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拿“拉動內需”掏農民“錢袋子”轉帖:四川新聞網
據4月16日中國新聞網一則《報告稱中國農民生活消費水平落后城鎮至少十年》的新聞,內容是關于如何消除這種差異,只是其方案未免有點天方夜譚了。報道中指出,要拉動內需,最大的潛力還是農民;要縮小城鄉差距,當務之急要將農民的“錢袋子“打開”。
這種“治標不治本”的方案也能出現在“農村 經濟綠皮書”中,說好聽點是不切實際,說不中聽點便是扯談!要農民消費,這絕對可行,全國8億多農民也都希望自己生活水平好點,消費水平高點。可是,今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率僅為百分之六,較去年下降兩個百分點。收入減少,開支在物價回暖下自然會有所增加,在“負增長”的情況下,農民拿什么去消費?而且,退一步講,假如農民拿著錢去消費了,那么“后顧之憂”誰來解決?由政府部門呢?如果這樣,那么拉動內需的錢財最終進入的還是一些商家手中,政府財政會更加緊迫,而農民的生活也會出現問題。
從消費券、旅游券、購房券到家電下鄉、汽車下鄉,哪一樣不是高舉“拉動內需”的大旗,可是最終的結局不甚理想,各種“券”農民并不買賬,而各種“下鄉”產品的價格和質量更鬧出不少令人詬病的新聞。說到底,便是一些唯利是圖的“商業機構”找一些“代言人”,以“拉動內需”為名,將政府和農民的錢財“騙”到自己口袋!
中國有句古話,叫“將欲取之必先與之”。又有人說:“雞毛出在雞身上。”便是這個道理,經濟危機的情況下,任何人都不可能置身事外,尤其是一些“商業機構”,如果此時還以“謀暴利”為己任,還是趁早“歇菜”吧,否則,農民不買賬,消費者不消費,最終有苦不能言的終究是你們自己。同樣,要想拉動內需,就要給農民實在的優惠,而不是打農民本來就少得可憐的“錢袋子”的主意,譬如不少評論家建言的“直接降價”,便是不錯的建議。 “拉動內需”的說法本身就誠意不足,是為達到某些人的“非法企圖”的一個“莫須有”的借口,有沒有拉需拉動,并不是說出來,而是要可以通過“療效”看出來的。如今,“內需”拉了那么多次,經過核算,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6574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1%,比上年同期回落4.5個百分點,可見有些謊言總是“不功自破了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