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樓主: syl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有關養豬學理論實踐貼!

    [復制鏈接]
    11
     樓主| 發表于 2009-4-23 12:37:10 | 只看該作者
    養豬--妊娠舍的生產管理
    一.飼料的調節
    1.空懷期飼料管理
          離乳母豬進入妊娠舍當天一般不給飼料。(乳房內有太多乳汁,停止飼喂一日進行干乳)
          從第二天起飼料調節到4千克/每天。離乳過24小時,母豬就分泌性激素,第三天就可能發情。
    2.妊娠期飼料調節
    在妊娠期間一定控制母豬的采食量。每天的飼料的投放量根據飼料的濃度、環境的溫度、以及母豬活動量適當來調節。
          一般在懷孕前期及中期(0~80天),每天飼喂1.8~2.2千克/每天,千萬不能飼喂過多,應嚴格控制飼喂量,不然胚胎死亡會增加,尤其在夏天。
          在懷孕80天以后,胎兒生長加速,應當適當增加飼喂量,每天飼喂2.5~3千克/每天。后期增加飼料,仔豬的出生重大。在冬天;母豬需要較多的能量維持,飼料量可適當增加。
          飼養人員要觀察母豬的體況調節飼料,使母豬保持合適的繁殖體況。如果到了懷孕中期母豬還偏瘦,應適當調整飼料。
          公豬:已經使用過的公豬飼喂2.5~3千克/每天。

    二.發情鑒定

    1.發情癥狀:精神不安;來回走動而且敏感;日采食量下降且飲水增加;手壓背部靜立反射明顯;兩耳直立,站立不動;陰門紅腫.擴張.流出粘液;用手指檢查陰部,粘性感。
    每天用試情公豬進行試情,一旦母豬發情就會接受爬跨,公豬刺激也會促進母豬發情。
    2.不發情的原因:
    (1)營養不良是造成母豬不發情的主要原因之一,母豬體況過瘦或長期缺乏某些與繁殖有關的營養成分,如:維生素.礦物質等,使內分泌出現失常,導致母豬不發情。
    母豬營養過剩,體形過度肥胖,也會影響發情。
    (2)當母豬養在30攝氏度以上的夏季環境中,發情會受到抑制,斷奶后母豬不發情率比其它季節高,初產的母豬影響更大。
      (3)母豬長期飼養在黑暗環境中或陽光一直照射的條件下。每天光照12小時可能對母豬發情產生抑制。
       (4)由生殖道炎癥如:子宮炎 陰道炎 部分黃體化等疾病造成不發情。

    三.人工授精
        豬適宜的配種時間是決定母豬是否妊娠的關鍵。
         (1)母豬接受公豬爬跨是排卵時期。成年母豬一般在發情開始后24~48小時排卵,持續時間大約為10~15小時。
         (2)卵子在輸卵管中保持受精能力僅為8~10小時。
         (3)精子進入生殖道后,大約經歷2~3小時,便可通過子宮角而達到輸卵管
         (4)精子在生殖器官內保持受精的時間一般為10~12小時。
       所以配種時間極為重要,一個發情期2次配種準確時間為:
           一般是接受爬跨后8~12小時第一次配種,在經歷8~12小時第二次配種。
    在人工授精時應注意事項:
    (1)流產母豬在第一個發情期不要配種。
    (2)對陰道有疾病如流膿等要進行治療,不進行交配。
    (3)人工授精時外陰部一定要清洗干凈,一旦帶入糞便等會使母豬陰道感染。
    (4)授精手法要正確,不能擠壓精液袋
           四.妊娠診斷
           根據發情周期判斷,豬的發情周期為21天,如果母豬配種后21天不再發情,可判斷已經妊娠,當第二個發情開始時母豬還沒有發情癥狀時,就可確定為已經妊娠。
            應用超聲波早期妊娠診斷。在母豬配種后20~29天,進行超聲波測定是否妊娠準確率為百分之八十;配種后40天測定其準確率是百分之百。
            注意事項:用妊娠測定儀妊檢時,對剛起來的豬不應該馬上進行測試。
         五.淘汰原則

