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張響英 唐現文
(江蘇畜牧獸醫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 泰州 225300)
| 摘 要 大豆黃酮屬異黃酮類植物雌激素,廣泛分布于植物界,其生理活性多種多樣,是天然藥物的重要成分。動物研究發現,日糧中添加適量的大豆黃酮能夠促進禽類的生長、提高其產蛋性能和繁殖性能等。在飼料及畜產品安全正日益受到重視的背景下,研究、開發和利用天然、生態及毒副作用小、殘留低的綠色飼料添加劑就顯得尤為迫切,大豆黃酮因具有劑量小、見效快、毒性低等優點而值得關注和期待。
關鍵詞 大豆黃酮 家禽生產
植物雌激素大豆黃酮(Daidzein,Da),是一種化學結構、物理特性不同于雌激素而又呈現一定的雌激素樣生物活性的天然物質,廣泛存在于豆科植物中。近年來眾多研究發現,大豆黃酮具有抗氧化、抗誘變、抗腫瘤、降低膽固醇、提高機體免疫力等一系列重要的生物學功能[1,2,3],在人醫臨床和保健方面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動物營養研究表明,適量的異黃酮植物雌激素能促進動物生長、提高產乳和產蛋性能[4,5,6]。但對禽類的影響,尚未見系統的研究報道。本文綜述了近年來有關大豆黃酮在禽類生產方面的應用研究概況。
1 促進機體生長
王國杰等(1994)在32日齡紅布羅肉雞日糧中添喂3 mg/kg大豆黃酮,結果發現公雞日增重提高10.1%(P<0.01),胸肌重和腿肌重分別提高6.5%(P<0.05)和7.2%(P<0.05),胸肌總RNA含量顯著提高,血清尿酸水平下降14.2%(P<0.05),提示大豆黃酮能促進公雞肌肉細胞增大和肌肉蛋白質沉積。同時,大豆黃酮顯著提高公雞血清睪酮含量,但對母雞的日增重和血清雌二醇水平無顯著影響。表明大豆黃酮對肉雞的生長呈現明顯的性別差異[7]。這在大鼠上亦有類似的報道[8]。趙茹茜等(2002)在雄性高郵鴨日糧中添加大豆黃酮,結果表明,日增重提高16.29%(P<0.01),飼料利用率提高7.26%,血清T4和IGF-Ⅰ水平顯著增加,Northern雜交分析表明,垂體GHmRNA水平顯著提高32.12%(P<0.01)[9]。
目前的研究認為,大豆黃酮的促生長效應可能是通過影響機體與生長有關的內源激素的分泌而間接發揮作用。體外培養鵪鶉胚胎骨骼肌細胞,發現睪酮能顯著促進肌細胞生長,而大豆黃酮對肌細胞生長無顯著影響[10]。但活體試驗表明大豆黃酮能顯著促進肉雞、肉鴨及大鼠的肌肉蛋白質積累,使肌細胞增大[7,8,9]。動物研究發現,大豆黃酮能夠改變體內激素水平,顯著提高血清睪酮、GH、T3、T4等水平[4,9,6],上調肝臟GH受體,提高IGF-Ⅰ水平[5]。而睪酮能夠促進雄性動物蛋白質合成,GH也具有直接促進肌肉蛋白合成的機能,并能提高IGF-Ⅰ水平, IGF-Ⅰ對肌肉組織的增長亦具有強大的作用,這也就使異黃酮植物雌激素最終導致動物生長加速。
2 對產蛋性能的影響
Leopold等(1976)報道,加利福尼亞地區的野生鵪鶉攝入富含異黃酮的牧草后產蛋性能顯著下降[11]。近年來的研究發現,大豆黃酮對禽類的產蛋效果與其劑量、家禽的種類及機體所處的生理狀態等因素都有一定的關系。
