土著微生物。 &nbsp;&nbsp;&nbsp;&nbsp;土著微生物是多種有益微生物的混合群,土著微生物按好嫌氣性分有好氣菌、嫌氣菌;按菌種分有酵母菌、曲霉菌、放線菌、乳酸菌、芽孢菌等。 &nbsp;&nbsp;&nbsp;&nbsp;可以在不同的季節、不同的地點采集不同的菌種。采集到的原始菌種應放在室內陰涼、干燥處保存。&nbsp;&nbsp;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
    發表于 2009-5-15 12:30:52 | 只看該作者
    土著菌采集方法 :
    &nbsp;&nbsp;&nbsp;&nbsp; 1、采集地方:可以在當地山上落葉聚集較多的山谷、樹林中采集。&nbsp;&nbsp;&nbsp;&nbsp; 2、具體辦法:把做的稍微有一點硬的大米飯(1kg~1.5kg),裝入用干凈杉木板做的小木箱(25cm×20cm×10cm)約三分之一,大米飯上面蓋上宣紙,封好口,將其埋在當地山上落葉聚集較多的山谷樹林中。為防止野生動物糟蹋,木箱最好罩上鐵絲網。夏季經三~五天,春秋經六~七天,周邊的土著微生物潛入到米飯中,在米飯上形成白色菌落(放置時間稍長時會形成各種顏色菌落,雖然也能利用,但最好還是用白色菌落)。
    &nbsp;&nbsp;&nbsp;&nbsp; 3、擴陪方法:土著菌采集成功后摻入原材料量1/3左右的紅糖,將其混合均勻(數量按壇子容量的三分之一),把變的稀軟狀態的米飯裝入壇子里,蓋上宣紙,用線繩系好口,放置在溫度18℃左右地方。大約放置7天左右,就會變成濃稠液體狀態,飯粒多少會有些殘留,但不礙事。簡單過濾后就是土著微生物菌種原液。 用的時候直接稀釋后和EM菌種原液一起使用!
    &nbsp;&nbsp;&nbsp;&nbsp;以下步驟適用于菌種生產單位實驗室!普通用戶可以不做!
    &nbsp;&nbsp;&nbsp;&nbsp; 4、提純復壯: 有條件的可以在實驗室進行
    &nbsp;&nbsp;&nbsp;&nbsp;一般情況下,采來的樣品可以直接進行分離,但是如果樣品中我們所需要的菌類含量并不很多,而另一些微生物卻大量存在。此時,為了容易分離到所需要的菌種,讓無關的微生物至少是在數量上不要增加,即設法增加所要菌種的數量,以增加分離的幾率。可以通過選擇性的配制培養基(如營養成分、添加抑制劑等),選擇一定的培養條件(如培養溫度、培養基酸堿度等)來控制。具體方法是根據微生物利用碳源的特點,可選定糖、淀粉、纖維素,或者石油等,以其中的一種為唯一碳源,那么只有利用這一碳源的微生物才能大量正常生長,而其他微生物就可能死亡或淘汰。對G一菌有選擇的培養基(如結晶紫營養培養基、紅—紫膽汁瓊脂、煌綠膽汁瓊脂等)通常含有5%~10%的天然提取物。在分離細菌時,培養基中添加濃度一般為50μg/m1的抗真菌劑(如放線菌酮和制霉素),可以抑制真菌的生長。在分離放線菌時,通常于培養基中加入1~5m1天然浸出汁(植物、巖石、有機混合腐質等的浸出汁)&nbsp;&nbsp;作為最初分離的促進因子,由此可以分離出更多不同類型的放線菌類型;放線菌還可以十分有效地利用低濃度的底物和復雜底物(如幾丁質),因此,大多數放線菌的分離培養是在貧脊或復雜底物的瓊脂平板上進行的,而不是在含豐富營養的生長培養基上分離的;在放線菌分離瓊脂中通常加入抗真菌劑制霉菌素或放線菌酮,以抑制真菌的繁殖;此外,為了對某些特殊種類的放線菌進行富集和分離,可選擇性地添加一些抗生素(如新生霉素)。在分離真菌時,利用低碳/氮比的培養基可使真菌生長菌落分散,利于計數、分離和簽定;在分離培養基中加入一定的抗生素如氯霉素、四環素、卡那霉素、青霉素、鏈霉素等即可有效地抑制細菌生長及其菌落形成;抑制細菌的另外一些方法有:在使用平皿之前,將平皿先干燥3~4天;降低培養基的pH值或在無法降低pH時,加入1:30000玫瑰紅。這樣有利于下階段的純種分離。
