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轉載請注明中國禽病論壇網 一、病原又名曲霉菌性肺炎、雛雞肺炎。致病力最強的是黃曲霉截圖 和煙曲霉菌,可能涉及到的還有土曲霉菌、灰綠曲霉菌、白曲霉、構巢曲霉、黑曲霉等。禽曲霉菌病是禽類的一 ...
一、病原
又名曲霉菌性肺炎、雛雞肺炎。致病力最強的是黃曲霉截圖 和煙曲霉菌,可能涉及到的還有土曲霉菌、灰綠曲霉菌、白曲霉、構巢曲霉、黑曲霉等。禽曲霉菌病是禽類的一種真菌性疾病。該菌孢子在外界環境中分布很廣,如墊料、墻壁、地面、霉變料、污染空氣中。該菌可產生毒素,與發病有關。該菌孢子對外界環境理化因素抵抗力很強。一般消毒藥可滅活。
二、流行特點
本病發生于雞、火雞、鴨、鵝和多種鳥。胚胎和6周齡以下的雛雞以及火雞易感,幼雛多呈暴發性,發病率高,死亡率在10~50,成禽多呈散發。可因誤喂霉變飼料或育雛室內有發霉的墊草和墊料,經過消化道和呼吸道力侵入禽體內;孵化時霉菌孢子可穿透蛋殼使胚胎感染;所以,育雛室未經消毒和衛生條件不好等均可造成本病的發生和流行。育雛室陰暗潮濕,空氣污濁,雛雞擁擠,溫度偏低,通風不良,營養缺乏可誘發本病。
三、主要癥狀
潛伏期2~3天。雛禽呈急性,成年禽呈慢性。
雛雞精神不振,食欲減少,生長停滯,羽毛松亂,翅膀下垂,閉目嗜睡,消瘦貧血,冠和肉垂呈紫色。霉菌侵害呼吸道,出現呼吸困難,張口呼吸,頭頸伸直、喘氣,有時搖頭,甩鼻,打噴嚏,發現咯咯。霉菌侵害眼睛,表現結膜潮紅,眼瞼腫脹,一側眼瞬膜下形成綠色大隆起,擠壓可見黃色干酪樣物,有的角膜中央潰瘍。霉菌侵害腦,表現扭頸,共濟失調,全身痙攣,頭向后背,轉圈,麻痹。有的消化紊亂,下等。急性病多在2~3天死亡,死亡率為5~50%。
育成雞和成年雞多為慢性,發育不良,羽毛松亂,呆立,消瘦,貧血,下痢,呼吸困難困難,最后死亡。產蛋雞產蛋減少或停產,病程數天至數月。
鴨發病精神沉郁,少吃或不吃,縮頸呆立,眼半閉,羽毛松亂,翅下垂,不愿下水游動。有的呼吸困難困難,咳嗽,喘鳴。排黃色強綠色糊狀糞便。有的角膜混濁,以致失明。有的跛行,伏地不站,行走困難,喘氣,下痢,消瘦而死。慢性有陣發性喘氣,腹瀉,化膿性結腸炎,漸消瘦而死。
病鵝精神差,毛松亂,減食,癱瘓向一側傾斜,頭向后屈曲,呈角弓反張姿勢。喘氣,消瘦而死。
發病鵪鶉和幼鴿精神萎頓,羽毛松亂,翅下垂,縮頸閉目,眼結膜炎,皮膚干燥,脫屑,有黃色鱗狀斑點,腹瀉呈白色或黃綠色。呼吸急促,搖頭或喘息,打噴嚏。急性不死轉慢性,生長停滯。
若種蛋及孵化時受霉菌侵害,孵化率下降,胚胎死亡。
四、剖檢特征
肺臟的霉菌結節,從粟粒到小米料大、綠豆大,大小不一,結節呈黃白色、淡黃色、灰白色,散在分布于肺,稍柔軟,有彈性,切開呈干酪樣,少數融合成團塊。氣管、支氣管粘膜充血,有淡灰色滲出物。
氣囊病初見氣囊壁點狀或局限性混濁,以后氣囊混濁,增厚,有大小不等的霉菌結節,或見肥厚隆起的霉菌斑,呈圓形,隆起中心凹下,呈深褐色或煙綠色,撥動時見粉狀飛揚。
其他如神經系統、內臟器官、皮下、肌肉等可見某些病變;胸前皮下和胸肌有大小不等的圓形或橢圓形腫塊;大腦回見有粟粒大的霉菌結節,大小腦輕度水腫,表面針尖大出血,黃豆大淡黃色壞死灶;肝腫大2~3倍,有結節或彌散型的腫瘤病狀。
五、實驗室診斷
壓片鏡檢:取霉菌結節(病肺或氣囊)放在載玻片上,加生理鹽水或15~20%苛性鈉少許,用針劃破病料,加蓋玻片輕壓,使之透明,在顯微鏡下觀察,可見短的分枝狀有橫隔菌絲,呈特征性燒瓶狀,頂囊上部的小梗,產生球形或類球形分生孢子,孢子呈綠、灰或藍綠色。作初步診斷。
接種培養:取病料(肺和氣囊上結節小許)接種到沙堡勞瓊脂培養基或馬鈴薯培養基,37~40℃培養箱內作霉菌分離培養,24小時后觀察菌落形態、顏色和結構。
六、防制要點
(1)不用發霉墊料和飼料,墊料要常更換和翻曬。
(2)保持育雛室清潔、干燥,飼槽和飲水器要常洗。
(3)制霉菌素每100只雛雞用50萬單位,拌料喂服,日服2次,連用2~3天。克霉唑(三苯甲咪唑),每100只雛雞用1克,拌料喂服,連用2~3天。兩性霉素B可試用。2%金霉素溶液肌注,每次2毫升,每日3次,連用3天有良效。碘化鉀5~10克加水1000毫升飲用,連用3~5天。羅紅霉素、泰樂菌素、北里霉素和泰妙菌素等均有良效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