周玉傳等(2002)報道,產蛋初期添加大豆黃酮對紹興鴨的產蛋性能有抑制作用,產蛋率和平均蛋重均顯著降低;而在產蛋后期,結果卻恰恰相反,并呈現一定的劑量依賴效應[12]。在迪卡蛋雞的試驗中發現,產蛋前期日糧中添喂3 mg/kg和6 mg/kg大豆黃酮,產蛋率分別提高9.14%(P<0.01)和6.72%(P<0.05),只日蛋重分別提高7.13%(P<0.05)和6.73%(P<0.05);產蛋后期添喂3 mg/kg和15 mg/kg大豆黃酮,產蛋率分別提高14.44%(P<0.05)和13.75%(P<0.05)[13]。柯葉艷等(2002)報道,日糧中添加3 mg/kg大豆黃酮均能顯著提高開產期、高峰期和后期蛋用鵪鶉的產蛋率,而高峰期添加6 mg/kg大豆黃酮產蛋率顯著下降[14]。另有報道,大豆黃酮可緩解種母雞夏季高溫環境件下的熱應激反應,提高產蛋性[15]。
產蛋是禽類在神經內分泌系統調控下的復雜生理過程,大豆黃酮可發揮弱的雌激素作用,調節下丘腦—垂體—性腺軸,提高血清GnRH水平并且上調GnRH受體 [16],改變GnRH的脈沖釋放,從而調節FSH和LH分泌及二者的比例,促進卵泡的最后成熟和排卵。另一方面,大豆黃酮可通過影響GH、T3、T4、IGF-Ⅰ等與生長有關的內源激素發揮作用。Hocking等(1994)發現,用外源GH注射蛋用種雞,可提高產蛋后期的產蛋性能[17]。在產蛋后期紹興鴨日糧中添加3 mg/kg和6 mg/kg大豆黃酮,GH分別提高37.5%(P<0.05)和40.00%(P<0.05)[12]。有資料表明,高產蛋雞甲狀腺功能強,甲狀腺激素水平(Mhller,1959),說明甲狀腺激素與禽類的產蛋性能亦有一定的關系,而大豆黃酮可改變蛋雞、鵪鶉、紹興鴨血液中的T3、T4水平[13,12,14],影響甲狀腺的功能,調節機體的代謝率,從而影響產蛋性能。但對其確切的作用機制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3 對生殖機能的影響
早在幾千年前,古希臘和埃及人就知道異黃酮植物雌激素對人類的生殖有影響,并在婦女生育和產后使用含有植物雌激素的植物制劑。1946年Bennett首次觀察到三葉草中的植物雌激素能引起母羊的繁殖障礙。近年來的研究表明,日糧中適量的大豆黃酮對禽類的生殖機能亦有一定的作用。
王國杰等(1994)試驗發現,在45~56日齡小公雞日糧中添加4.38 mg/kg紅三葉草總異黃酮,雞冠重提高63.9%(P<0.05),睪丸重提高34.2%,血清睪酮提高35.9%(P<0.05)。經睪丸石蠟切片發現:實驗組小公雞曲精細管直徑比對照組明顯增大,初級精母細胞形成提前,表明異黃酮植物雌激素能促進小公雞的生殖系統發育[4]。黃金明(2002)報道,3 mg/kg大豆黃酮可使急性熱應激條件下嶺南黃公雞的曲精細管直徑增加31.94%(P<0.01),而6 mg/kg大豆黃酮差異不顯著。提示大豆黃酮對睪丸發育的影響存在劑量依賴關系[15]。
4 對其它方面的影響
在伊莎產蛋雞的日糧中添加6 mg/kg大豆黃酮,利用攝食行為計算機檢測系統(FIDAS系統)記錄其采食行為數據,結果發現,產蛋高峰期和產蛋后期蛋雞24 h攝食量分別增加18.47(P<0.01)和19.84%,攝食時間減少21.40%和31.29%(P<0.01),每日餐數增加23.81%(P<0.01)和50.43%(P<0.01)[18]。尹靖東等(2002,2003)報道,異黃酮植物雌激素能影響蛋雞的脂類代謝,降低蛋黃脂質過氧化物含量,保持蛋黃脂質的穩定性。另外,大豆黃酮還可能具有提高熱應激條件下公雞性欲的趨勢[15]。
大豆黃酮廣泛存在于我們日常食用的豆類、水果、飲料和一些中草藥保健品及動物牧草飼料中。目前的研究表明,大豆黃酮具有抗腫瘤、提高機體免疫力、促進動物生長等多種生物學效應,又因其在實際應用時還具有劑量小、見效快、毒性低等優點,是一種有廣闊開發應用前景的新型飼料添加劑。
|
|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