    &nbsp;&nbsp;&nbsp;&nbsp;通過增殖培養,樣品中的微生物還是處于混雜生長狀態。因此還必須分離,純化。在這一步,增殖培養的選擇性控制條件還應進一步應用,而且要控制得細一點,好一點。同時必須進行純種分離,常用的分離方法有稀釋分離法、劃線分離法和組織分離法。稀釋分離法的基本方法是將樣品進行適當稀釋,然后將稀釋液涂布于培養基平板上進行培養,待長出獨立的單個菌落,進行挑選分離。劃線分離法要首先倒培養基平板,然后用接種針(接種環)挑取樣品,在平板上劃線。劃線方法可用分步劃線法或一次劃線法,無論用哪種方法,基本原則是確保培養出單個菌落。組織分離法主要用于食用菌菌種或某些植物病原菌的分離。分離時,首先用10%漂白粉或0.1%升汞液對植物或器官組織進行表面消毒,用無菌水洗滌數次后,移植到培養皿中的培養基上,于適宜溫度培養數天后,可見微生物向組織塊周圍擴展生長。經菌落特征和細胞特征觀察確認后,即可由菌落邊緣挑取部分菌種進行移接斜面培養。
    &nbsp;&nbsp;&nbsp;&nbsp;&nbsp;對于有些微生物如毛霉、根霉等在分離時,由于其菌絲的蔓延性,極易生長成片,很難挑取單菌落。常在培養基中添加0.1%的去氧膽酸鈉或在察氏培養基中添加0.1%的山梨糖及0.01%的蔗糖,利于單菌落的分離。
    &nbsp;&nbsp;&nbsp;&nbsp;經過分離培養,在平板上出現很多單個菌落,通過菌落形態觀察,選出所需菌落,然后取菌落的一半進行菌種鑒定,對于符合目的菌特性的菌落,可將之轉移到試管斜面純培養。這種從自然界中分離得到的純種稱為野生型菌株,它只是篩選的第一步,所得菌種是否具有生產上的實用價值,能否作為生產菌株,還必須采用與生產相近的培養基和培養條件,通過三角瓶的容量進行小型發酵試驗,以求得適合于工業生產用菌種。這一步是采用與生產相近的培養基和培養條件,通過三角瓶的容量進行小型發酵試驗,以求得適合于工業生產用菌種。如果此野生型菌株產量偏低,達不到工業生產的要求,可以留之作為菌種選育的出發菌株。 &nbsp;&nbsp;&nbsp;&nbsp;活性好的土著菌可以用由人工培養、擴陪成純度高的微生物菌群!&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土著菌發酵床養豬技術、養雞技術是利用自然環境中的生物資源,采集土壤中的多種有益微生物進行培養擴繁,使其形成有相當活力的微生物母種,再按一定比例將微生物母種與鋸木屑等輔料和活性劑混合發酵形成有機墊料。讓豬、雞從小到大都生活在這種有機墊料上,豬、雞的排泄物被有機墊料里的微生物迅速降解、消化,不需進行人工處理,達到零排放。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18 23:11,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漳县| 长垣县| 光泽县| 弥勒县| 咸宁市| 涡阳县| 凤阳县| 祁连县| 临沭县| 灌云县| 廉江市| 南和县| 莎车县| 内黄县| 苏尼特左旗| 利津县| 江源县| 东莞市| 新平| 乐陵市| 宣化县| 襄城县| 华蓥市| 汕头市| 清河县| 明星| 中卫市| 东乌| 沙湾县| 图木舒克市| 东光县| 吐鲁番市| 承德市| 天峨县| 英山县| 尼勒克县| 克什克腾旗| 邢台县| 北宁市| 苗栗县| 淄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