    1.淘汰目標:年淘汰率百分之三十三以上。


    2.淘汰原則:種豬體況過肥或過瘦;斷奶后63天確定不發情;連續返情3~4次;患有疾病.不能參加配種的公母豬;性能不好的公母豬應淘汰。

        六.妊娠母豬疫苗接種程序
        分娩前44日注射PT100(1)


    分娩前30日注射ARPH(1)
            分娩前23日注射PT100(2)
            分娩前16日注射ARPH(2)

       七.妊娠舍的日常管理

    1.每天定期清掃圈舍,讓母豬有一個干燥干凈的休息環境。

    2.保證母豬有充足的飲水

    3.懷孕母豬最適宜的溫度10~28攝氏度。在炎熱的夏季注意通風,必要時侯在母豬身上噴水降溫。在妊娠初期高溫會導致胚胎的死亡。

    4.在配種20天左右注意觀察母豬是否返情,如果發現外陰有發情癥狀,且接受公豬爬跨,應返回待配。

    5.在打掃圈舍侍候,要觀察地面有無流產的痕跡,早期流產不容易發現,當地面上有灰白色的痕跡時,很有可能是流產。不要在懷孕期并圈,并圈后打斗可能引起流產。

    6.平時注意觀察母豬采食和排糞情況。如果不吃料,母豬可能生病了 或 供水不足。如果出現便秘,應喂一些青飼料。

    7.進分娩舍前對母豬進行消毒。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12
     樓主| 發表于 2009-4-23 14:13:19 | 只看該作者
    應激及對養豬生產的影響;
    應激是機體受到強烈刺激時立即發生的一系列非特異性的全身性反應。應激反應是靠一般的特異性反應不能適應時出現的代償性反應 ,它可以擴大機體的適應范圍,是一種特殊的,合理的生理狀況。但是應激反應發生時間過長,程度過強或過弱,可引起疾病或死亡。應激不是一種病,但卻是一種或多種疾病的發病原因。
    1.應激的發生過程及其后果
    當豬受到外部刺激時,他會立即通過調節神經內分泌和代謝紊亂來恢復到一個相對穩定的新狀況。這種皆在恢復身體正常功能的新狀況,是由身體對外界因素或刺激所作出的反應變化決定的。這些變化也就是一般適應綜合癥(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GAS),包括三個階段:(1)動員(驚恐反應);(2)抵抗或適應;(3)衰竭。
    第一階段包括身體防御系統的動員以及重組。一旦刺激超過機體防御系統的補償能力,便會引起豬只死亡,否則這種刺激便會進入第二階段。第一階段的癥狀為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分泌,血液粘度增加和分解代謝加強。如果外界刺激未占上風,隨著機體對有害刺激的抵抗能力的增加,以上癥狀便會逐漸消失。如果外界刺激得到延續,GAS便會進入衰竭階段,這是第一階段的癥狀又會出現,機體開始受到傷害。
    應激發生造成的后果有:
    (1)
    損害心臟和骨骼肌(豬應激綜合癥PSS)
    (2)
    增加胃酸的分泌(胃潰瘍)
    (3)
    減弱身體的防御系統對疾病的抵抗能力
    最終目的是提高機體的抵抗力來對付外界的刺激(超閾值刺激)。應激因素對機體是有害的或者是致病的因子,但同時又是鍛煉和加強機體抵抗力的手段。生產上應激無時不在,只要應激的強度未超出一定閾值,有利于提高畜禽的抵抗能力和生產力。
    2.應激的因素及其對策
    養豬集約化生產引起應激的因素很多,常見的應激包括冷熱,運輸,斷奶,圈養,過度擁擠,相互攻擊,營養不良和防疫措施等因素引起。發生應激后豬會失重或增重緩慢,飼料報酬降低,,長期機體受損,易于致病或降低肉的品質。
    2.1 冷熱應激
    在所有影響豬生產性能的因素中,溫濕度是最重要的。溫濕度的變化導致豬發生生理反應,嚴重時會使豬發生代謝紊亂。在高溫高濕環境中,豬的直腸溫度高達39.7℃,呼吸頻率提高78%。高的環境溫度將引發內分泌,呼吸,循環系統和行為反應,這時豬進行調整以適應改變的環境。溫度的急劇變化易引起應激。如果溫度變化緩慢,豬就會逐漸適應這種變化。資助對周圍環境溫度的變化很敏感,其最適溫度變化幅度只有1~2℃,環境溫度下降將降低增重和增加用于維持正常體溫所需的能量消耗。對新生仔豬環境溫度過低減少了消化和吸收初乳的總量,增加了仔豬對大腸桿菌的易感性,低溫通過降低豬體溫而導致感染,黃靜溫度的下降還將抑制居噬細胞吞噬病原體的能力。
