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飼料因霉爛變質后,除不能直接利用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外,畜禽采食了霉爛變質飼料后還使其蓄積中毒,甚至死亡,給生產、經營飼料的企業及養殖企業或養殖戶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嚴重影響了飼料工業和畜牧業生產的發展。同時,霉菌毒素在畜產品中的殘留,給人體健康也帶來極大的威脅。本文旨在幫助飼料生產、經營企業,畜禽養殖企業或養殖戶選擇優質的飼料品種,采取合理的貯存飼料措施,利用科學的防霉新技術,最大限度地降低因飼料霉爛所造成的經濟損失和畜禽飼養成本,提高飼料工業和畜牧業經濟效益,保障畜產品的安全和人體健康。
關鍵詞:飼料 霉菌 霉變 防霉
飼料被霉菌污染后,在適宜的條件下霉菌大量生長繁殖造成飼料霉爛變質。霉菌的種類很多,而污染飼料的霉菌主要有曲霉菌、青霉菌、鐮刀霉菌、毛霉菌等。飼料霉變過程中,霉菌的生長消耗了飼料中的營養物質,并分解飼料中的蛋白質和能量,產生異味。霉菌毒素不但影響動物和人的細胞、體液免疫,還會影響DNA、RNA以及蛋白質和類脂的代謝過程,引起細胞死亡和內分泌紊亂。在這些霉菌毒素中,曲霉菌中的黃曲霉毒素在飼料中存在最多,致突變性最強,是一種毒性極強的肝毒素,并且動物食用了被黃曲霉毒素污染的飼料以后,嚴重損傷畜禽肝臟,造成中毒,甚至死亡,給畜牧業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同時,黃曲霉毒素還可以轉移到動物產品中,在動物內臟、肉、蛋、奶中都有殘留,通過食物鏈,對人體健康也同樣造成極大的危害和嚴重威脅(周千剛等.2003.5.)。因此,弄清楚飼料霉變的原因和防止霉變的措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作者通過多年來在基層畜牧科技推廣、飼料生產企業和飼料市場管理工作中總結出了一些飼料霉變的原因和防止霉變的方法,以賜讀者。
1.飼料和飼料原料霉變的原因
1.1糧食作物飼料的種植模式或收獲技術不當引起霉變。長期在一個地塊種植一種飼料糧食作物,使霉菌在飼料中自身存在。從花生分離出來的黃曲霉有80-90%能產生毒素,遠遠高于從其它作物分離出的黃曲霉,在連續種植花生的田塊里的花生,其黃曲霉污染率就高,黃曲霉毒素的含量也高,破碎的花生最易污染黃曲霉,也有利于毒素的生成(李大剛,2003.10.)。另外,收獲和儲運過程中的蟲咬、鼠啃、磨壓,玉米、花生等谷物的表皮和外殼受損傷等可使其霉爛變質,因為這樣的籽粒往往被高度污染。
1.2飼料貯存室陰暗潮濕,且通風不暢,使原本容易保存的飼料水分增大,溫度升高而霉爛變質。
1.3飼料本身的水分含量高,使其本身在氧化過程中產生熱量,造成飼料霉爛變質。就區域而言,南方的飼料水分高于12%,北方飼料水分高于14%后,就容易造成霉爛變質。
1.4外界氣溫高是飼料霉爛變質的主要原因,由于高溫必定連帶高濕,在高溫高濕的環境中,使其水分逐漸增加而造成飼料霉爛變質。
1.5貯存飼料的倉庫、門窗、包裝物等未嚴格消毒,飼料在原有霉菌和蟲卵的條件下保存,使飼料被霉菌污染和蟲咬后,內部產生大量的熱量而造成飼料霉爛變質。
1.6貯存方法不當。堆碼過高,貯存時間較長,而且長期不翻動,在溫度較高的情況下,使飼料局部自身發熱、結塊、發霉。
1.7鼠蟲害容易造成飼料霉爛變質。鼠害和蟲蛀不僅消耗飼料,造成額外浪費,而且還要消耗大量氧氣,產生CO2、水,釋放出熱量,導致飼料局部溫度升高,濕度增大,引起飼料結塊發霉,同時老鼠還可能在墻壁及屋頂上掏洞并向外偷運飼料,更嚴重的是造成雨水由鼠洞灌入貯存室內,導致較多飼料受潮而發生霉爛變質。
