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樓主: syl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有關養豬學理論實踐貼!

    [復制鏈接]
    61
    發表于 2009-5-1 20:24:19 | 只看該作者
    無論怎樣,中國的養豬業的要走的路我覺得還有很長
    探索出適合自己的才是最為重要的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2
     樓主| 發表于 2009-5-3 14:36:09 | 只看該作者
    要看國家的發展程度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3
     樓主| 發表于 2009-5-3 14:56:09 | 只看該作者
    豬的寄生蟲性傳染病--豬球蟲病


    球蟲是專門寄生于細胞內的原蟲。豬的球蟲病是由多種球蟲寄生于豬腸道粘膜上皮細胞內,引起腸粘膜出血和腹瀉為主的寄生蟲病。本病主要發生于小豬,且多發于7~11日齡的乳豬,是哺乳仔豬腹瀉的重要病原。【病原體】引起豬球蟲病的病原有很多種,目前還不確切,但由豬等孢球蟲引起的新生仔豬的球蟲病是豬最重要的原蟲病。據報道,新生仔豬52%的球蟲病的病原是豬等孢球蟲。【流行病學】本病主要發生于小豬,且多發于7~11日齡的乳豬,但是斷奶仔豬也會發生,成年豬為帶蟲者。各種研究表明哺乳仔豬并不是攝入母豬糞便中的球蟲卵囊而感染,目前還不知道等孢球蟲是如何在豬場中傳染。由于球蟲卵囊發育需要較高的溫度,因此本病多發于春末和夏季。哺乳仔豬發病無季節性。【臨床癥狀】本病的臨床癥狀多出現在7~11日齡的健康乳豬中,有報道說豬等孢球蟲引起了5~6周齡斷奶仔豬的腹瀉,腹瀉出現在斷奶后4~7天時,發病率很高(80%~90%),但死亡率都極低。腹瀉是本病主要的臨床癥狀,糞便呈黃色到灰色。開始時糞便松軟或呈糊狀,隨著病情加重糞便呈液狀。仔豬粘滿液狀糞便,使其看起來很潮濕,并且會發出腐敗乳汁樣的酸臭味。一般情況下,仔豬會繼續吃奶,但被毛粗亂,脫水,消瘦,增重緩慢。不同窩的仔豬癥狀的嚴重程度往往不同,即使同窩仔豬不同個體受影響的程度也不盡相同。本病發病率通常很高,但死亡率一般較低。【病理變化】仔豬球蟲病特征性大體病變是空腸和回腸粘膜出現纖維素性壞死,但只有在嚴重感染的仔豬中出現。【診斷】根據本病主要引起7~14日齡仔豬腹瀉,并且這種腹瀉用抗生素治療無效等特征做出初診。確診要通過查找有臨床癥狀的仔豬糞便中的卵囊來進行。鑒別診斷:要與其他引起仔豬腹瀉的病原,如大腸桿菌、傳染性胃腸炎病毒、輪狀病毒、C型產氣莢膜梭菌,藍氏類圓線蟲相區別。【防治】治療:將藥物添加在飼料中預防哺乳仔豬球蟲病,效果不理想;把藥物加入飲水中或將藥物混于鐵劑中可能有比較好的效果;個別給藥是治療本病最佳效果。磺胺類,磺胺二甲基嘧啶、磺胺間甲氧嘧啶、磺胺間二甲氧嘧啶等,連用7~10天。抗硫胺素類,氨丙啉、復方氨丙啉、強效氨丙啉、特強氨丙啉、SQ氨丙啉,每千克體重20毫克,口服。均三嗪類,殺球靈、百球清。據國外報道效果很好,3~6周齡的仔豬口服,每千克體重20~30毫克。莫能霉素,每1000千克飼料加60~100克。拉沙霉素,每1000千克飼料加150毫克,喂4周。預防:搞好環境衛生是迄今減少新生仔豬球蟲病損失的最好方法。要將產房徹底清除干凈,用50%以上的漂白粉或氨水復合物消毒幾小時或過夜和熏蒸;要盡量減少人員進入產房,以免由鞋子或衣服攜帶卵囊在產房中傳播;要防止寵物進入產房,以免其爪子攜帶卵囊在產房中傳播。