    熱應激(32℃)降低了飼料代謝能和蛋白質的攝入量以及降低表觀氮沉積。對于母豬環境溫度每升高1℃,其每天飼料攝入量降低0.12kg.。母豬的代謝能攝入和奶中能量減少,泌乳期間體重下降。在高溫環境中,高能量飼料將使乳脂率提高,而在飼料中添加纖維降低熱應激時乳中脂肪和影響仔豬的增重,添加脂肪會減輕這一影響。較高的環境溫度(32℃)減少飼料的攝入和賴氨酸的攝入。要減輕熱應激的影響可在生長和肥育飼料中添加NaHCO3
    250mg/kg,維持日糧中的電解質平衡。這樣可以提高豬的日增重,增加血也的緩沖能力。
    屠宰前發生熱應激會導致肉的品質降低,由于腎上腺皮質所分泌的血管舒張素不足造成的。由于毛細血管得不到充分舒張,引起熱和乳酸的蓄積,致使肌肉組織發生變性,發白,柔軟和有滲出物,也就是PSE肉,通常由豬應激綜合征(PSS)引起。這種癥狀的形成有三種途徑:惡性高熱綜合征(MHS),屠宰前瘁死和產生PSE肉。DFD肉(肉色為暗褐色,質地堅硬,表面干燥)的產生是由于屠宰前經過長時間運輸,打斗,極端惡劣環境條件以及各種長期的綜合影響引起肌糖原和肝糖元儲備的完全消耗。
    環境溫度的升高會延遲后備母豬的性成熟,原因在于降低了促性腺激素的濃度和降低卵巢對這些激素的反應。母豬在妊娠早期,在32℃環境中呆上24小時,也會引起胚胎死亡,子宮在妊娠1~3周對環境溫度特別敏感。環境溫度升高引起的胚胎死亡較高。
    熱應激對睪丸精子發生的第一階段有不利的影響,公豬在29~30℃以上的高溫環境下會使2~6周后的清夜質量產生明顯的影響。精子活力下降到50~60%,而6周以后只有20%。公豬在環境溫度34℃下6周后精子的數量和精子的活力顯著降低。精子活力比對照組下降50%。在夏季高溫環境下,可通過加強豬舍通風,也可以每小時向豬灑水3~5分鐘(>30℃時)。給豬飲清潔冷水也是必不可少的,供水的自來水管應埋入地下30 cm。
    2.1 運輸應激
    運輸是一個重要的應激,在運輸過程中許多超閾值的刺激同時作用豬。對于那些神經衰弱適應能力弱的豬,運輸應激會徹底摧毀肌體的防御機制或導致豬發病,癥狀為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咳嗽,呼吸困難,腹瀉和體溫升高。在12~27℃環境溫度下,經過1小時的運輸,豬的呼吸頻率超過80次/分鐘,體溫超過39.7℃,
    就表明出現了嚴重的運輸應激。
    運輸應激的因素包括裝載,運輸,分群,入欄以及屠宰地環境條件的改變等,非專用和設計不合理的運輸工具經常使豬出現外傷和失重,引起機體組織脫水,在熱天以引起豬中暑。在路況很差,擁擠和通風不良的車上長時間運輸時對豬易產生有害應激,換可能由于窒息引起死亡或產生DFD肉。
    資助更易受到運輸應激的不利影響,變得十分好動和具有攻擊性,偶爾出現精神不振。公路運輸2小時后氣體中會降低1.5%,24小時后降低4%,48小時后降低7.4%。在夏季仔豬死亡是不可避免的。
    要減輕運輸應激,建議運輸時每100kg體重至少應有0.5平方米地表面積和0.8立方米的空間,而且運輸車要通風良好。運輸結束后應給豬6~9天時間恢復正常代謝水平。此間豬的能量需求升高,采食量也增加。飼喂過飽也造成應激,運輸前飼喂過飽將增加死亡率。
    豬在運輸過程中的生存能力與飼養,通風,運輸距離和運輸時間長短有關。在高溫高濕的環境中加強通風可以阻止窒息和減少相互攻擊行為,短距離運輸對豬造成的不利影響小于長距離運輸。100km運輸后的死亡率只有0.1%,而經過500km運輸后死亡率為0.3~0.5%。運輸應激可以通過飼喂鎮靜劑來減輕,如使用氯丙嗪,氟非那嗪等鎮靜劑保持安靜以減輕運輸應激。
    2.3
    群飼應激
       群飼應激是由管理條件差引起的,導致豬在群中爭奪領導地位。擋住分群后,便會立即發生爭斗,結果形成一種有序的等級制度,攻擊性強的豬成為領導。如果這些豬一直呆在一起,這種關系一直會維持下去。一旦有其他豬進來,又會發生新一輪爭斗。這種爭斗引起豬受傷,處于最下層助手還最嚴重。他們的地盤經常受到侵占或被騷擾。這些豬的采食明顯受到影響,增重緩慢。
