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牛郎阿飛 于 2009-4-1 21:48 編輯
參觀某一牧場發現若干問題
2009年3月30日參觀一個牧場,1200多頭存欄牛 ,產奶牛為467頭,病房里還有40多頭乳房炎牛,每天送奶量不到6噸,其經營境況很不理想,產奶牛普遍過瘦。發現幾點問題,見賢思齊,見不賢而自省。
1、產奶牛分群不科學:沒有根據奶牛的產奶量、泌乳天數、胎次分群,而是按飼養員分群隨機分群(因為飼養員的工資跟所管牛的產奶量掛鉤)。
2、日糧上料順序不科學:他們是按“青貯—精料—干草”的順序上料;應該把干草放在第一位。
3、上料時間跟擠奶時間不一致:飼養員在上班時間自主上料,一部分牛吃過料后才去擠奶;應該改為“先吃干草—擠奶—青貯—精料”的次序上料,以減少前胃病、乳房炎的發生。
4、全貯和苜蓿喂給圍產牛和4-7月齡的牛;高產牛沒有飼喂全貯和苜蓿,產奶高峰上不來,上來的產奶高峰持續時間短(由于時間關系,我沒有了解他們的飼料配方,肯定也存在問題)。
5、干草有霉變,沒人挑揀;青貯最上面15公分霉變,沒有挑揀。
6、犢牛在出生后沒有及時吃上初乳,夜里8點產的犢牛,第二天7點產房工人上班時才能吃上初乳;并且第二天7點才能從運動場拉到犢牛欄中,會造成凍死事故(當天就發生一例)。
7、繁殖問題突出:技術員缺,好技術員都去做飼料售后服務了;只有一個專職配種員(沒有助手),人手不夠,即使有發情有也沒法配,況且經常遺漏觀察發情;繁殖結構不和諧。
如果前5個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增產20—30%的產奶量應該沒有問題的。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