    評分

    參與人數 1論壇幣 +150 收起 理由
    山中的漫游者 + 150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4
     樓主| 發表于 2009-5-4 16:15:21 | 只看該作者
    養豬要有新理念(轉載)
    養豬業發展過程:單純飼養→重治療→防重于治→防養并重→養重于防。

      單純飼養:農戶形式,一家一戶養豬,豬與豬之間接觸少、發病少,所以沒有把病當成重點來看待。

      重治療:集約化豬場的特色是豬場密度加大,豬生長速度加快,特別是近年來隨著國外品種的引進,一些疫病也進入了我國,豬發病造成的損失很大,人們對豬病也越來越重視。

      防重于治: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在集約化豬場治療花費大,效果不佳,在治療的同時死亡仍不能避免。因為發病后傳播很快,有些疾病根本無法控制,所以人們就想到了防,在疾病發作以前進行必要的藥物預防,曾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防養并重:這是目前比較實用的飼養方案,但仍不能徹底解決問題。如人們對食品安全的要求更高了,出口產品的藥物殘留,頻繁藥物預防帶來的成本提高和防的不可預測性等。

      養重于防:最好的藥物是營養平衡飼料。使用營養平衡飼料,可以提高豬的非特異性免疫力和抗病力。

      生產適度規模化。任何一個養豬場,在確定養豬規模的時候,都要把經濟效益放在首位。養豬規模要以適度為宜。養豬規模大,資金投入相對較大,飼料供應、豬糞尿處理的難度增大,而且市場風險也增大。 實踐證明,一般農村養豬專業戶發展規模養豬,條件較好的以年出欄育肥豬100頭~500頭的規模為宜,條件一般的以年出欄育肥豬50頭~100頭的規模為宜。這樣的養豬規模,在勞動力方面,飼養戶可利用自家勞動力,不會因為增加勞動力而提高養豬成本;在飼料原料方面,可以自己批量購買,自己配制飼料,也可以自己種植飼料,充分利用農副產品的下腳料,從而節約飼料成本。

            生物技術在養豬業的應用。豬在不同階段都有其最敏感的營養元素。如正常生長階段,豬的第一限制性營養是賴氨酸,而在斷奶階段,由于母乳與固體飼料差異很大,斷奶子豬有諸多的不適應,此時第一限制性營養不是賴氨酸,而是乳糖;母豬斷奶時,其目的是及早發情配種,此時的第一限制性營養是維生素E和淀粉,在哺乳期,母豬對賴氨酸的需要遠大于其他生理階段,因為纈氨酸可以促進乳汁分泌。
      
            建立生物安全體系,實現和諧健康養豬。生物安全體系是現代養殖生產中保障動物健康的管理體系。因此,建立生物安全體系,盡量滿足豬的福利需要,尊重豬的自然習性,為豬群創造一個良好的生長和繁育條件,讓豬最大程度地發揮自己的生物潛力,應對一切可能的侵害,最大程度地取得優質高效的回報。動物要健康生存,自身的抗病潛力是基礎,生產管理體系是必備條件,營養、飼養是關鍵。增強豬的抗病能力、適應能力,發揮出生產潛力,生產出綠色豬肉,創造出更大效益就更顯得特別重要。

    評分

    參與人數 1論壇幣 +150 收起 理由
    山中的漫游者 + 150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5
     樓主| 發表于 2009-5-4 20:25:11 | 只看該作者
    東北一些養豬場保健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方案


    據國內外專家預測生豬行情還將持續穩定。但是由于從去年以來,國內各省之間引種活動頻繁,導致疾病發生率上升而且復雜,在如此大好的形勢之下,若不能很好的加以控制則不僅不能取得好的效益反而還會出現虧損情況,尤其是新建豬場。下面就東北的實際情況,在保證豬瘟、豬偽狂犬病和支原體病免疫確實的情況下,提出一些解決現場問題的有效方案。