    豬分群易引起應激,也容易造成豬只相互攻擊,尤其是斷奶仔豬,一旦分群后再重新分群是不妥的。因為中心分群會引起豬興奮,會持續打斗5~10天。剛分群后打斗持續時間長,相互熟悉后就減少。在新分群的豬群中,1~2天的打斗時間比 3~5天后的打斗時間長35%。
    2.4
    斷奶應激
    仔豬斷奶是一個綜合性應激,這包括斷奶本身,分群,飼料改變,環境變化等。斷奶造成的應激很大,導致采食量,生長和抗病力下降,仔豬變得煩躁不安,攻擊性加強,外傷加重等。斷奶仔豬經常會出現采食量異常,,腹瀉和生長性能下降等現象。
    2.5
    圈養應激
    在集約化養豬生產中,豬的行為受到長期制約,且飼養密度大,在這種情況下,血液中紅細胞,血紅蛋白,γ-球蛋白和堿性物質在體內沉積減少。集體的這些變化于是這身體防御機能的衰退。圈養引起妊娠母豬產仔時間延長,換可能產生代謝紊亂,當飼料營養不平衡時這種情況更加的嚴重。
    2.6
    過渡擁擠,攻擊和相互殘殺
    高密度飼養會發生咬耳和咬尾現象,還將導致以強欺弱的持續攻擊。豬攻擊對方的生理動機是爭奪地盤,保護幼子以及搶食。豬一般共同生活在一個有序的環境中(以等級制度為基礎),只有個別豬趨向于通過攻擊對方來維持自己的統治地位。
    相互殘殺是 12~20周齡豬常見的惡習,引起這一現象的因素包括較差的環境環境,過度擁擠,缺少墊草以及地面為水泥或石板等。發生這一惡習,豬相互咬對方的耳和尾,且常常攻擊對方的后半部,因為那是身體受保護最少的部位。要防止這一現象發生,須將攻擊性最強的仔豬加以隔離或單獨飼養,也可以防置一些經消毒能轉移豬注意力的物品,仔豬應斷尾。在殘殺行為嚴重時母豬可能吃掉自己的仔豬。引起這一惡習的因素還有營養單調,礦物質元素缺乏等。但母豬吃胎盤是正常行為。
    2.7 營養應激
    營養不良或營養過剩都對豬機體功能產生不利影響。長期營養不良將導致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和皮質類固醇激素的分泌不足。豬的合成代謝過程和增重速率超過其調控和適應的范圍,因此集體對疾病的抵抗力下降,感染性增強。消化紊亂使小腸微生物群落改變引起腹瀉。仔豬由于防御機能不健全,因而更以受到營養應激。
    豬采食不足或處于半饑餓狀況下,會降低胃液分泌和減緩胃腸蠕動。胃液分泌不足,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消化不徹底,致使胃腸道中腐敗菌迅速增值。
    飼喂過飽喝飼養制度的改變,產生的應激對養豬生產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飼養制度的改變易引起胃和食管潰瘍。在飼養管理中,飼喂時間,此書,飼喂量在短時間內不能變化太大。飲水中含可溶性礦物質高(包括硫化物),以引起腹瀉和降低斷奶后仔豬的生長率。
    2.8 防疫應激
    防疫過程中的采血,去勢,斷尾,接種,打針和服藥等也會引起應激。豬去勢后一小時與未去勢豬相比,明顯變的煩躁不安(頻繁站立和臥倒)。1~22日齡去勢后其采食時間減少,躺下時間增加。給豬進行豬瘟和豬丹毒接種后,豬的平均體重下降2.4kg。公豬接種口蹄疫疫苗,精子的數量和質量下降。現代養豬生產中防疫是不可避免的,發達國家的防疫多采用氣溶膠或飲水免疫,這些接種方法可以把應激降到最低。
    應激因子在養豬聲中不可能完全消失。藥品只能起到加強機體防御能力的作用。以前多采用各種方法對豬進行氟烷檢測,紅血球脆性檢測,血漿酶活性檢測(磷酸激酶,谷氨酸轉氨酶),現在多采用分子生物學和基因工程方法進行早期檢測,這樣可以采取相應的措施減少應激帶來的不利影響,提高養豬生產水平
    13
    發表于 2009-4-23 19:42:01 | 只看該作者
    好像都是理論哦
    那個地方能全做
    14
     樓主| 發表于 2009-4-23 20:02:40 | 只看該作者
    是的,這些大部分是養豬學課本的,理論來與實際高于時間嗎!有實踐經驗在更新!
    15
    發表于 2009-4-23 20:16:58 | 只看該作者
    我頂,講的有水平,不知道是不是親自實踐的來的
    16
     樓主| 發表于 2009-4-23 20:23:50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syl 于 2009-4-23 20:27 編輯