2.對策
2.1采取輪作種植和適當的收獲技術,可使飼料作物因霉菌和霉菌毒素在種植地塊的污染幾率減小。同時,收獲和儲運過程中應盡量避免蟲咬、鼠啃、磨壓,避免玉米、花生等谷物的表皮外殼受損傷,破碎的籽粒應除去,以防霉變。
2.2嚴格控制飼料的水分含量。把水分控制在安全線以下是最簡便易行的方法,飼料作物收獲后應迅速將其干燥,且必須保持干燥均勻一致。北方必須控制在≤14%以下,南方必須控制在≤12%以下。
2.3控制好貯存室的溫度、濕度和通風。低溫低濕和通風可防止飼料氧化變質與霉變,從而有利于飼料的貯存。所以要求飼料貯存室應安裝溫度計和干濕溫度計,并及時進行檢查,室內的溫度應控制在10度以下,相對濕度要小于60%,并且保持通風良好。有條件的企業可采用低溫通風貯藏法,即采取低溫與機械通風相結合,使飼料達到安全水分含量,不僅適用于顆粒飼料,而且對水分含量較高的粉料應用效果也較明顯。
2.4及時滅鼠殺蟲。采用器械、藥物等進行滅鼠;發現飼料生蟲要立即把生蟲飼料挑出,用安全、高效的殺蟲劑進行殺蟲處理,余下的飼料加入防蟲劑,防止蟲蛀發生。
2.5飼料堆放及其翻曬要求:
2.5.1第一次貯存飼料的倉庫,應打掃干凈后進行徹底消毒,再在地面上墊上木扳,以防飼料潮濕。
2.5.2使用袋裝貯存時,氣溫高于10度以上,堆碼不應超過12包;氣溫低于10度以下,堆碼不應超過14包。
2.5.3采用散裝貯存時,若水分超過13%,堆高不應高于2.5米;水分低于13%,堆高一般在2.5-4米之間。
2.5.4對貯存期長的飼料,應適當進行翻動,以加強通風,攤開發熱處,防止飼料自身發熱。
2.5.5一次進料不宜太多,配合好的全價飼料最好不要貯存太久,夏天以不超過1個月,冬天不超過3個月。
2.5.6飼料如需貯存較長時間,則應遵循推陳出新的原則,先用舊料,不可新陳混存,貯存新飼料前應將舊飼料徹底清理干凈,并經過嚴格消毒后方可。
2.6添加酶和抗氧化劑。是近幾年來國際上出現的新型高效防霉劑。它可取代霉菌體內的酶系,并阻礙霉菌正常的氧氣吸收飼料氧化變質,從而阻礙霉菌正常的生理功能而達到防霉效果。
2.7添加飼料防霉劑。如添加丙酸及其鹽類的防霉劑,可有效防止飼料霉變。
2.8去毒:發現飼料輕度霉變,應采取果斷措施進行去毒,以減少霉變損失。常用的方法有:
2.8.1物理方法 :
2.8.1.1挑選法:對局部霉爛變質或少量飼料進行人為的挑選出來拋棄。
2.8.1.2紫外線輻射:對已經污染了霉菌或即將可能霉爛變質的飼料可采用紫外線照射進行殺菌。
2.8.1.3水沖洗后翻曬:利用清水將霉爛飼料沖洗后再在太陽下進行翻曬干燥。
2.8.1.4碳酸鈉溶液浸泡:用5%的碳酸鈉溶液浸泡2-4小時后再進行干燥。
2.8.2化學方法:
2.8.2.1氨處理:利用氨水浸泡霉爛變質飼料后再進行翻曬干燥或用氨水在堆碼飼料的周圍進行熏蒸等辦法都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2.8.2.3添加生石灰??煞乐癸暳铣睗瘢瑫r也會起到殺菌消毒的作用。
2.8.3生物法:利用微生物的生物轉化作用如發酵等,可使較強霉菌毒素轉變為毒性較低或無毒的物質。
3.小結
飼料霉爛變質是飼料中的霉菌在適宜的條件下大量生長繁殖,產生毒素的結果 。防霉是飼料貯存的重要工作,因此,首要措施是加強對飼料貯存的管理,切斷霉菌的生長條件;然后才是在生產飼料過程中添加飼料酶和抗氧化劑及防霉劑,從而可適當延長飼料的保存期;其次才是發現飼料霉變后進行去毒,對于霉變嚴重的飼料,去毒很難徹底,不能用于喂畜禽,應廢棄,以防止飼喂畜禽后中毒。 參考文獻:
1、周千剛等.2003.5.4.《中國畜牧報》
2、李大剛.2003.10.5.《中國畜牧報》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