      1 豬場用藥方案

      乳豬階段:①仔豬出生后口服“鏈霉素”10-20萬單位,有效預防細菌性腹瀉;②仔豬出生2天時肌注“鐵劑”1.5毫升,防止仔豬貧血;③仔豬出生后3天、7天、21天各肌注“長效土霉素”0.5毫升,有效防病和改善仔豬斷奶成活率及仔豬群的均勻度;④仔豬出生后7天、21天各肌注“氣喘病苗”1頭份,根本上解決支原體問題;⑤如果仔豬發生萎縮性鼻炎和附紅細胞體病時,可在斷奶時肌注“長效土霉素”1毫升,可明顯降低疾病的發生程度;⑥斷奶后2周內,每噸飼料中添加“利高44”2千克,或每噸飼料中添加125克“泰妙菌素”、3000克金霉素、300克阿莫西林;⑦保育豬豬呼吸道病綜合征嚴重時(死亡率大于10%),分別在斷奶時、斷奶后1周、斷奶后2周各注射“長效頭孢噻呋”0.5毫升。

      生長豬及后備母豬:①分別在12周、16周時每噸飼料中添加“利高44”1~2千克或“泰妙菌素”125克+金霉素2500克+10%氟苯尼考600克或阿莫西林300克,連用1周,有效預防豬只生長過程中死亡;②后備母豬配種前1周飼料中添加“利高44”1~2千克或“泰妙菌素”125克+10%氟苯尼考600克,可以凈化種豬攜帶的疾病和病原;③引進種豬時,每頭當日肌注“長效土霉素”5毫升,若為長途運輸時,裝車前每頭豬肌注“長效土霉素”5毫升;豬入欄后每噸飼料中添加“利高44”1~2千克或“枝原凈”125克+金霉素2500克+10%氟苯尼考600克,或阿莫西林300克,連續飼喂1~2周,有效控制運輸和環境改變的應激過程中的疫病感染;④引進種豬當日肌注伊維菌素30公斤體重每毫升,徹底清除體內外寄生蟲。

      種豬階段:①母豬在妊娠過程中,每噸飼料中添加“草粉”1~3千克,有潤腸通便、減少便秘、促進泌乳、減少乳房水腫及改善乳汁質量的作用,并提高仔豬出生重及減少死亡。當母豬已經發生便秘情況時,在每千克日糧中添加“草粉”5~10克,1~2天即可恢復正常;②母豬產前產后各1周,每噸飼料中添加“利高44”1千克,或泰妙菌素125克+金霉素2500克+阿莫西林300克,降低母豬對小豬的感染壓力,凈化豬群;③母豬分娩后8小時內肌注“長效土霉素”10毫升,有效控制子宮炎、乳房炎、無乳綜合癥的發生,同時對于母豬泌乳和斷奶后發情,都有很好的促進和改善作用;④公豬每年在春秋季節及疾病爆發時,飼料中按照母豬加藥標準,每年至少2次,每次連續2周。

      2 豬場消毒程序

      空舍的消毒程序:①空豬舍的消毒流程:清理設備和有機物→沖洗圈舍→干燥→百菌消;②碘制劑1:300稀釋噴灑→過氧乙酸或燒堿噴灑→干燥→安裝設備、封閉豬舍→熏蒸→通風3~5天→進豬前24小時百菌消噴灑消毒→豬舍升溫→進豬;③碘制劑1:300稀釋使用;過氧乙酸0.5%~1.0%,注意設備腐蝕;燒堿3%,注意腐蝕;熏蒸24~36小時,42毫升福爾馬林+21克高錳酸鉀/立方米。

      產房消毒注意要點:①母豬進入產房前用碘制劑(1:300倍稀釋)對全身進行噴灑;②進入產房的母豬,每周用碘制劑(1:400倍稀釋)帶豬噴霧消毒1次;③母豬產后1~3天需要對乳房進行消毒清洗,用碘制劑(1:200倍稀釋)或高錳酸鉀(1%稀釋溶液)進行擦洗;④仔豬斷奶轉群后,對種豬限位欄用2%燒堿溶液進行消毒、清洗。

      

      3 豬場的驅蟲

      豬場(核心群)寄生蟲的凈化:除出生10日齡以內的乳豬外,全群豬只一次性使用“伊維菌素”,按照33千克體重1毫升劑量肌注,同時結合地面清掃、敵百蟲溶液噴灑,每年2次。

      種豬群寄生蟲的控制:①母豬產前2周,用“伊維菌素”6~8毫升肌注;公豬每年2次“伊維菌素”,各注射8毫升;②引進種豬當日注射“伊維菌素”5~8毫升;種豬在銷售前2周時,肌注“伊維菌素”5~8毫升,可有效減少外源感染和提升種豬品質。