    3、生產指標
    1)、豬段的劃分
    (1)、哺乳仔豬:從初生到斷奶期間以母乳為主的仔豬;
    斷奶仔豬:斷奶直到轉育肥舍的仔豬也稱保育仔豬;
    育成豬:保育下床到60kg階段的豬或稱為中豬;
    育肥豬:60-90kg的大豬。
    (2)、正常情況下各階段生長指標
    哺乳期28天(初生-7kg)日增重200g
    保育期29-70日齡(體重達25kg)日增重430g
    育肥期71-160日齡(體重達90kg)日增重720g

    [ts]syl 于 2009-4-23 20:26 補充以下內容[/ts]

    [ts]syl 于 2009-4-23 20:29 補充以下內容[/ts]
    我頂,講的有水平,不知道是不是親自實踐的來的
    xsp123 發表于 2009-4-23 20:16

    養豬學,課本上講的,實踐也經歷些許!
    17
     樓主| 發表于 2009-4-23 22:26:06 | 只看該作者
    具體對員工的管理要做到如下幾點:
    (1)
    對員工要多贊揚少批評,批評要注意方式,以理服人。
    (2)
    對部屬不要申斥,即使申斥要在冷靜的時候,在單獨的情況下,適可而止,斥責中帶激勵,讓其有聞過必改的意欲。
    (3)
    科學地制定工資方案,員工工資之間的差異要合理,工資要向技術含量高的崗位傾斜,確實體現出高付出就有高回報。
    (4)
    評選先進、人員轉崗、人員調動、人員提升要符合條件,做好工作,避免思想波動。
    (5)
    員工家中遇到困難,如父母、子女生病,或遇到不順心的事要及時發現,及時幫助解決。
    (6)
    幫助職工解決婚姻問題,對失戀者及時進行思想溝通。
    (7)
    加強安全教育,清除安全隱患,保證安全第一。
    (8)
    不要輕易收回員工的既得利益,給員工的利益只有逐步增加而不能減少,空頭支票或員工不愿接受的替代物都會遭到反對。
    (9)
    不要輕易向員工許諾,尤其是許諾那些不易做到的事情,要言出即從,恪守信用。
    (10)經常換位思考。多站在員工的立場上看問題想問題,揣測員工的感受,如果你把“莫須有”的看法套在員工身上,員工就會對你失去信心。這樣會因為不了解他們而受到各種傷害。
    無論做事或管理都有下列層次:會、好、精、絕、神。我們要通過學習—實踐—再學習—再實踐,不斷地向更高的管理層次邁進。
    18
     樓主| 發表于 2009-4-24 12:23:39 | 只看該作者
    集約化養豬生產工藝(一)  一、集約化養豬工藝的組織  
    1.集約化養豬的階段飼養工藝集約化養豬的目的是要擺脫分散的,傳統的季節性的生產方式, 建立工廠化、程序化、常年均衡的養豬生產體系,從而達到生產的高水平和經營的高效益。現多采用四階段飼養工藝。  
    (1)配種妊娠階段。在此階段母豬要完成配種并度過妊娠期。配種約需1周,妊娠期16.5周,母豬產前提前一周進入產房。母豬在配種妊娠舍飼養16~17周。 如豬場規模較大,可把空懷和妊娠分為兩個階段, 空懷母豬在一周左右時間完成配種,然后觀察四周,確定妊娠后(可采用公豬試情或妊娠診斷儀)轉入妊娠豬舍,沒有配準的轉入下批繼續參加配種。  
