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馬拉沁 于 2009-3-30 13:19 編輯
近年來隨著國內外市場對羊肉的需求,肉羊的生產引起重視。我國也引進相當數量的肉毛兼用良種羊,以此提高我國羊肉的生產能力。
很多試驗報告表明,用肉毛兼用種羊做父本,其雜交一代的體重比當地品種都有較大幅度的提高,在體重方面表現出的優勢顯而易見,然而,顯露出的不足之處使經濟收益打了折扣。
我國蒙古羊系列的小尾寒羊等綿羊品種,毛粗、皮板厚,以當年蒙古羊種的羔羊為例,屠宰廠在計算收益時每張羊皮按100元左右計價。肉毛兼用的良種羊毛細、皮板薄,與當地羊雜交后的羊羔變得毛細、板薄,屠宰廠每張皮按3、40元計價,甚至還要低,比當地羔羊皮少賣6、70元左右。盡管比當地同等日令羊羔體重羔提高了15斤左右,每斤收購價按6元左右計,合90元左右,但生產雜交羔,增加了種羊購買、飼養、人工授精等方面成本,綜合這些因素,雜交羔獲得的經濟效益有限。另外,在我國寒冷地帶的牧區由于雜交羔出生時體表毛極細短,似裸體,抗寒能力差,使接羔保育工作加大了難度,費力沒討得多少好,牧民對雜交改良本地羊興趣不大。
尚待證實的利好消息
最近從網上查的一些信息,報道說,用杜伯肉毛兼用羊做父本,與蒙古羊雜交,雜交羔不但體重得以提高,其皮板厚度仍保留了本地羊的特點(按資料介紹,杜伯羊的特點皮板后,毛粗)。屠宰廠對這種雜交羊羔皮是否與當地羔皮同等論價,未見詳細說明,希望在論壇見到有實踐經驗者的評說。
焦慮與希望
近幾年我國各省市從國外引進了相當數量的種羊,大都在炒種,動輒每頭叫價上萬元,購買者絞盡心機砍價,也就能砍下幾千元。種羊價高不說,雜交組合不合理,生產的雜交羔賺錢有限。很多個人和企業花高價賣進種羊試用后不理想,甚至沒有使用,一直在閑置。有的羊場僅在支應場面,有的干脆關門停產。在基層工作的畜牧工作者都有體會,我們的很多鄉鎮建起的種羊基地成效如何?有多少養羊業者在使用進口棉羊種羊進行羊的雜交利用?巨額投資建造的羊場,似金價的種羊未能得到有效利用,真是可惜,令人心痛。
無論牧區還是農區養羊業者都不容易,純牧區大都在偏遠寒冷地區,殘酷的冬季令經歷者提起來膽寒。農區可放牧的場地有限,批量養羊大量收集、儲存飼草是件很麻煩的事。養羊業者希望提高品種的質量,獲得較高效益。
在羊的飼料加工、育肥技術方面毋需質疑,實驗證明是可行的。關鍵是有一個適用的品種做父本,利用雜交優勢,提高我國綿羊的生產能力。從我們進口的綿羊品種里篩選出適合與我國綿羊雜交的品種,(或者將進口綿羊改造、培育出適合我們需要的品種)非常重要。要做到這一點,單靠養羊戶和個別企業是很難的。真希望有權利的行政部門從實際出發,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政策,落實一定數量資金,由技術權威部門和專家們精心設計方案,組織實施。還可組織羊肉加工業、皮革加工業、皮裝設計師、皮草加工業及對綿羊制品有關的個人和企業參與,使養羊業的產品滿足廣大用戶的需要,充分利用資源,實現最終目標,提高養羊業及相關產業的經濟效益。
專家出招,領導務實,行政命令有的放矢,資金有著落,搞好羊業生產有希望。
本人有幸在70年代參與過錫盟牧區的綿羊改良工作,近幾年在北京郊區和內蒙牧區也做過一些養羊方面的工作,對養羊有些了解,這才有了以上的一孔之見。只因一輩子和家畜、家禽、動物打交道,雖退休在家,仍惦記著那些令我魂牽夢縈的畜禽和動物,惦記著那些和畜禽、動物打交道的人們。故有感而書,觀點對錯愿聽評說 。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