      生長豬群的驅蟲:每個季度在飼料中添加伊維菌素+芬苯達唑,驅蟲1次,連續1周,同時小豬保育結束轉群時同樣驅蟲1次。以上4次加1次的驅蟲方案,可有效控制豬體內外的寄生蟲。

      4 現場鼠害控制

      鼠藥的發展:①第一代鼠藥:烈性劇毒鼠藥,特點是高效,毒性傳代,第一次使用效果顯著,2次及多次后產生避餌性,失效;②第二代鼠藥:抗凝血殺鼠劑,為多劑量鼠藥,特點無避餌性但需多次采食后方可有效;③第三代鼠藥:抗凝血殺鼠劑,為單劑量鼠藥,特點是安全高效、無避餌性1次采食可殺死老鼠。

      大隆鼠藥的特點及使用方法:①大隆鼠藥:第三代鼠藥(英國生產),快速高效,1個療程7~10天,滅鼠效果高達95%以上,不產生二次中毒,廣泛用于養殖場、飼料廠、糧庫、倉庫、公共環境、社區等;②大隆鼠藥使用方法:充分了解老鼠在現場的活動區域,行走路線以確定投餌地點(鼠洞、雜物堆、墻根、畜舍門口、鼠道、水源處等),每個點投20~50克,投餌間隔5~10米。

      5 預防霉菌毒素

     日糧中含有霉菌毒素通常是由于某種飼料原料遭霉菌污染所引起的。田間的谷物有可能會感染霉菌。干旱應激狀態下的玉米對真菌的抵抗力會減弱,這樣的玉米更容易遭感染。為了避免霉菌感染,應采取抗病選育、種植密度調整、合理灌溉、雜草防除和合理施肥等措施。

    影響霉菌生長的環境因素主要有兩條,一是溫度,一是濕度。任何時候,當環境濕度高于62%,溫度高于26℃,并且谷物水分含量高于14~15%,那末感染霉菌的可能性就非常大。其中一個例外是鐮菌毒素,這種毒素是在較冷(低于21℃)的潮濕環境中產生的。

    谷粒破損后更易感染霉菌。谷物種皮破裂暴露胚乳后感染霉菌的概率會顯著增加。谷物收獲時應仔細調整機械設備,盡量減少種皮破損,并將異質雜質清除干凈。收獲到干燥之間的這段時間對谷物來說特別關鍵,因為此時的水熱條件正好適合霉菌生長和毒素產生。因此,谷物收獲后應馬上干燥,耽擱時間不能超過6小時。

    貯藏環境也很重要。存儲期間控制真菌感染的關鍵是濕度。如果谷物存儲前已經很干燥,并且存儲過程中保持干燥(水分含量小于14%),那么就不大可能滋生真菌產生毒素。對谷倉應保持良好的清潔和維護。因為較熱的谷粒會造成水分凝結,利于霉菌生長,所以谷物干燥后,應待其降至空氣溫度再注入谷倉。飼料和谷物貯藏設備應經常清掃,以免形成死角,部分谷物長期積留,滋生霉菌。

    谷物干燥后在裝倉之前可考慮采用殺蟲劑處理以降低昆蟲破壞。加入丙酸之類的真菌抑制劑可防止真菌滋生。但如果加入抑制劑時已有真菌毒素存在,那么抑制劑并不能減輕毒性。它只能抑制以后的真菌的生長。

    粉碎飼料最適于真菌生長。在高溫高濕的環境中,存儲粉碎飼料或日糧的時間不應超過10~14天。玉米渣是滋生霉菌的最佳媒介,易滋生鐮孢菌,造成鐮孢毒素中毒。若懷疑飼料原料或日糧中有真菌毒素污染,最好將飼料樣品送交科研單位開放試驗室或商業性試驗室進行化驗,確定毒素水平。
      6 幾種緊急情況的控制

      傳染性胃腸炎與流行性腹瀉發生時:“碘制劑”1:2 500倍稀釋飲水1次;“利高44”每噸飼料中添加2千克,連續飼喂1周;及時口服補液鹽,預防脫水及酸中毒死亡。

      母豬便秘嚴重時:飼料中添加“草粉”10~15克/千克飼料,連用3天。

      保育豬豬呼吸道病綜合征嚴重,巴氏桿菌、副豬嗜血桿菌、放線桿菌等混感嚴重時,且保育豬死亡率超過10%以上情況時,斷奶時及斷奶后1周、2周、3周分別各肌注“長效頭孢噻呋”0.5毫升