    (2)產仔哺乳階段。 同一周配準的母豬,要按預產期最早的母豬,提前一周同批進入產房,在此階段要完成分娩和對仔豬的哺育,哺育期為5周(或4周), 母豬在產房飼養6周(或5周 ), 斷奶后仔豬轉入下一階段飼養,母豬回到空懷母豬舍參加下一個繁殖周期的配種。  
    (3)斷奶仔豬培育階段。 仔豬斷奶后,同批轉入仔豬培育舍,在培育舍飼養5~6周,體重達15~25千克以上。 這時幼豬已對外界環境條件有了相當的適應能力, 再共同轉入育肥舍進行育肥。  
    (4)育肥階段。由育仔舍(仔培舍)轉入育肥舍的所有豬只,按育肥豬的飼養管理要求飼養,共飼養15周, 體重達90千克時,即可上市出售。 育肥階段也可按豬場條件分成為中豬舍和大豬舍,這樣更利于豬的生長。通過以上四個階段的飼養,當生產走入正軌之后, 就可以實現每周都有母豬配種、分娩、 仔豬斷奶和商品豬出售,從而形成工廠化飼養的基本框架。  
    2.按工藝流程建設或安排生產車間。  一個現代化養豬場建場要有嚴格的規劃與設計,工藝流程確定以后,按豬場工藝設計要求,安排配種妊娠舍欄位、產房欄位、育仔舍欄位和育肥舍欄位。 場內豬群的周轉、建筑的合理利用,都必須和生產工藝、防疫制度、機械化程度緊緊密聯系,以做到投產后井然有序,方便管理。  
    3.按工藝流程確定各階段生產計劃指標。  
    (1)確定每頭母豬一年內理論產仔窩數。母豬年產仔窩數的多少,決定于母豬繁殖周期的長短; 而母豬繁殖周期長短,主要受哺乳時間的制約。以現代生產工藝為例,母豬哺乳期為5周,加上妊娠期16.5周, 斷奶至配種期1周 ~ 一個繁殖周期為22.5周。一年共52周,因此,每頭母豬年產仔窩數應該為52÷22.5=2.3窩(如果哺乳期縮短4周,則每頭母豬年產仔窩數應該是52÷21.5=2.4窩)。  
    (2)確定每周應該產仔的母豬頭數。按理論計算,假使我們已確定每頭母豬年產仔2.3窩,那么,根據一個豬場所飼養的母豬總頭數, 就可算出全場每年應該產仔的總窩數,然后, 就可以算出每周應該有多少頭母豬產仔。每周產仔窩數= 母豬總頭數×2.3(窩) 52(周)例如:600頭母豬的豬場每周應產仔窩數為:600×2.3 52=26.5(窩)   為了留有余地和便于掌握,每周可按排26窩母豬產仔。  
    (3)確定每周應配種的母豬頭數。根據每周應產仔窩數, 以及母豬配種受胎率(按80%掌握),每周參加配種的母豬頭數應該是:每周參加配種母豬頭數=每周應產仔窩數 80%。以600頭母豬場為例,每周參加配種頭數為:26(窩)80% =32.5(頭)   
    (4)確定每周斷奶仔豬數及轉群基礎數。以每周分娩26窩,每窩斷奶成活9頭為例:每周斷奶仔豬數=26(窩)×9(頭)=234(頭);每周轉群基數為234(頭)×95%(育成率)=222(頭)。   以上計算均為理論數據, 生產實踐中可視具體情況在此原則基礎上進行調整。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9
     樓主| 發表于 2009-4-24 15:09:36 | 只看該作者
    豬的維持能量需要
                        
