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工商管理專業教育,MBA雖是個舶來品,卻伴隨中國對外開放的深入,不斷發展走向繁榮。其中的根本原因,就是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對于高級管理專業人才的巨大需求。自1991年開始MBA教育至今,培養院校從最初的9所,發展到今天近百所。不斷增長著的,不僅僅是MBA教育院校的數量規模,更為深遠的,是MBA教育對于中國企業管理實踐日益明顯的影響。
MBA教育發展首要的影響,是傳播了科學管理知識對于現代企業管理的至關重要性。越來越多的企業家們明白,必須依靠現代管理的科學知識,才有可能在市場競爭中獲得企業的永續經營,而傳統的經驗管理套路,卻會極大地制約企業的發展。這既是大型國企高管人員的共識,也是那些在市場經濟大潮中迅速成長起來的家族企業創業者的自覺選擇。
眾多企業高級管理人員,紛紛走入MBA課堂,自覺接受MBA知識,這既是對MBA教育的直接肯定,也因為他們的加入而豐富了MBA教學的內容。在這里,人們以MBA的視角反思三株、巨人失敗的原因,領會寶潔品牌管理成功的真諦。MBA教育為中國企業實施科學管理,提供了通用的商業管理語言和分析工具,戰略管理、市場營銷管理、績效考評等已經成為中國企業里普遍采用的管理工具。
當然,這種學習對于中國企業創業元老們的影響,不僅僅是知識上的收獲,更是視野上的提升,促進了一批創業者,思考如何完成從“做生意”向“做企業”的轉變,努力探索現代企業制度的真諦,追求企業成為百年老店基業長青的目的。換句話說,就是促進了一批生意人到企業家的轉變。
MBA教育,也使中國企業初步具備了與跨國公司交流溝通的知識平臺,中國企業家們找到了快速追趕跨國公司的知識武器,搞懂了跨國公司成功的秘密,其結果是吸引了越來越多美國、日本、韓國等跨國公司的高管人員紛紛加盟TCL、盛大等中國企業,提升了中國企業的管理有效性。
企業管理的成功,不僅僅需要科學決策,更需要強力執行。15年的MBA教育,培養出了一大批優秀的職業經理人。作為一個職業群體,他們有著共同的商業管理溝通語言與決策視角,是中國企業管理從人治走向法治,使企業管理走向制度化、規范化的主力軍與創造者。人們已經形成了這樣的共識:相應于管理學的學科獨立,管理便成為了一種需要專業技能的職業。MBA教育在中國的發展結果,是初步形成了一個職業經理人群體,成為市場經濟體系中一個必須的組成部分。
另外,MBA教育對于中國企業的影響,當然不僅止于學習,更促進了創新。一批掌握了現代科學管理知識的企業家,邊干邊學,融會中西,在中國這個新興市場上,總結出了新的管理模式,既提升了中國企業管理的有效性,更豐富了現代企業管理的內容。其中的佼佼者,是作為MBA學員的張瑞敏,由其領軍的海爾及其OEC管理模式,不但成為國內眾多企業爭相學習借鑒的樣本,其經驗也被寫成案例走入歐美課堂。
由此看來,在一個日益國際化的中國市場上,MBA教育的發展,傳播了科學管理知識,促進了中國企業管理的職業化、制度化與規范化,推動了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現代企業制度的成長與成熟,也推動著中國企業家結合中國文化,不斷實現管理創新,提升了中國企業管理的有效性。
如果換個視角,我們還會發現,MBA教育,不僅僅是個教育領域內的教育問題。跳出管理看管理,跳出企業看企業,我們便會猛然發現,15年來的MBA教育在中國的發展,已經產生了三個重大的社會影響:其一,造就出了一批中國自己的企業家;其二,初步形成了職業經理人群體;其三,他們一起聯手,正在為打造一批中國的世界級企業,為中國走向世界而努力。從此意義上說,MBA教育通過提升中國企業管理的有效性,為中國市場經濟建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社會功能!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