    評分

    參與人數 1論壇幣 +30 收起 理由
    山中的漫游者 + 30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6
    發表于 2009-5-4 21:42:47 | 只看該作者
    樓主             厲害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7
    發表于 2009-5-5 14:55:56 | 只看該作者
    樓主寫的不錯,辛苦了~~!!!希望大家能夠踴躍發言~~!!知識共享~~~!!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8
     樓主| 發表于 2009-5-5 16:40:30 | 只看該作者
    控制子豬腹瀉的途徑
      營養途徑
      (1)選擇優質飼料原料。豬乳是高度可消化養分的優良來源。按干物質計,豬乳中含脂肪45%、乳糖25%、蛋白28%,其余成分包括免疫球蛋白、維生素和礦物質。但是絕大部分斷奶日糧含脂肪太低(常低于10%),含碳水化合物(淀粉)較高,以及高含量的植物蛋白質。豬乳與斷奶日糧養分上的差異,可能是造成子豬斷奶后腹瀉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斷奶子豬尤其是早期斷奶子豬的日糧中添加血漿蛋白粉(含免疫球蛋白),可以提高子豬成活率,降低下痢發病率,并提高21日齡子豬體重;在斷奶日糧中應該添加豐富的乳產品,如乳清粉等;動物性蛋白質飼料,如優質魚粉等。逐漸增加豆粕等植物蛋白飼料的比例,有利于斷奶后的平穩過度。
      (2)早期補料。養豬生產者都知道,要想培育出最好的子豬,必須使用最好的子豬顆粒料,早期補料。因為用好的子豬料補料不僅會影響斷奶階段,而且通過其后效作用影響豬的整個一生。研究表明,在子豬出生5天~7天開始補料,可影響斷奶子豬對蛋白質的反應,使免疫系統產生免疫耐受力,促進胃腸道的發育,減少腸道對日糧蛋白的過敏反應。如果采食補料過少,反而會降低免疫能力,使斷奶后的反應更加嚴重;而對于4周齡~5周齡斷奶的子豬進行高質量的補料,對保證其斷奶后的健康和正常生長具有明顯的效果。專家建議,5周齡子豬斷奶前需補飼優質飼料600克以上,才能建立起免疫耐受力。因此,抓好斷奶前補料可以預防腹瀉的發生。
      (3)降低飼料中的蛋白質水平。子豬斷奶后,腹瀉的發生率隨著豬日糧中蛋白質含量的提高而增高,因為蛋白質是主要抗原物質,降低蛋白質水平,可減輕腸道的免疫反應和腹瀉程度。近期國外營養學者研究表明,5千克~10千克和10千克~20千克子豬粗蛋白水平以20%~21%和18%~19%為佳,但必須提高幾種必需氨基酸的水平和適宜比例。這樣,既可以減輕子豬的消化負擔,有利于增重,又可預防和減輕子豬的腹瀉。
      (4)飼喂添加劑。添加有機酸:由于子豬消化機能不健全,其胃底腺不發達,缺乏產生足夠的胃酸能力。斷奶前,胃內的酸性環境主要靠母乳中乳糖發酵產生乳酸維持。這樣分泌的胃酸不足會造成胃蛋白酶原的激活受到限制,因此,在玉米—豆粕型日糧中,胃對魚粉、豆粕等非乳蛋白不能很好地消化,造成小腸內細菌增殖,腸道功能紊亂,腹瀉脫水。在飲水和飼料中添加1%的檸檬酸可降低胃內的pH值,保持一定的酸度,可以激活消化酶,有利于乳酸桿菌的繁殖,提高消化能力,從而改善子豬的增重速度和飼料利用率。
      酶制劑:在日糧中添加穩定性、特異性的外源消化酶(脂肪酶和淀粉酶)對子豬性能有較大的影響,它可以彌補斷奶后子豬體內酶的分泌不足,從而提高飼料的利用率,防止消化不良性腹瀉。
      益生素:益生素是從畜禽腸道內的正常菌群中分離培養出的有益菌種,在腸道內繁殖成優質菌群,抑制病原菌及有害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形成腸道內良性微生態環境。從而減少子豬腹瀉,改善腸道健康,促進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增強機體抗病能力,有利于斷奶子豬的生長發育。