    豬的維持能量需要
    體重(公斤)每日需要消化能(千焦)體重(公斤)每日需要消化能(千焦)
    10370610011932
    20594511012811
    30766212013649
    40900213014507
    501004814016324
    601088615016149
    701138816016957
    801176517018506
    901193218020055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
     樓主| 發表于 2009-4-24 15:27:58 | 只看該作者
    豬豬場防疫消毒制度
    一、堅持自繁自養,引進豬種前調查產地是否為非疫區并有產地檢疫證明,引入后隔離飼養30天,即時注射豬瘟及細小病毒疫苗;
    二、豬場不得飼養禽、犬、貓及其他動物,職工家中不許養豬;
    三、外來參觀需經洗澡、換工作服、鞋并遵守廠內防疫制度;
    四、不準帶入可能染疫的畜產品,獸醫不準對外診療豬及其他動物;
    五、經常更換消毒池內消毒液,保持有效濃度;
    六、生產人員經洗浴、換工作服后方可進舍工作,工作服要定期消毒并保持清潔,嚴禁串崗;
    七、禁止飼喂發霉、變質及不清潔的飼料和禽需副產品;
    八、堅持每日打掃舍內衛生,保持料槽、水槽干凈。
    九、豬場環境每周一次定期選用高效、低毒、廣譜的藥物消毒;
    十、豬群周轉實行全進全出制,每批豬調出后,要進行沖洗、消毒并空圈一周;
    十一、產房要嚴格消毒,待產母豬進產房前體表、外陰、乳房,仔豬斷臍要嚴格消毒;
    十二、定期驅蟲,搞好滅鼠、滅蚊蠅及吸血昆蟲等工作;
    十三、豬只及產品出廠,需經市級以上防檢機構或委托單位出具檢疫證明,出售種豬應包括疫病監測、免疫證明;
    十四、豬場發生疫病或懷疑發生疫情時,應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及時向當地畜牧部門報告處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20 07:01,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兰考县| 兴仁县| 宁夏| 永泰县| 东丽区| 石家庄市| 手游| 晋宁县| 昌图县| 太康县| 平乐县| 辽源市| 霍林郭勒市| 仁布县| 汉阴县| 韶关市| 通江县| 临夏县| 城步| 云安县| 临清市| 武邑县| 舒城县| 泾川县| 永顺县| 托克逊县| 聊城市| 石渠县| 绿春县| 关岭| 宁强县| 东源县| 淮安市| 大姚县| 西贡区| 乌兰察布市| 阜宁县| 云浮市| 炉霍县| 神池县| 巩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