      高鋅:在日糧中添加高鋅可以提高采食量和飼料利用率,并能有效地預防腹瀉的發生。試驗證明,每千克日糧中添加2000毫克~3000毫克能有效減少斷奶子豬腹瀉的發生。
      抗生素:抗生素可促進生長和改善飼料轉化率,已被廣大養殖戶所接受。在補料和開食料中添加抗生素,既可控制病原微生物增殖,又可加速腸道免疫耐受過程,從而減輕腸道損傷,預防腹瀉的發生。目前用于防止子豬腹瀉的抗生素主要有:金霉素、泰樂菌素、桿菌肽鋅、喹乙醇等。
      管理途徑
      (1)飼料不要突變。斷奶后采取乳豬料再喂10天~15天,到第8天以后逐步適應新飼料,可減少子豬腹瀉。
      (2)控制日采食量。子豬斷奶時,由于離開母乳,營養發生變化,子豬產生不飽感,采食量增加比較快,加之消化系統不完善,過飽易引起消化不良而引起腹瀉。斷奶期間按正常采食量的80%喂飼較好,過渡3天后,達到正常采食量,可降低子豬腹瀉。
      (3)保持適宜的溫度,子豬舍應保持20℃~22℃,可避免溫度變化而引起的腹瀉。
      (4)保持適宜的濕度,將子豬舍的濕度維持在65%~75%。
      (5)定期消毒,搞好環境衛生,加強子豬舍通風。
      (6)保證充足、清潔飲水。
      分階段飼養管理
      (1)第一個多發期,子豬黃痢階段,又稱早發性大腸桿菌病,主要發生于7日齡內的子豬,1日齡~6日齡多發,以拉黃白色或黃色稀便為特征,且同窩子豬發病率高達90%以上,在寒冬和早春多發病。分析原因:①初生子豬體溫調節機能不完善,體內能源儲備有限;②初生子豬消化機能不健全,食物通過消化道的速度快,胃內排空時間較短;③子豬本身沒有保護免疫機能,抗病、抗微生物入侵能力弱;加之豬舍內污染嚴重,陰冷潮濕,氣候變化頻繁,吃乳不足而易致病。
      (2)第二個多發期,子豬白痢階段,又稱遲發性大腸桿菌病,多發生于10日齡~30日齡子豬階段,以排乳白色糊狀或漿狀糞便為特征,一窩內發病率可達50%,對子豬的體質和生長速度影響嚴重。分析原因:子豬的體溫調節機能不健全,加之誘食開料對消化系統的影響,其次寒冷、保溫差、濕度大和自體抵抗力低是主要誘因。
      (3)第三個多發期:即斷奶子豬腹瀉,斷奶期子豬綜合應激過強促使發病,主要包括斷奶應激、營養應激、環境應激及管理等條件的變化不適度,致使子豬抵抗力下降,生長受阻,2天~10天內腹瀉死亡率再出現一個高峰期,腹瀉子豬最終因脫水而死亡,病死率達40%。
      針對各階段子豬腹瀉的防控措施。子豬出現的腹瀉主要與其自身特殊的生理特性、母豬體質、外界氣候、舍內小氣候及環境污染、應激等多種因素的影響相關,因此防控子豬腹瀉應采用綜合措施。①提高青年母豬的免疫力,注意飼料營養的平衡,保證母豬的健康和適度體況,從而保證子豬從初乳中獲得某種特定的抗體,實際生產中也可將老母豬與青年母豬混養。②做好母豬分娩前后的免疫和護理工作,在母豬產前40天、15天各接種一次大腸桿菌苗(K88、K99、987P三價菌苗),于產前30天、15天各接種一次紅痢菌苗;產前3天、產后3天各各注射一次長效土霉素10毫升/頭次,母豬進產房前對豬舍、床欄、豬體徹底消毒,滅菌,清潔,產房內提前預熱,所產子豬盡早吸食初乳。③根據實際情況做好子豬寄養工作,以平衡窩子豬數,同時注意提高母豬泌乳量,做好舍內保溫工作。④母豬產后當天的護理,胎衣全部排出后,強效阿莫西林0.2毫升/千克體重肌肉注射預防產后感染,兩天后給子豬補鐵補硒,以防子豬營養性貧血和缺鐵引發腹瀉,7日齡、21日齡長效土霉素進行保健注射,10日齡復補鐵硒。⑤盡早給子豬做補水補料的調教,適應旺食階段的管理;抓好斷奶關,減少各種應激,同時做好適度限飼工作,在日糧中添加檸檬酸或口服干酵母片,飲水中加口服補液鹽數日,以防腹瀉,促生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9
    發表于 2009-5-5 17:02:36 | 只看該作者
    這么多有關養豬學理論實踐資料,太感謝樓主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0
     樓主| 發表于 2009-5-5 17:29:34 | 只看該作者
    要選留和培育好新母豬,應注意以下六個方面的問題。

      1、選留母豬,必須看其上一代母豬的生產性能。選留符合本品種特征、身體健壯、產仔數多、泌乳力強、護仔性能好,仔豬成活率高和采食力強的母豬,具體 要求是:頭頸較輕而清秀,下顎平整無肉垂,頭長約為體長的18-24%。若頭大身小或頭小身大都不能留作新母豬。頭的額部要寬(額部寬的,發育較快),耳 以薄且耳根稍硬為宜,嘴筒要齊。眼要圓、大、明亮而有神。頸應具有中等長度,頭與頸以及頸與軀干應銜接良好無凹陷。

      2、選留母豬時,應注意外形一般要求體軀寬大,背腰平直,后軀寬而發達,四肢結實而稍長,身體各部分發育勻稱,被毛光澤,不肥不瘦,有效乳頭6對以上,各乳頭之間有一定的間隔,并且排列整齊,沒有副乳頭或發育不良的乳頭。

      3、乳頭排列整齊,兩行乳頭的排列應對稱或呈品字形,無瞎乳頭、翻乳頭或無效乳頭,按品種特征規定至少應有幾對發育正常的乳頭。同時還要重視乳頭的形 狀,要選“泡通奶”,不選“釘子奶”。所謂泡通奶,是形容乳頭的形狀如泡通(即通草),形狀長,大而鈍;所謂釘子奶,是形容如乳頭象鐵釘,形狀比泡通奶 短,小而尖。特別是臨產前和哺乳期中的乳頭,區別更為明顯。泡通奶乳丘充盈發達,泌乳機能好;乳池部膨大,蓄奶多;乳頭管較粗,排乳快。釘子奶則相反。兩 種乳頭哺乳仔豬的差異,在母豬哺乳的中后期表現比較明顯。選留的母豬使用年限4年左右,即分娩7-8胎后就要淘汰更新。

      4、在選留好優良公、母豬后代的基礎上,注意有目的、有計劃地在哺乳期重點培育2-3頭仔豬,把預選仔豬固定在母豬前側2-4對乳汁較多的乳頭上吃奶,并做好疾病防治工作。

      5、新留母豬斷奶后,應逐漸以良好的青粗飼料為主飼料。用青粗飼料喂后備母豬,可以鍛煉其胃腸功能,到成年后能適應繁殖力高、泌乳力高的需要。豆科牧 草含有雌性激素,能提高母豬的繁殖力,飼喂后備母豬的青粗飼料以豆科牧草為佳。為保證營養全面,還應適當地搭配糠麩類飼料,補一定的油餅、魚粉等蛋白飼 料。

      6.新留母豬圈舍應注意設有運動場,讓其多運動,以增強母豬的新陳代謝機能。保證豬舍清潔干燥,定期消毒,勤換、勤曬墊草。定期進行驅蟲和預防注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20 19:03,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土默特右旗| 广丰县| 城口县| 龙州县| 潼南县| 玉环县| 福建省| 华池县| 平湖市| 禄丰县| 靖远县| 满城县| 长宁县| 广水市| 巴彦县| 定兴县| 汉寿县| 姜堰市| 兰州市| 大丰市| 宿迁市| 曲水县| 商丘市| 武胜县| 云南省| 安化县| 灌阳县| 营山县| 曲阜市| 扬州市| 霍山县| 龙井市| 甘德县| 万宁市| 横峰县| 泸定县| 西乌珠穆沁旗| 淮滨县| 阿图什市| 常山县| 姚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